“因为他在家排行十八呀!”
“啊,天哪!张籍他家究竟生了多少个?!超人,超生!”
“额……”忠尧一惊,面色有些尴尬,口中嘟哝道,“我说的重点好像不是这个啊……”
“哦,我明白了!”黎诗忽然重重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下回若要是出去郊游踏青,倘有人不肯陪我,我就先写首诗给他!”
忠尧脸上刚泛起的笑容蓦地僵住了:“额……呵呵呵呵。”连忙岔开话题又问道:“那你知道李贺吗?”
黎诗一听李贺二字,立马两眼放光,信心十足地答道:“当然知道啦!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你也别太小看人家了嘛!
诗鬼李贺,字长吉,诗字俱佳,七岁草书题诗名动天下,谁人不知?世人每每读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不击节称赞。
究竟是怎样的头脑,才能写出如此奇崛隽永的不朽名句啊?美中不足之处,就在于人长得那个了一点,嘿嘿嘿……”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忠尧轻叹一声,道,“凭李贺的卓识才学,考取功名本应如探囊取物。然则,才气高的人总是容易遭人嫉妒,李贺之父名唤李晋肃,据说是杜甫表弟,‘晋肃’和“进士”谐音,有名讳之忌,便有人以进士科李贺必须要避讳、否则就是不孝为由剥夺其考试资格,韩愈忿忿不平,引经据典地为其辩解、奔走疾呼,还写了篇《讳辩》回击:‘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可惜终生未能进士,最后子承父荫,只当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
“李贺虽有鬼仙之才,但死得太早了,年纪轻轻二十七岁便郁郁而终。真是天妒英才,可悲可叹啊。”黎诗不无感慨地说道。
忠尧展颜一笑,又问道:“那再问你一个,听过贾岛这号人物吗?”
“贾岛,知道啊!”黎诗不假思索地大声说道,言之凿凿,“大名鼎鼎的‘诗囚’嘛,苦吟诗人。据说贾岛骑着驴在纠结究竟是作‘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时,不知不觉撞上了韩愈的轿子。平民冲撞官轿可是大罪,可韩愈见眼前这位年轻人如此敬惜字纸,非但不生气,还予以指点说‘作敲字佳矣。’一时传为千古佳话。
不过,贾岛这家伙经常在路上骑驴撞大官名士,也真是的。搁如今,他就是‘碰瓷’!”
忠尧喟然叹道:“相传贾岛耗费三年之久才写出‘独行潭底影,数息池边树’,正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顿了顿,又问:“那你可知张籍、李贺、贾岛之间都是什么关系?”原来,前面都不是平白无故地提及这些人的。
黎诗显然没有料到忠尧会问这么一个问题,有些意外,沉思片刻,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眨巴了两下,问道:“亲戚?好友?死党?两肋插刀的兄弟?”
调皮的黎诗这么问,忠尧又哪里会想得到?顿时愕然:“呃……”
张口结舌的忠尧无言以对,旋即摇摇头,叹道,“看来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当心有朝一日哀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嘿嘿嘿,我不用知其一,忠尧哥哥知道就行了啊!我知其一,你知其二,正好一对儿,——绝配!”黎诗狡黠地笑了笑,左眼眨了一下,得意地大声说道。
“啊?哦——,呵呵。”忠尧微微一怔,旋即眉开眼笑,耐心说道,“这些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啊!张籍、李贺、贾岛三人皆为韩愈门下弟子,谓之‘韩门子弟’。
韩愈天资聪慧,博闻强记,而且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但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三岁丧父,七岁读书,在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夫人的悉心鞠抚下方自成才。然而,仕途曲折,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一年,前后几近十年,韩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好不容易进士及第有了入仕资格,却又在随后的礼部考试中被淘汰,在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吏部考试博学鸿词科中连续三年一败涂地。
在‘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的情况下,韩愈为求生计,鼓起勇气在两个月内给当朝宰相寄出三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述书,恳请朝廷赐予他一官半职,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生活无着落的韩愈最后迫不得已将目光转向地方,投靠节度使充当幕僚门客,可惜只干了两年多,靠山便去世了;之后又投奔了另一位地方大吏,可还没等到上任,靠山又撒手人寰了。可谓命运多舛,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身心饱受煎熬,三十五岁衰惫,掉牙脱齿,目视昏花,寻常间已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
及至四十五岁,一口牙已掉得差不多了,只能对好友刘师服一口好牙羡慕不已,曰‘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
黎诗慨叹道:“我只知道韩愈享誉天下,只知其光鲜的一面,没想到他曾经如此落魄,人生之路如此崎岖。”
忠尧喟然叹道:“纵观韩愈之一生,命运沧桑,仕途坎坷,虽历尽磨难,却终成大器。
唐宪宗时期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吴少阳上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吴元济不满,遣兵四处出击,焚杀攻掠,甚至出兵东都洛阳。
朝廷震怒之下,发兵十万征讨。
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因与吴元济沆瀣一气,相互勾结,暗通款曲,故出面为之请赦,朝廷不允。
于是,李师道便遣刺客伪装成盗贼,秘密潜入官军粮草重地河阴转运院,纵火焚烧粮草,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
群臣请求罢兵,唐宪宗李纯不允,派裴度以慰问之名去前线探查军情。裴度返回后,上疏坚决主张讨灭之策,韩愈也上书谏言讨伐。
李师道见一计不成,又遣刺客潜入长安,于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四更成功暗杀了武元衡,并刺伤了裴度。
这裴度将相集一身,盛名播外夷,还有‘相由心生’、‘裴度还带’之典故。据说,裴度刚出宅邸后不久,与刺客半路相遇,之所以能逃过一劫幸免于难,皆是运气使然。刺客击刺三剑,初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次剑刺中背部,但裴度躲避及时仅仅刺破单衣,最后一剑砍中裴度头部,微伤其首。
裴度当即堕马,所幸头戴毡帽较厚,故创不至深,并未伤及性命。刺客又挥刃追杀裴度,危难之际随从王义舍命相护,死死抓住刺客连连急声呼救,刺客反手一剑斩断了王义右手,方得脱身。落马后的裴度堕入沟中,刺客以为裴度已死,乃罢手从容遁去。”
昆羽继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