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浩,你留下是有什么想跟我说的。”
“嗯,没错。主要有三件事。
首先,董大人你也知道,我们现在的财政情况,今年之后,就发不起军响了。”
董卓把脸撇到一边,脸上写满了尴尬和苦涩。他算是明白霍雨浩为什么要独自跟他说了,这是确实不应让过多人知道,尤其是李傕、董越等性格直率的逑将,就怕他们酒后乱言将这事给捅出去,给军中带来不少影响。
另外,这些人是他从临洮拉起来的,以及羌人朋友的资助,参军可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工作,要是不给军响,或者退一步说,不给抚恤金,他董卓也无颜再见临洮父老和羌人朋友。
不过雨浩竟然提出来了,那必有解决办法。
“所以雨浩你有解决办法!”
“没错!在匈奴遭遇战中不是谈及那支商队,我想与其交涉一番,我这倒有几个商品,其大概会喜欢,看看能否赚取些钱财,弥补财政赤字。”
霍雨浩点了点,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太好了雨浩!你简直是我的福星,与商队见面的事就交给你了。”
董卓双手拍了拍霍雨浩的肩,脸上充满着喜悦,这财政问题可总算能解决了。
“第二件事,也跟这支商队有关。”
但霍雨浩的目的自然不是赚钱那么简单,也是为了制造能力的【本土化】。
在那场激烈的匈奴遭遇战进入追击阶段时,隐秘商道上的机械装置引起了霍雨浩的注意。此装置构造精巧,能够如此巧妙地实现隐蔽功能,无疑昭示着其制造者的高超技艺。
霍雨浩曾暗自推测,这位能工巧匠或许是商队的一员,又或者是他们的密友。若有机会与之深入探讨机械制造之术,那对于霍雨浩了解这世界制造基本信息、情况,完成魂导器制造本化将有很大帮助。(第54章)
霍雨浩拿出之前一月中画的图纸,本来是为了提升装备质量,但现在它有了新的作用。
霍雨浩图纸张开,上面是不应在这个时间出现的螺栓,在地球现代很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如今却成为霍雨浩的『砖』之一。
“雨浩这是?”
“此物名叫螺栓,是用来……”
两人一问一答之间,解释了螺栓的用途与作用。
“总而言之,商队那边可能有我想的东西,而螺栓则是我抛出的砖。不知你意下如何?”
霍雨浩随后点明此次目的重点,并询问董卓的意见,尽管螺栓是他提供的,但这同样是入股的资本,还是请问一下董卓的意见。
“雨浩你就放心去做吧,这是你给的,你有决定权。”
董卓爽快的答应,尽管他不知道霍雨浩的目的是什么,但雨浩不说,他也不会强求,这是他对一个朋友的尊重。
霍雨浩点头回应,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只待与商队的见面。
就是不知道,自己抛的砖能引出多大的玉?
“第三件事,基于上次情报不足,我军被迫打了一场遭遇战。我想将斥候集中训练,……”
霍雨浩将训练斥候之事说了一番,本来他想成立一个情报组织,但时机不成熟。于是决定先打地基,况且有利于提升斥候的侦察能力。
“好!必须提高情报收集能力,不能每次都这般被动。至于小钱钱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吧。”
董卓说着说着就不由为小钱钱发愁起来,没办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嗯,以后会解决的。那我……”
说罢,霍雨浩正想告辞,董卓抛出了一个问题。
“雨浩,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什么问题?”
“雨浩,你究竟是谁?如果是世家,那和你的言论不相符。如果不是,那你这一身丰富知识如何解释?”
之前听霍雨浩的讲解太过入神,没反应过来。现在琢磨一番,董卓敏锐发现了疑点。
提出问题后,董卓一言不发,静静等待结果。
霍雨浩顿了顿,在他发表那天言论时,就想到会被怀疑,没想到会那么快,而且第一个竟然是董卓,他低估了董卓的接受力和适应力。
霍雨浩犹豫片刻,内心就想好了说辞。
“我算是个落魄世家,按划分标准来算,我是寒门。”
世家的划分标准是【祖上三代起步有人当官】,也就是你父亲,你爷爷,你曾祖三代当官,如果家道中落,则算寒门。
但严格意义上来讲,霍雨浩不是寒门,甚至连百姓都不是,他算黑户。
“落魄世家?”
董卓不经刹异,他想过霍雨浩可能得到过高人指导,就像文忧那样,但没想到是这。
“我之所以帮你,一我们是朋友,二我在你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熟悉的影子?你身边有人干过类似的事吗?”
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就令董卓有些耐人寻味了。
霍雨浩望向厅外,只见八九点钟的太阳悬挂在天边,那么柔和,那么有朝气。
这“熟悉的影子”是指那重建工程中那些有朝气、有斗志的青年,心怀一颗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但可惜被恶毒之人利用,伤害了人民。
其中不乏像今日之事的,只过他们的手段更高明、更隐蔽,这类人诠释了人性的贪婪能到什么地步,更有甚者企图炒起整个星球的粮价。
“想知道?那给好好听听我的故事,要从我父亲说起……”
董卓认真倾听,在霍雨浩的讲述中,他的父亲也就家主,不与其他人同流合污,还要与他们对着干,导致家族被其他世家群而攻之,加之内部出了问题,最终失败。
家族也因此中落,退出权力中心,整个家族也被迫远迁,进入隐世状态,在此过程中,结识唐家并与之联姻。而雨浩上比次来西凉则是游历。
不过其中有个较矛盾的地方,雨浩的父亲应是个不屈不挠,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英雄,但在私生活上十分不检点,甚至雨浩就是就么来的,整体给人一种割裂感。
用霍雨浩讲述中的话来讲就是【对于人民而言,他是一个英雄,但对于家族和我而言,他不是一个好家族,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但看霍雨浩的情感,讲中时不时做出的动作,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根本讲不出来。
最后董卓只能感叹人是个复杂生物。
“我已经说完了,现在也该去看看以工代赈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说罢,霍雨浩向董卓请辞。
“雨浩我想知道怎样才能像你们那般聪明?”
董卓叫住霍雨浩,经历今天一系列事情,董卓认识到知识的厉害。他必须掌握这些,以防被坑。
“读书与实践。读书,书上的知识是前人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最快掌握知识的捷径。
实践,实践出真知,书上的知识也是前人从实践中取得,实践仅是挖掘知识的工具,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前正确的,现在未必正确。
如分封制,在周朝初年稳固了周的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并且疆域不断扩大。可到周平王东迁,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就成了大分裂的罪魁祸首。
霍雨浩右手抚摸下巴,思索片刻,给出他的答复。
“这样啊……那我能选的路大概只有实践。”
这是由他董卓的社会条决定的,凉州本就是尚武之地,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稍有知识的人都走了出去,没几个回来。
想要读书,他没这个经济实力,西凉也没好的教育资源。
况且读书真要看天赋,不是谁都行的。
他也曾向李儒学习过,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听不懂,忍不住浑浑欲睡。
“嗯……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走,总会有出路。况且我和文忧,还有大家,都会帮助你的。”
说完霍雨浩就离开议事庁,去查看准备工作如何,留在不断自喃的董卓。
望着霍雨浩离去的背影,董卓有时感觉自己在霍雨浩面前,就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面对博学多问的老者。这给有多大的挫折才能在这年龄段成长到这一步?
光霍雨浩所描述的他感觉不够,夷灭三族他感觉也不行。
(不会十族就被灭的只剩雨浩一个了吧……停!我在想什么玩意呀?!)
霍雨浩刚出门,见看见拿着一个竹简的李儒,按其工作此时不应出现在这里,很显然和董卓一样,两人仅对视一眼,便明白其缘由。
霍雨浩右手指向议事厅,对李儒说。
“我要赶快去完成我的工作,你要问的,我已经仲颖说了。”
他不打算亲自对李儒说,他的说辞在李儒这样聪明人面前怕是会看出端倪。
无数碎片寻找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