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常说立志,但似乎从来没有讲述过“立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曾经有朋友问我,“一定要让自己生活得很好”,算不算是志向?我的回答是:只要你能够坚定某种选择,并且你能够把握,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就算。“生活得更好”这样的志向并不能够让你坚定。因为它不够切实可行,也没有被明确定义。当然,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起因。到底怎样才算是生活得很好?也许是物质的充裕——可天灾人祸,并不是你能够左右的。也许是每天都开心快乐——但这忽视了周期律的自然起伏。也许是美好的爱情——这等于将自己的幸福依托在了他人身上。生活得很好只是一种感觉。而且是瞬息万变的感觉。如果将其当成一种志向,那么你就必须承受自身那时时刻刻毫无规律可言的变化。
志向,意味着一个目标。一个你要抵达的地方。并且,必须是你能够左右的。譬如一个人的志向,是希望世界和平。如果他站的位置很高,他的意志可以影响政策,那么这个志向的确是很好的。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这种志向就很危险。因为这会让他看不到脚下他原本应该走的路。真正的志向,应该足够困难,但绝不至于困难到不可能。困难和不可能的事,终归是有天壤之别。而且,好的志向,应该是“即之若易,探之愈精,随着你的成长,而造之愈益无穷”。也就是说,它的本质虽然不会改变,但同时也会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关于这件事,阳明先生说过一句很好的话: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知与充与遏”,看上去似乎并不难。但假如你能立下这样的志向,觉是就行,觉非就克。就已然胜过这个世界上所有法门。
昨天在文章的评论里,有人对我说:“再安静再纯真,也得在基础生活之上。文字给人力量,绝望中看到希望醍醐灌顶一下。但说句不好听的,等你面粉经费都没有的时候,现伴还爱你吗还文艺吗还安静晒太阳冥思吗。”我的回复是:“等你面粉的经费都没有的时候,还愿意看到自己的心吗?还愿意照管自己的心吗?还愿意选择去爱而不是放手吗?还愿意朝着光明行走而不是凝视深渊吗?”心并不是那一团血肉。只是一个人的灵明,没有具象的形体。可每个念头都是心的显现。你能看见自己的念头产生,就意味着你能看见自己的心。你能看见自己的心,就意味着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如果你愿意立下志向,那么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你还有意识。你就能够照管自己的心。
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来自于,你愿意。修持自己,并不难。难的是愿意。我们的生活是由每天发生的事情构成的。不断重复的事情会以惊人的速度积累。愿意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愿意也是。意识到了生活虽然有不可改变的部分,但心智的成长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变成只会质疑或者抱怨的巨婴——是的,不要成为巨婴。因为巨婴既不可爱。也不具备很大的潜力。
你追求什么,决定了你看见什么。这句话值得反复念诵。在《马太福音》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想将它当做这篇文章的收尾:“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勺布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