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学独孤九剑时,风清扬教给他“无招胜有招”的妙诣。
他从地上随手拿起一根木棒,对着令狐冲,问他如何破这没有任何章法的一招。
令狐冲不知他这一下是什么招式,一怔之下,便说:“这不是招式,因此破解不得。”
风清扬告诉他说,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就能破招制敌。
接着,令狐冲问了风清扬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要是敌人也没招式呢?”
风清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只是这样说:
“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说不定是你高些,也说不定是他高些。”
前不久躺在沙发上读闲书,又读到了这一段。
忽然想要好好回答这个问题:
假如两个人都掌握了高深的剑法——比如都会独孤九剑了,也都抵达了无招胜有招的剑境,打到最后谁会赢?
是不是真的像风清扬所说,打到如何便如何,是件说不定的事?
比武非比文。胜败一目了然。
假设体能、年龄、技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相仿,但还有一件事,是没有办法被精确测量的。
要讲清楚那样无法被测量的东西。
我想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开始。
假如你接触过朱子的哲学,那么你一定会知道,朱子解“格物”,与阳明先生的“格物”,是有很大不同的。
朱子认为,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
一个人要想探寻最本源的天理——也就是主宰万物的道,就要从事事物物上去探究。
当探究的事物足够多了,那么那个“道”,会自然而然了然于胸。
是个由渐修,到顿悟的过程。
不过,他在直觉上也发现了,如果依照这种方式去格物,那么格物很容易就会变成一种单纯的智力行为。
单纯的智力行为虽然会累积,但不会发生顿悟。
因此,在格物之外,他又加上了“主敬”两个字。
主,是心中常存一个主宰,一个提纲掣领的头脑。
敬,是敬天理。
常常把探寻天理作为心中的目标,格物才不至于流入单纯智力行为的危险,而会变成一种培养自身精神境界的品德行为。
“物”的道理,是有限的。
而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无限的。
单纯理解事物的道理,并不能够帮助一个人提升精神境界。
而精神境界的提升,则必然会增加他理解事物的道理的能力。
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中,也提出了“以无限为有限”的重要概念。
在武术中,有限的,是技术。
如何练就体能,如何发力,如何闪躲等等。
无论道理再精妙,也都是有限的。长不过三五年,短不过三五月,就能讲之而尽。
那个无限的东西,是武德。也就是精神境界。
这包括:勇气、毅力、耐心、不惧死亡等等宝贵的品质。
这些武德,没有穷尽。
因为技术的东西,你学会了,就几乎永远不会忘记。
但武德在于身体力行。
而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假如你开始懈怠,那么再好的品德,都会迅速离你远去。
而当你用无限的品德修养,去统御有限的技巧。
那么技巧本身,就会成为无限的存在。
能够在你的生命中,为你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养分。
当你的精神境界提高之后,又会反过来帮助你对有限的“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知道在文章最开始那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什么。
在体能、年龄、技术都相仿的情况下,决定比剑胜败的,是剑德。
是不畏生死。是专注当下。是抗压性。是平日里细微小事的积累。
剑德的分别,即使再细微,也会让两个人,在剑斗里分出高下。
事实上,礼仪也是同样。
丁一在礼仪上有着十分高的造诣。
那天我们在临沧探讨有关礼仪的知识,都认同这样一件事:
坐姿端正,把茶匙放到茶杯后面,搅拌方糖的时候,茶匙不能碰到杯子边缘。
这些礼仪的技巧,是十分容易掌握的。
但要让学习礼仪的人知道,把茶匙放到茶杯后面,并不只是为了放到后面,不在人前出糗而已。还要意识到这背后的品德培养——
即使是在安静独处的时候,也时时刻刻记得,把杯子放到茶匙后面,身姿端正,搅拌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
这能够提醒他,即使在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要懈怠。
他会时时刻刻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且他没有办法隐瞒自己——因为这表现在时时刻刻的礼仪行为之中。
礼仪的技术是有限的。
礼仪所能够培养的品德是无限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学生,愿意终身侍奉一位老师的原因。
因为那位老师的品德修养,总是超越了他,并且会永远引导他,帮助他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当然,最好的老师,永远是你自己。
只要你懂得自己在事事物物上所要寻找的是什么,并对此心存敬畏。
就已经拿到了打开精神之门的钥匙。
勺布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