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此女子仅仅是你生活里的一个侍者倒也罢了,但你可知她是经过生死考验、如从死尸堆中挑选出的宝藏吗?
你们所谓的相依为命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即使暂且假定她真的是你的侍女,你是否察觉她的年纪尚幼,不应承受如此繁重的劳役之苦?
少年你如此懒散,为何不能亲手去分担一些呢?
或许是过往的童年回忆刺痛了你的心,或许是心中美好的幻想被某种力量无情地打破,婢女毫不犹豫地推开篱笆门扉,目光落在竹躺椅上的旧书上,见少年正专注阅读,她淡淡嘲讽道:
“原以为你在研读何等经典,能令你忘却周遭的一切,没想到却只是一本随处可见的《踏雪峨眉先天篇》,你这种人难道也渴望踏足修行之道?”此时,宁缺起身,对这个气质非凡、衣着华贵的小娘子投以好奇的目光,又看了看旁边表情尴尬的校尉,沉默片刻后平和解释:“只因能买到这本,我便暂且阅读,仅是出于好奇,并无太多奢望。”
婢女很明显没有想到,这位少年的回答如此随意,弄得自己有劲没处使。
她立即瞥向一旁正在清理灶灰的小侍女,不满地说道:“在我们繁荣的大唐,怎么会出现你这样的男子?”宁缺的眉头微皱,疑惑地顺着对方的视线望去,看见了窗边呆站着的桑桑,瞬间明白了对方言语中的尖锐之意。他的左脸颊的酒窝若隐若现,接着微笑着说:“看你的年纪应该比我大,那么,就把我当作一个稚嫩的少年,而非真正的男子汉,如何?”
这名婢女可能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赖皮的人,她紧握的拳头在袖中悄悄放松,表情也变得柔和。正当她想说什么时,目光却落在了竹躺椅旁的泥地上,被那些树枝描绘出的字迹吸引,心思微动,让她暂时忘记了原本想说的台词。
在渭城条件最佳的营房内,一位身着破旧长袍的老者正在闭目养神。边将马士襄则半弯着腰与帐篷内的贵人交谈,尽管态度谦卑,但掩饰不住他的惊讶。他疑惑地问道:“您对那位向导如此不满吗?为何?”帐篷内的贵人极度不满地训斥道:“我需要的是精明能干的向导,而不是一个只会幻想修行、毫无实力只能提把烧鸡懒散少年。”马士襄轻咳两声,低声解释:“据我所知,尽管宁缺年纪尚轻,但他在草原上已有斩敌的战绩。如果仅仅是抓几只鸡,我想他应该能应付。”
大唐以武立国,首要之务在于军功。帐后身份显赫的那位人物虽极为尊贵,但在触及军队最为珍视的荣耀之时,马士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击。其言辞之中似乎带有解释之意,实则却带有轻微的嘲讽与反驳。
那帐后传来的冰冷声音微微一顿,似乎带着不悦:“难道只要擅长杀人,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向导?”马士襄愈发谦卑地回应道:“渭城的三百部属中,宁缺并非杀敌最多之人。但末将愿以人头作保,无论战场如何惨烈,最终存活者之中必定有这位少年。”
他微笑着补充:“因军功卓越,他得到了军部的推荐信。这少年十分争气,半年前已通过初步考核。此次返回都城,他即将进入书院深造。”一闻“书院”二字,帐后那位贵人缄默不语。
马士襄离去后,那位身着旧袍的老者缓缓睁开眼睛,眼中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兴趣。他望着帷帐,语气温和地笑道:“在这边陲小城,竟有士卒能考入书院,确实令人意外。那少年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想必都是出类拔萃。让他担任向导,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虽然仍有冷冽不屑的语调,但态度已悄然转变。那位贵人不再反对宁缺作为队伍的向导——仅仅一个名字便足以令这位大人物改变初衷,那位简单而闻名的书院似乎也开始接纳如宁缺这样曾在战场上磨砺过的士兵。
老者谈及另一件事,脸上露出些许困惑。他曾亲眼见过一名军卒名为宁缺的书写之物。这军卒用一根树枝在泥地上创作了一篇摘自《踏雪峨眉先天篇》的内容,字迹简洁流畅,却饱含生命力。每一笔落在湿泥上,仿佛刀刃划过泥胎,书法造诣非同小可,已然步入正途。但究竟是如何修炼出这样的技艺,师承何处,令人难以捉摸。然而,在贵人眼中。
那军卒的书法虽新奇且令人震撼,但不过是短暂的惊艳罢了。细细品味,不过是奇特技巧与华丽辞藻的组合,还谈不上真正的正途。日后或许能在都城香坊外当一名卖字先生,对此贵人持有淡然的态度。
老者轻轻摇了摇头,缓声道:“你提及的‘新鲜’二字实为关键。老朽虽不懂书法之精妙,但瞥见那军卒笔锋所至,似乎隐含金石之韵,此等字迹中所流露的风骨实属罕见,颇似道坛之上,那些精通符道的大家所施展的玄妙手段。”
“您所言是符道?”帐后的贵人略显惊讶,随即略带嘲讽地笑道:“世间人如繁星,而符道大家则如凤毛麟角。这些高人或隐于宫廷深处,或静修于道观之中,经年累月苦修方能将天地之气融入一笔一划之间。那少年看似平凡,毫无修为波动,若只是泛泛之辈,即便苦读五十年《踏雪峨眉先天篇》,恐怕也难踏入修行之门。又如何能与那些大家相提并论?“然而老人却淡然一笑,不再多言。尽管他身为修行者,深受对方尊敬,但双方的身份差距实在过大,这敬意也不过是基于尊重和怜惜人才的表象而已。
老人心里明白帐后贵人的话虽然出于尊重却未必正确。他对那位名叫宁缺的军卒有着自己的判断:在世俗世界的大部分人中,能体悟天地气息并踏入修行之路的人已是极为罕见。初始的感应阶段尤为艰难,绝非易事。然而,如果宁缺真的能够进入书院深造,某一天若能登上传说中的二楼并踏上修行道路,他那奇特且充满力量的书法笔法或许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帮助。
即使那人不开窍,仅凭其精湛的书法技艺,也足以让书院和道坛的大家们刮目相看,甚至至少能震慑那些文人墨客。
......
宁缺放下手中的书籍,微摇着头步向门外,脸上流露出淡淡的失落与执着的无奈。这本《踏雪峨眉先天篇》,乃是在年幼时随运粮队伍赴开平赶集时购得,正如那位贵人身边的婢女所言,它虽普遍却内含深意。
他深知这一点,但仍然时刻铭记诵读学习的重要性。这本书仿佛是天神传世的神秘典籍,犹如传说中的天书九卷,被神秘地供奉在不可触及的仙人道域之中。尽管书页边角卷起,显得有些破旧,但因为桑桑巧妙地用棉线细致缝制书脊,才得以保存完好。尽管如此,多年的翻阅使得书中的字句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然而,尽管他熟知书中的内容,却始终未能跨越修行的门槛,甚至连最基本的心灵感应也迟迟无法实现。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书中的文字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但想要突破瓶颈、踏入修行之门却仍是一个难题。他似乎缺乏必要的天赋与机缘,即便深入研读也难以掌握其精髓。他不禁感慨自己的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距离真正的修行境界仍遥不可及。
经历了一段失望甚至绝望的日子后,渐渐领悟到天地间所蕴藏的深奥之理并不是大多数平常人所能洞悉的。我的内心也因此逐渐恢复了平静——是的,那些传说中的超凡脱俗的高人们,他们并不属于寻常人的行列,而是属于那些心灵超凡、思想深邃的人群。只有少数特殊的人物,才能够领悟天地之间的精髓气息。如果翻阅那些传世经典,我们会发现其普遍传世流传至今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普世价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超凡智慧。至于那些传说中的高人于长安城中御剑飞行、自由穿梭于天地间的场景,我们可能未曾亲眼目睹过。而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意外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山峰就在眼前,虽然无法带走其中的宝藏,但那种内心的满足却无以言表。有时候在探索世间真理时,也会感到天地间的元气就如同漂浮于无形的白云一样不可触摸却至关重要。
“渭城之贫弱久矣,致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闻之色变,不敢涉足多年,也使我朝的军事功绩累积迟缓。若是有机会回归都城,自然是件美事,我心无不甘之虞。“
现时,军营内灯火阑珊,我对将军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谦逊施礼,并诚心诚意地表明我的立场。“距离书院报名的日子尚有时日,我认为不必急于离去。这些年来,承蒙将军悉心教导,我虽未突飞猛进,但也颇有收获,初入书院之时已算有了个良好的开始。我深切期望能在渭城多陪伴您几天,聆听您的教诲和日常琐事,与您畅谈闲聊。即便只是短暂的停留,对我来说也是珍贵的时光。”马士襄目光注视着面前的少年,他的下颌胡须微微摆动,难以分辨是夜风的轻拂还是愤怒所致。他语气不善地说道:“宁缺,何时开始你变得如此厚颜无耻了?”宁缺郑重地回答:“只要将军需要,我随时都可以舍弃自己的颜面。”马士襄的神情变得严肃而冷淡,他质问道:“宁缺,能否请你坦诚地告诉我,为何你拒绝担任向导一职呢?”
宁缺沉默好良久,然后低声说“将军,我认为那个贵人不喜欢我。”
“你是何顾虑以至于得罪贵人?“马士襄严肃地训斥道:“你似乎已忘记自身身份,要知道你现在尚未正式成为书院的学生。作为帝国军人,你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尤其是我的指令!贵人是否喜欢你,这并不是你应该关心的问题!至于你对那位贵人的感情,更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你只需接受任务,然后坚决执行!“宁缺没有回应,他低头凝视着军靴间泥土中顽强生长的一根青草,沉默地表达他的反对。
马士襄对这个少年束手无策,他叹息地问道:“你到底有何打算?为何拒绝随他们返回都城?“宁缺抬起头,神情极为严肃地说:“我在外面观察过他们的车队,他们在草原上遭遇过袭击,现在那边正值春旱,加上去年左金帐的单于逝世,那位贵人的婢女肤色偏深,所以……我不敢跟他们走。“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车队遇袭、草原春旱、单于去世、婢女肤色,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成为他坚定反对离开渭城的理由。
马士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叹息的口吻询问:“你是否早已洞悉一切?”
宁缺无奈地摊开手掌,眼神投向夜色中军营的另一侧,嘲讽地笑道:“全渭城的人,谁还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唯有那位在长安皇宫中娇生惯养,被送到草原后肆意行使权力,连自己丈夫离世都未曾察觉的愚蠢公主,仍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秘密。”
将大局逆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