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心心念念的,都是能在某天返回故乡。
如今流窜到当地的流民们,一般都不想真的在这里落户,充其量想来混口饭吃,赚点生活费;
等赚了钱后,便可以再回家乡生活。
不过,不管怎么样,人既然来了,许昌这边也只能接收;
而有关于粮食的问题,我也还得去想想办法。
即使在近期,有着从外地新运来了一百万石粮食,可那也是一边运来一边消耗的;
对于这急需救济的十万百姓,曹军哪怕将这一批粮食若全数分派出去,也仅只够十天的消耗、最多就是二十来天的消耗。
还好,曹军在当地对士族豪绅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迫使他们相继拿出了不少存粮来救济百姓;
另外,再经过先前对并州军的战斗胜利,使得雪岚在许昌一言九鼎,不管她要做什么,当地的士族豪绅都是难以反抗。
如此,有了当地士族豪绅的资助,才使得白羽之前从粮铺那儿购买得到的粮食,其实还有五十万斤左右的存粮。
这部份粮食,雪岚本来是准备让运输队直接押运兖州那边,时下看来,这既定的计划还需要改变一下。
现下别的没有办法,白羽只能派出快马去通知运输队,让他们马上把粮食押运到许昌来救急;
有了五十万斤粮食,也足够维持当地五万民众十多天的消耗。
有了十多天的缓解期,我也可以想办法从别处购买粮食了,只要再捱过一段时间;
种下的粮食,有一些就可以有收成了。
反正,现下突然涌来了这么多的民众百姓,如果能够解决了粮食的问题,那么就是许昌作为新都所掘起的一个契机。
当然,至于如何防止民众百姓暴.乱的问题,那也容易;
有了粮食,其实就等于大大减少了百姓暴乱的机率;
唯一要提防的就是混在百姓中的奸细,不管是来自哪股实力的奸细也好,都必须要及时作出防范。
不过,现在就算是有奸细,也不会对许昌造成什么太大的危害;
只有当此地建成而后进一步掘起,让别人看到这里的富裕之后,才会有人来打这里的主意。
所以,现在只要让官员们把那些扎堆的流民,分散安排到各个劳力小组去,并颁布一定的条令规定,让一般的百姓不敢随便聚.众闹事;
另外,再让欣露等人正式招募兵员,从这些流民当中去挑选,招募出不下一千的青壮去训练;
另外,还要招募一千到两千人的护卫军。
如此,许昌当地便会多出三千正式编制的军队,足可以应付一般的危局了。
若再加上原来的人,以及护粮队,那么就有四千多人的军队了。
有关招军训练之事,城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向外透露;
若有谁在外面透露了出去,那么此人就等同于敌对势力的奸细,立斩无赦;
顺便得要求当地的百姓共同监督,发现有个别行为可疑的人,要马上报告到衙门里去。
这些条令,我估计在民众之中,还是可以实施下去的;
毕竟,这些百姓从困境中逃难到了许昌;
当地供他们吃喝、安排他们居所,干活还有一定的钱币领取,这样的好事,他们去哪里找?
如果这个地方没有了,那么他们就又不知道要向哪里逃难,不知道下一顿有没有着落了。
事实上,曹军发布的这些规定,也可以让来投的百姓有一种参与归属感;
相信等到许昌进一步发展起来后,这些百姓看到了在基地生活的好处,以后自然就会想在此地安居落户了;
尤其是那些携家带口,在家乡又没有了田地的百姓,估计他们在许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有可能选择在此地永久安居。
当然,上述情况过于理想化。
如若考虑到百姓们的乡土情结,那么安居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我向白羽提供了一条建议,即所谓的“强制落户”。
其内容在于:
但凡谁家的流民,吃了许昌当地的一口饭,那么恭喜,你就是本地的人了,马上就能拥有本地的户口!
免费给吃的,根据情况还赠送土地,这么好的待遇哪里找去?
不过换个角度去想,既然都是这边的人,家乡什么的也就别回去了,老老实实在当地扎根下去就好了。
如果百姓当中的一部分人,在家乡还留有亲人,那么也好办,官府会派出护卫队,将他们的家眷给成批护送过来;
而后,那些家眷在来到许昌后,也会自动拥有当地的户口,成为一名真正的许昌人。
规定以着律法的形式刚一颁布,立刻引来骂声一片。
由于我自愿担负着吸引火力的目标,所以理所当然地,在民间被流民们这么评价:
“姓关的你不是人!”
“禽.兽,你就是个禽.兽!”
百姓之所以愤怒,主要是因为这一规定的颁布,使得他们永远和家乡告别,也远离了先人们祖坟的所在地。
不过百姓骂归骂,可总不至于跟一口吃的过不去。
在颠沛流离和搬入新家的选择中,这些人只能选择后者;
毕竟如果他们那么在意祖坟,难免不会落得个早早饿死、而后入坟去和先祖相伴的下场。
这些均是后话,白羽派出人去通知运输队之后,就和我统计了一下,现下许昌还剩下多少钱财的问题。
国库里余留的钱,包括通过贸易赚取的、也有在战争中抢夺过来、以及搜刮皇室财富所得到的、各项累计起来,早已不止五十万两了。
事实上,这一笔钱,放在当代就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后汉时期,即使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一年的总收入,通常只在四百万两左右;
运气好的话,某几年最多能达到五百万两。
除了真正像河北袁家那样富得流油的势力,还真没谁能比如今的曹军更有钱。
当然,花钱永远比赚钱容易。
我和白羽统计了一下,随后便是发现:
历经前段日子的战争、以及战后恢复工作的支出,五十多万两的积蓄,如今被花去了整数,只剩下一个零头。
也就是说,积蓄现在只剩几万两了!
如今在我的手头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现钱去购买粮食了;
钱粮告急,这事儿还真的不能够等闲视之,如果没有了粮食,那么许昌的建设就会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
没有了粮食给来投的几万百姓裹腹,到时候别说发展了,这些百姓不暴.乱就算不错了。
可如今手头上没有了现钱,那么又怎么样去购粮呢?
何况时间又短,就算要从洛阳拿钱运粮来,也都来不及了;
所以,一切都还得在在当地想办法。
但当地有什么办法可想的?
我和白羽一翻商议之后,赫然发现:
在如今的许昌,居然并没有真正称得上是一流豪门的当地士族,也没有真正的大商家;
一般的地方富人,都只能算是中、下阶层的地方土豪。
这些地方土豪,他们本身大多是自给自足,估计粮食剩余并不多;
从洛阳搬过来的外来世族,倒是有钱有粮;
可前段日子,曹军就已经薅过一次他们身上的“羊毛”,近期内实在不适合再度下手、做那杀鸡取卵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我就算有钱,也会落得个没处可购粮的尴尬境地。
五万百姓,一天就虽然消耗几万斤的粮食,十天就是几十万;
而许昌就这么大,有哪一个粮商,可以供应得出这么多的粮食来?
就在我感到苦恼的时候,白羽皱起了眉稍,似在想着什么。
我见她没话说了,便想转身离去,四处转转打听下情报。
“我想到了,司马家肯定有粮!如果连司马家都没有粮食的话,那么整个许昌之地,估计都不会再由第二家能帮上我们了。”
白羽忽然发出的声音,让我顿住了脚步,同时也令我感到疑惑。
“司马家是河内的名门,怎么跑到许昌来了?”
司马家在当代算是个有名的家族,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
我原来所在的世界里,这三位是兄弟关系,在这个世界就不好说了。
“据我所知,司马家是在先前的战乱中搬迁过来的,不过只搬了一部分;
我了解到的情报是:司马家的绝大多数人,都还留在河内,来到许昌的只有现任家主司马朗和一部分家仆。”
“嗯,就是分散开来了?倒也狡猾。”
同一个家族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据守于本家和分家的情况,存在倒也确实存在。
譬如袁家,就有如今的河北袁家与汝南袁家之分;
其中前者是本家,后者是分家,类似于那种本店与分店的关系。
像司马家这样的一个名门,往往是在出世之中隐世,低调当中左右逢源于世上,不涉及官府,不涉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商贾,不和那些有着不良居心的大豪强等等,存在什么联系。
不过,这也只不过是表象而已,背地里,谁知道会是怎样一个样子?
我在女尊男卑的世界种田开后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