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南极科考站,夹在《救赎》画框夹层)
靳野:
暴风雪困住考察站的第三天,发电机坏了。我抱着音乐盒取暖,发现发条转到某个角度会发出类似你赛车引擎的嗡鸣。这让我想起你说过——所有机械本质上都是靠震动传递心跳。
昨天在冰穹A钻取冰芯时,冰层里封着一只两千年前的帝企鹅化石。它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喙部却转向左侧,像在回头看什么。队员们争论这是磁场异常还是生物本能,而我突然哭了——原来连远古的冰都记得,有些回头不需要理由。
母亲那幅《救赎》现在挂在餐厅,极光掠过时,画中窗框的阴影会落在我的咖啡杯沿,正好是你当年在加油站比划过的"三分构图法"。科考队长说这是南极光学的奇迹,但我知道,这只是地球在提醒我:所有光的折射都有迹可循。
如果哪天你路过上海天文馆,去看看陨石厅3号柜。去年我在那儿寄存了件东西——服务区监控里那17秒的影像,被刻在了月球陨石切片上。放映员老周会告诉你如何用紫外线灯照射,才能看到画面边缘:
我缩回的手,和你欲言又止的嘴角。
宁遥
XXXX年X月X日
于南极东方站
(实际载体:
用企鹅羽毛蘸着防冻液写在气象日志背面,夹层里藏着:
1. 冰晶凝结成的相机形状吊坠
2. 记录北极星位置的便签,坐标指向慕尼黑车队总部
3. 半张被低温脆化的音乐盒乐谱,缺失的章节正好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副歌部分)
---
褪色蝴蝶标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