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考教了儿子的功课,思考几日后,同意了朱先生的提议。
学生科举需发还原籍备考,林家原是姑苏人士,只因林如海祖上做了侯爵,又代代单传,时日年久,便与姑苏一脉淡了往来,但无可否认,林如海这一脉,是姑苏林家最有出息的一支。
如今家里这一代唯一的大爷要科考,一家子早早就预备了起来,况且他年纪小,林如海不得擅离衙门,贾敏要照看一家子,林黛玉也年幼,只能看着他一人远行,难免更加谨慎。
贾敏提前半年开始准备,考生用具一应俱全,林青玉为了自己科举方便,还搞出了古代版的方便面,调料用了精制的牛肉酱,下锅一煮,就是一顿热乎饭。
林如海笑骂他两句:“偏你事多,为着口吃的,折腾这么多人。”
贾敏不赞同的说:“二月里院试,春寒料峭,若非你答应叫他下场一试,我是再不敢叫他一个小人家去姑苏住上几月的!别说他要煮个干面,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我也想摘下来给他带上!”
“是是是,咱们家就这么一个,我也不过随口一说,焉有不疼他的?”林如海连忙告饶,其实儿子要离他们眼前,他心里也紧张。
儿子长这么大,还从未有分别超过三天的时候。
不过林如海知道,自家儿子人小鬼大,倒比贾敏更能放心些。
要想考秀才,首先要过县试、府试、院试,过了府试便是童生,算有了最低阶的功名在身,过了院试,才是秀才,想做举人还得参加秋闱乡试,中了举去京城考会试,过了会试还有殿试,殿试定排名,那时是龙是凤便能见分晓了。
古代人想做官可不容易,尤其是贫苦出身的学子,他们想考个县试,还得交一二两的结保费,一次不中,对一个家庭都是雪上加霜的灾难。
但这些对林青玉而言,都不算什么。
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才是现实。
家里一应都为他准备齐全了,连备用的皮袄子都备了三五件,贾敏每日一查,直到他带上二管家出发去姑苏才罢。
二管家年轻,是大管家的长子,为人机敏且衷心,因此在林如海贾敏都不得陪行的情况下,特意挑选了他跟随照看,另外带上了四个丫鬟和十数个小厮长随婆子,一行人雇了艘大船,三五日就到了姑苏嘉定。
人人都知道林家籍贯姑苏,但其实细分下来,祖籍应该在姑苏嘉定县。
只因林家留守的主支一脉,大半都去了苏州府发展,嘉定原籍反倒没剩什么人了。
林如海家中祖上早在开朝时,就追随太祖皇帝定居京都,嘉定根本就没有房子,但林家富贵,为了方便林青玉的衣食住行,一早就派人在县里买了座三进的小宅子。
主支一脉的老族长还守着嘉定的祖宅,听闻林海长子回乡科考,忙不迭的来瞧,却见只是个七八岁的奶娃娃,看着金玉雕琢的一般,虽灵气逼人,但是不是太小了些?
林青玉作为主子自然要好生招待。
老族长一个照面,寒暄了没几句,就发现小少年谈吐文雅,有礼有节,很有世家公子的风范,当即明白了为何林海同意幼子来科举。
彼此本来也没多少来往,人家稍微关心了几句,就很有眼力劲的走了。
林青玉知道林家其他族支的发展不如自家,也带了不少礼物来,都是贾敏准备的,叫人一一送过去,得了实惠和好处,这些林家旁支嘴里都是赞誉。
人人都知道林青玉是来科举的,没人会在这个当头来打扰他的清净,住了半个月,县试就开始了。
每个学子都必须找人结保,五人一组,为这五人作保的还必须是廪生,人家会收二两银子的结保费。
江南文风鼎盛,从前院试里考中前三名的就叫廪生,这样的学生,江南各县都有,林家早为林青玉寻好了作保的。
这日天还未亮,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气温带着寒冬的尾巴稍,叫一群不能穿棉衣的学子在冷风里冻得瑟瑟发抖。
林青玉早已凝练出了内力,身上暖烘烘的,但落在人群里,那矮墩墩的个头,像是一滴水落入汪洋,一下子就被人群淹没了。
二管家站在县试号馆前头,努力踮脚搜寻着他的踪迹,等找到他时,人家已经提着篮子通过衙役的检查,跟着人群走进了号馆。
二管家也不走,中午随便在附近找了点吃应付着,一直等到下午大门放开。
林青玉跟随面色各异的学子们走出来,脸色红润且正常,压根看不出顶着寒风缩在小号舍考过一场试。
但一群高个子中间突然洼下去一块,还是叫路过的考生都忍不住低头看他,像是在看什么特别的景致……
好小啊!
作者:
作者:@橘子味软糖12
作者:感谢宝子的会员哦
综影视寻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