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熨衣板边缘震动,沈星辰发来的照片让我手中的熨斗骤然悬停。画面里他修长的手掌一片赤红,水泡在虎口处鼓起狰狞的弧度,像一幅被毁坏的解剖图。
"实验室事故,80℃热水喷溅。纪念日行程需调整,抱歉。"文字冷静得像病例报告。
视频接通时,镜头里的沈星辰脸色苍白如纸,额前碎发被汗水浸透贴在皮肤上。急诊室刺眼的灯光下,护士正往他手上涂抹药膏——那只能精准操作显微镜的手,现在缠满绷带。
"二级烫伤,表皮和部分真皮受损。"他声音绷得极紧,"不影响功能,但近期无法进行精细操作。"
这意味着我们精心筹备的一周年纪念日计划全盘崩溃。我咬住下唇,直到舌尖尝到睫毛膏的咸涩才惊觉自己在哭。
"别哭。"他声音突然柔软,"你右眼下眼线晕开0.3厘米。"
我将镜头转向桌上准备好的纪念礼物——手工相册最后一页空白处,正等待他承诺的"恋爱数据分析报告"。
"我可以改签车票去找你。"
"不建议。"他推了推歪斜的眼镜,"当前状态无法提供质量合格的约会体验。"
"沈星辰!"我声音发抖,"我不是在点评餐厅!"
止痛泵的电子音填补了沉默。药效起作用后,他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松弛:"只是...不想让你看见这样的我。"
镜头晃动间,急诊室镜子映出他此刻的模样:凌乱的头发,破损的实验服,还有袖口沾着的碘伏痕迹——那个永远一丝不苟的优等生,此刻狼狈得判若两人。
"听着,"我放轻声音,"我十五分钟后出发,今晚十一点到杭州东站。把地址发我,不许争论。"
挂断后,我疯狂往背包里塞烫伤膏、无菌敷料和他落在我这的睡衣,最后压上那台星空投影仪。室友小雨从床上探头:"你明天不是有《双城记》摄影展?开幕致辞都练了一周。"
我动作一顿。那个沈星辰不知道的秘密——展览上我将宣布获得杭州画廊实习,下学期就能去他城市交换学习。
"帮我向策展人道歉。"拉链"唰"地合拢,"就说...家人急事。"
"为爱情放弃展示机会?"小雨挑眉,"不像你会做的选择。"
"不,"我检查车票信息,"这才是我最真实的选择。"
---
高铁穿过暮色,窗外风景由北方的麦田渐变为江南的茶园。我翻开沈星辰寄来的"恋爱记录本",里面是他这一年的科学观察:
"5月20日,视频通话37分钟,她提及'星空'频率每分钟1.2次..."
"8月15日,重逢拥抱持续9秒,较上月增加2秒,与分离时长呈正相关..."
"11月3日,她生气时右眉比左眉高0.3厘米..."
最新一页的空白折线图标注着"一周年纪念日数据预测",页脚还有一行小字:"曲线峰值预计出现在交换实习消息公布时。"
我心脏漏跳一拍。他竟连这都猜到了。
杭州东站出站口空荡冷清。柱子后传来沙哑的呼唤:"晚晴。"
沈星辰倚墙而立,右手吊在胸前,左手拖着小行李箱。皱巴巴的格子衬衫沾着雨水,眼镜片蒙着雾气,像是匆忙间随便抓了件衣服就冲出家门。
"你疯了?"我冲过去,"医嘱不是说要静养?"
"风险可控。"他声音因止痛药飘忽,"出租车直达出站口,步行距离不超过50米。"
我小心避开伤处抱住他,雪松气息混着药味钻入鼻腔。他心跳又快又重,像是要撞破胸腔。
"你的摄影展..."他在我耳边问。
"改线上了。"我故意轻松道,"反正你最怕人多的地方。"
他身体一僵:"你知道我会去的,因为是你的镜头捕捉的世界。"
---
雨水在出租车窗上蜿蜒如泪。沈星辰的公寓出乎意料的整洁,医学教材与文学书籍在书架上奇妙共存。冰箱贴着他标志性的便签:"牛奶保质期至12/15",旁边却多了一张我寄给他的枫叶标本。
"坐下。"我把他按在沙发里重新包扎。烫伤比照片更触目惊心,但好在没感染。沈星辰安静看我动作,只在酒精棉触碰时指尖微颤。
"疼吗?"
"临床疼痛指数6,当前4.2。"他竟还一本正经评分,又补充,"但你来了,主观痛感降至3以下。"
我笑着缠好纱布。他忽然用左手从行李箱取出透明收纳盒:"纪念日礼物,本该明天给你。"
盒中是株虹之玉锦多肉,肥厚叶片边缘泛着珊瑚粉。
"耐旱,适应温差,在恶劣条件下仍能存活。"他轻声解释,"就像..."
"就像我们。"我的眼泪砸在叶片上。沈星辰慌了,笨拙地用左手抹我脸颊:"数据误差?礼物不合预期?"
"不,"我摇头,掏出星空投影仪,"只是我也有礼物要提前给你。"
当星光点亮黑暗的客厅,天花板瞬间化作银河。我调整焦距,让北斗七星准确落在他头顶。
"这是此刻北方大学上空的真实星图。"我靠在他未受伤的肩头,"现在,我们看见的是同一片星空了。"
沈星辰的呼吸逐渐绵长,止痛药让他沉沉睡去。我偷偷拍下这一幕——他难得毫无防备的睡颜,烫伤的手搭在我膝上,头顶是流动的星河。
---
晨光透过纱帘时,厨房传来叮当响动。沈星辰站在料理台前,用左手别扭地切水果,案板上摆着形状怪异的三明治。
"早安。"他转头,眼镜片沾着草莓酱,"早餐完成度72%,刀工项请忽略。"
我从背后环住他的腰:"纪念日快乐。"
我们分享那盘歪扭的三明治,他坚持用左手喂**莓,结果汁水染红了我的衣领。
"失误率比我计算的高37%。"他皱眉看狼藉的茶几。
"但幸福度超标。"我舔掉他指尖的果酱,他耳尖瞬间通红。
联系策展人改为线上展览后,我问:"今天原计划是什么?"
按照那张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此刻我们应该在北方大学樱花树下野餐,随后参加我的《双城记》摄影展。现实却是我们困在杭州公寓里,一个手缠纱布,一个错过重要展览。
沈星辰推了推眼镜:"备选方案:第一,观看摄影展直播;第二,室内野餐;第三..."他罕见地犹豫,"见我父母?他们知道你来了。"
我差点呛水。见家长?在这种狼狈时刻?但看他期待又紧张的表情,我突然明白——这个追求绝对完美的人,正在学习接受不完美的时机。
"好啊。"我握住他完好的手指,"但先帮我完成这个。"
电脑屏幕上,《双城记》摄影展的作品一张张闪过:北方大学图书馆的晨光,医学院实验室的蓝调时刻,两城火车站月台上交错的人影...最后是组双重曝光作品,他的解剖学笔记与我的诗歌叠印在一起。
"这张..."他停在最后一张照片前,"是我们?"
照片里两个模糊背影站在月台两端,经过特殊处理,他们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无限拉长,几乎相连。
"《临界距离》。"我轻声解释,"看似分离,实则..."
"当原子间距小于10⁻¹⁰米时,电子云重叠会产生共价键。"他接话,又不好意思地笑,"抱歉,专业习惯。"
我吻他缠着纱布的手指:"这很美。你的共价键和我的临界距离,说的本是同一件事。"
---
沈星辰父母家出乎意料的温馨。沈医生系着格子围裙亲自下厨,沈妈妈——一位儿科专家——对我的包扎技术赞不绝口。餐桌上没人提GPA或职业规划,直到沈医生不经意问:"杭州画廊的实习什么时候开始?"
我惊讶地看向沈星辰,他正低头剥虾,耳尖通红。
"他把你所有作品打印出来贴在诊所。"沈妈妈笑道,"每个候诊的孩子都听过'这是星辰女朋友拍的星星'。"
回程出租车上,霓虹透过雨帘在车内投下流动的光斑。我靠在他肩头,把玩着他衬衫上散开的纽扣。
"所以,"我小声问,"完美纪念日计划全乱了,失望吗?"
沈星辰沉思片刻,摇头:"计划偏离率38%,但满意度..."他轻吻我发顶,"达到前所未有的峰值。"
车窗映出我们交叠的轮廓,忽明忽暗。我突然明白,爱情或许就像摄影——最动人的画面往往诞生于计划之外,在临界温度下捕捉的那些不完美却真实的光影。
镜头里的心动公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