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雪岚最终降低了标准,回道:
“那就封为左将军,已经不能再低了!”
左将军?
雪岚也真敢开口,差点让刘辩喷出一口血。
这个官位很高?
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
在某个平行世界里,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在人生度过了三分之二的汉中战役后,官位还依旧是左将军。
左将军---这是一个无数武官和将士,只有在梦里才可能被授予的高位,其地位还要在“征东将军”之上。
雪岚准备给关某人这一官位时,后者还不到二十周岁。
刘辩的生气正是源自于此,她心想:
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以前还没在朝廷里干过任何职位,就这么“刺溜”一下,从底层人士成为了朝廷要员?
姓曹的,你真把食堂当成是自己家的了?
刘辩的不满可想而知,她如今很生气,然而后果并不严重,因为说了算的是雪岚。
给关某人的官位便算定下了,可是雪岚依旧不打算走。
“陛下,爵位一样是需要的!官位无论怎么好,却始终不能一代代传下去,横竖只是一代人的富贵。”
雪岚敏锐地指出了一点:
在这个年代,如果你不姓刘或者曹,要想在大汉食堂里长期开饭,那是相当困难的,毕竟老刘家的食堂有着名额限制。
开饭的凭证就是饭票,官位和爵位都属于饭票的一种;
其中,“官位”这张饭票,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只能官员自己使用;
而爵位就不同了,假设持有这种饭票的是甲,等他死后,甲的儿子、儿子的儿子,还可以继续到食堂来吃饭。
现在,雪岚打算给姓关的一个爵位,具体来说就是让他成为一个侯爷。
“陛下,臣斗胆请您施恩,封关将军为宜城亭侯!”
“爱卿,大汉先祖们留下的规矩,可是‘因战功封侯’,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授予的;
而且就算有战功,功劳够不够封爵也不好说......”
“关将军协助臣平定兖州的功劳,不可谓不重要,要是没有他的帮忙,臣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收复失地;
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兖州当地的不少百姓,还得涌到这许都来,给各位朝廷重臣们添麻烦。”
大臣们一听这话,在理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纷纷改口,赞同了雪岚说出的话。
多数既得利益者都是自私的,即使近期的日子过得不如意,却也并不愿意遇到天灾人祸,被那些意外给弄得家产缩水。
雪岚的一席话,正是将关某人,给列入到了这么一种利害关系当中:
如果没有他=许都无法安定=难民们的大量涌来=大臣们过不好日子。
只要想到这一层,大臣对于那个出身寒微的关姓武将,便大大地增加了好感。
有了这层好感,部分大臣就开始劝陛下,让刘辩接受雪岚的提案。
第二回合,依旧是雪岚胜,之后是第三回合。
“陛下,自从前些年开始,朝廷一直在为‘十三州’的事情争个不停......”
“大汉十三州”是一个通俗的叫法,只不过关于那第十三个州,朝廷方面一直有争论。
有的大臣觉得应该凉州算进去,有些大臣觉得应该把豫州算进去。
这个长久争执的问题,在今日便能得到一个彻底的解决,雪岚提议:
“请陛下昭告天下:从这一年的下半年起,大汉就是十四州了;自今日起,豫州算作一个单独的州!”
豫州作为一个单独的州、所存在的事实,对刘辩绝对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便是代表,朝廷又多了一个重要职位的空缺,她可以任命自己的一个心腹成为州牧。
所谓州牧,也就相当于省.长,职位不可谓不重要。
国舅董承心想:
这个职位舍我其谁?
放眼这朝廷里,自己最有资历以及威望,也深得陛下信赖和器重。
当然,雪岚是真正的实权派,可这位司空,毕竟都已经是兖州牧了,没道理再和自己去争。
可惜国舅错了,雪岚依旧是要争的,只不过不是为自己去争:
“请陛下下旨,一并封关将军为豫州牧!”
刘辩快要气疯了,真的,这不是在开玩笑!
这位挂名堂主寻思半天,才总算意识到:
敢情姓曹的来宫里一趟,横竖都是在为那一个人讨官讨爵?
难怪呢,她就想为什么这个姓曹的这么积极,主动地把豫州新成立出来的事情给办了,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人在考虑。
“对于有功之臣,这样的赏赐也未免有些过了。”
董承适时地表达了不满,雪岚适时地驳斥了他:
“国舅一定误会了什么,我可没说关将军是有功之臣......他是标准的社稷之臣!”
有功之臣每个朝代在每个时期都有,属于大量批发的量产货,虽然重要却不珍贵。
社稷之臣就全然不同了,在任何王朝都属于稀有品种,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找到一个就算皇家祖坟冒了青烟。
如此高的评价,雪岚很少给出,用来评价一个男性就更是第一次。
雪岚都已经这么说了,董承也实在不好继续开口,索性就这么保持沉默了。
稍微总结一下,雪岚给关某人讨要的官位,念起来那可是相当的长;
左将军---兼宜城亭侯---兼豫州牧
就在这半日之间,关某人摇身一变,已然成为了镇守一方的朝廷要员。
气人不?
刘辩觉得很气,干脆也就不予以答复,直接一甩衣袖,喊了声:
“退朝!”
刘辩从宝座上站起,气呼呼地走了,董承像跟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
这下两侧的官员们愣住了,左边的人看看右边,右边的人看看左边,而后所有人再一起去看司空大人。
“你们呆站着做什么?陛下不是说退朝了么?”
雪岚一扬身后披风,返过身来走出了大殿;
得到这位真·堂主的指示后,官员们才惶恐地各自散去。
---分割线----
本是一个休息日,结果一大早地,白羽就来到我的临时住处,剥夺了属于我的自由。
白羽急着找我,并不是因为担心我的消遣问题,而是有些事急需商议。
原来,近段时间陆续有了不少民众,投靠到许昌这边来;
开始的时候,还算正常,正缺人手的白羽,每每看到有百姓前来投靠的时候,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每来一群百姓,她都可以从容的按照来投者的特长,逐一给予安排,适合在这里做什么的,就安排去做什么。
不过,白羽太少看了流民的数量;
事实上,就在近几天,白羽忽而发觉:
方圆数百里的地区,以许昌为中心,竟然形成了一股流民潮,越来越多的百姓,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这里。
本来,人越来越多自然是好事,但是白羽发现,原来购存下来的粮食竟然告急了。
原本为了先前的战事,许昌当地的储存就被消耗掉不少;
现在倒好,前来相投的百姓人数,在昨天竟然一举突破了五万的大关;
也就是说,就在这短短一日的时间里,流民的数量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半。
我听白羽说到这里时,同样大吃了一惊,不过吃惊的内容却是:
“不对呀,我又不是管内.政的文官!这种事情你跟我说了有什么用?”
“荀彧荀攸正在兖州那边,为战后恢复的事情忙碌着,腾不出手;
剑兰和雯本来就是职业的谋士,不负责对内建设则,所以只能让你出力了。”
“那还有几个武将呢,干嘛只找我一个?”
“我不是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了?只不过事情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来找你帮下忙。”
这个忙还真不好帮,那可是五万人份额的粮食啊,看来还真的要让我头痛一阵了。
人手多了,原本对于许昌的发展是好事;
如果能够有粮食支撑,度过一两个月的难关,那么许昌渐渐发展至洛阳原本的人口规模,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可是,我现在还真的有点头大了;
那可是五万人啊,一天要消耗的粮食就是几万斤,叫我现在去哪里变出来?
而且不要说粮食的问题,光是管理就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这些人当中,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些强盗山贼的奸细,或者,里面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些叛军的奸细。
从白羽的登记册子上就不难知道,形成流民潮前来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从西方流入来的民众,尤其以从原洛阳一带投奔过来的百姓居多。
让我不太放心的是,从洛阳投奔过来的人,十有八九的却是冲着这里有饭吃、干活有工钱拿的事而来的;
极少有人,会想真正的落户在这许昌。
这种想法十分正常,洛阳怎么说也是大汉一百多年来的帝.都;
即使过去被董卓一把火烧掉,成为了废墟,可当地的人,依旧保留有身为帝.都子民的荣耀感。
对比之下,许昌是什么地方?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许昌虽然在曹军的建设下,比以前繁荣了许多;
可在短期时间内,毕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取代洛阳。
现在别说百姓,就连许多迁移到许昌的世家大族,都把这里当成一个临时住所;
我在女尊男卑的世界种田开后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