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原知道原本历史上列宁并没有因为这次遇刺而身亡,但还是受伤不轻,并且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了他的寿命。更何况,刺杀这种事的偶然性实在太强了。列宁上回也说了:“如果我不去,难道刺客就会算了,不会换个地点,换个时间再来行刺?”因此,这次列宁能否逃过一劫,刘原还真没有把握。
8月30日到了,一整天没有任何动静。次日,才有车把刘原带了去。
刘原又到了之前来过两次的地方,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办公楼的所在地。可这回车子到了门口,司机却没让刘原下车,只是稍作停留。片刻,捷尔任斯基从里面出来,迅速跳上了车,随后车子就继续行驶了一段路,停下一看,却是刘原在穿越之前就在各类俄罗斯旅游相关资料中无比熟悉(尽管一次都没去过)的一个地方——克里姆林宫!
路上,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尽管捷尔任斯基一直还是那样面无表情,刘原还是从他的行为里看出似乎依然发生了非同小可之事。列宁究竟是否平安?刘原无数次地想问,但是又不断对自己说:“到了地方,你就会知道的。”
他又想到上次列宁说:“等到公历8月30日以后,你一定要把我的接班人名字说出来。如果能告诉我是最好,万一……没法告诉我,你就告诉他,他会来找你!”当时他还朝捷尔任斯基一指。这个“没法告诉我”是什么意思刘原清楚得很,那么,既然捷尔任斯基没有直接问自己列宁的接班人是谁,反过来就说明起码列宁现在还活着。
车子在克里姆林宫门口停下,捷尔任斯基说了声“下车!”进了大门,刘原跟着捷尔任斯基走了进去,七拐八弯一阵,终于到了列宁的住处。捷尔任斯基知道刘原的穿越者身份以后,也明白他对列宁不会有恶意了,再说他们也必须留着刘原,不存在“断绝最后的希望”了,所以也不会再叫人往他手脚上戴什么了。
一进门,只见列宁坐在椅子上靠着墙,刘原才放心了不少。但是走近一看,却发现列宁的脸色非常的差,像得了重病一样。
“列宁同志,您怎么啦?”刘原大吃一惊,连忙去看列宁的肩膀和脖子部位,却没看到有绷带什么的东西。
列宁转过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你们来啦?坐。我还好,没什么事。”
这个样子还说没事?此时,捷尔任斯基对刘原说:“昨天,列宁同志还是去了米海尔松工厂演讲。”刘原的嘴顿时张得能塞进一个鸭蛋。
他穿越之前听说过,当天上午因为还有别人——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伊塞·乌里茨基遇刺身亡(列宁开始演讲是晚上10点,遇刺时已经是11点,所以当天没有消息传来也正常),确实有人觉得这次演讲不安全劝列宁别去,但是列宁还是去了。劝的人里面有一个是布哈林(对,就是电影《列宁在1918》里面被人说成“布哈林是叛徒”的那个,其实他还真不是),事后他还为没能成功劝住列宁很是自责。然而,自己这个穿越者都把事情说得那么详细了,列宁居然还去?难不成就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穿越者,值得冒这么大的险吗?
捷尔任斯基接着说:“不过这一次,列宁同志的卫队做足了准备。发现人群中有一个人阻挡人流时,我们就盯住了他;列宁同志往外走时,我们的人果然发现了有个女人躲在车子后面鬼鬼祟祟地举枪瞄准,于是我们就把她和那个阻挡人流的人一起制服并抓获了,列宁同志安然无恙。”刘原这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既然没事,列宁的脸色为什么还那么差?刘原可不相信那是受惊吓的结果。列宁同志遇险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会那么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吗?
捷尔任斯基说:“我们安排人审讯了这两个人,但是一无所获,两个人都坚称背后没有任何人指使。对了,你知道主持审讯的人是谁吗?”
刘原问:“不知道,是谁啊?”
“你认识的,就是尤洛夫斯基。”
刘原说:“这样一来他不会一枪把人给打死了吧!”
捷尔任斯基说:“这倒是没有,这两人现在都还活着,因为根本就没让他带枪。”
刘原忍不住趁机提出一个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对了,当初是谁下令处决沙皇的?”刘原说“沙皇”而不说“我”,好像说的是和自己无关的另一个人似的。
旁边的列宁开口说:“那,就算是我吧!”刘原觉得奇怪,列宁为什么用“就算”一词?
列宁接着说:“当时,乌拉尔苏维埃接到叶卡捷琳堡正在被敌军包围,沙皇一家很有可能要被抢走的消息,就计划处决他们,把这个方案上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把电报给我看,我说,要是觉得带不走,那就现场处决,总之绝对不能让哪怕是其中一个人落入敌人手中,尼古拉二世必须是最后一个沙皇。于是委员会主席就签署了允许他们处决的命令。不过,是允许处决不是必须处决,所以后来又发现带得走后,乌拉尔苏维埃是可以自行决定改变主意的,就先带走再上报了。反正还有最后一道防线,什么时候遇到敌人就杀掉。”看来当时尤洛夫斯基的手下就是向乌拉尔苏维埃紧急请示的。此时的刘原听了很平静,只是轻轻点了下头,说了声“原来是这样”。
捷尔任斯基接着说:“你不是说借机观察别人的可疑动向吗?结果果然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人。”
刘原问:“那,是谁?”心里不免暗自得意。
列宁缓缓说出一个名字:“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刘原还莫名其妙:“恕我孤陋寡闻了,这个人我不熟悉……”突然想起:“好像按照原来的历史,列宁同志遇刺以后,其他人就向他汇报工作!”这其实是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情节。尽管这电影在不少细节上有出入,但是刘原觉得这个情节应该不是编的。
列宁点点头:“他就是刚才说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苏俄体制下,斯维尔德洛夫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苏俄“国家元首”。怪不得刚才列宁提到“谁签署命令处决沙皇”时说职位而不说名字,原来是列宁已经不愿意多提这个名字!
刘原终于想起来了。原本,列宁遇刺后,斯维尔德洛夫又代为主持人民委员会一切工作,身兼“国家元首”与“政府总理”双重要职。
他在1919年3月16日就突然去世,年仅34岁,据官方说法,死因是患上了当时流行的西班牙流感。若非英年早逝,如此位高权重的人,在后世不会这样声名不显。
捷尔任斯基就说了种种疑点。
上回列宁在第一次见到刘原,听到他说“一个月以后,请列宁同志千万别去米海尔松工厂发表演讲,有人要刺杀您”时,曾经说:“我一个月以后要做什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当然,知道了刘原是个穿越者以后,这就不成为问题了。可是,后来建议列宁去米海尔松工厂演讲的正是斯维尔德洛夫,于是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他身上了。
当然,单凭这点还不足以构成怀疑他的理由。但是,以下几条就非常可疑了:
——就在列宁遇刺的那天上午,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伊塞·乌里茨基遇刺身亡,按照常理,当一起惨案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俄共中央应该特别警惕,理应动用大量人员确保列宁安全,以防苏维埃最高领袖再遭不测,奇怪的是那天在米海尔松工厂的演讲列宁却在没有任何人陪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走进了集会现场,在这种杀机四伏的日子里,为什么列宁身边竟然没有一个警卫?
当时负责苏共领导人安全保卫工作的部门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斯维尔德洛夫身为委员会的主席不仅全权负责安排警卫的工作,而且有权签发许可证和通行证,在这样一个危机重重的日子里,他却没有为列宁安排警卫,他的动机让人怀疑。当然,因为刘原的提醒,还是有警卫埋伏在了现场暗处,此事没有让斯维尔德洛夫知道。
根据1918年8月30日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报》上的记载:
在米海尔松工厂集会后发生了刺杀列宁的事件——时值晚上7点30分。
这是斯维尔德洛夫亲自起草的公报,然而根据列宁司机的笔录,那天晚上列宁到达米海尔松工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集会持续了一个小时,列宁遇刺的时间应当是晚上11点左右,而那份公报发表的时间是晚上10点40分。难道斯维尔德洛夫早就知道会有针对列宁的刺杀案吗?
欲知斯维尔德洛夫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绝地求生尼古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