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清盯着电脑屏幕上的Excel表格,眉头紧锁。彩色图表显示着不同项目的预算分配:场地15%,餐饮25%,摄影10%...红色警示框不断闪烁在"鲜花装饰"一栏——已经超出预算7.3%。
"靳泽,"她转向正在设计请柬的未婚夫,"我们得谈谈玫瑰花的事。"
靳泽头也不抬,手中的钢笔在请柬上流畅地画着什么。"嗯哼?"他心不在焉地应道,全神贯注于纸上的线条。
"数据显示,如果我们把玫瑰数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季节性花卉,可以节省18%的成本,而视觉效果的满意度只下降2.7%。"纪清推了推眼镜,"这是个很划算的交易。"
靳泽终于抬起头,嘴角挂着那种让纪清又爱又恨的狡黠微笑。"但是,"他放下钢笔,从桌上拿起一张照片,"你记得这张照片吗?"
照片上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约会时"三颗糖"咖啡馆的桌子——那个摆着两杯咖啡和一块提拉米苏的小圆桌,中央花瓶里插着三支红玫瑰。
"所以?"纪清挑眉。
"所以,"靳泽站起身,走到她身后环抱住她,"玫瑰是我们的'三颗糖'传统之一。数据分析师小姐,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百分比计算的。"
纪清张嘴想反驳,却闻到靳泽身上熟悉的薄荷香气。四年来,这个味道总能让她的大脑短暂宕机。她叹了口气,伸手修改了表格:"好吧,但餐具租赁费必须下调10%。"
"成交。"靳泽在她发顶落下一个吻,又回到请柬设计中去。
这是他们筹备婚礼的日常——纪清用经济学模型规划每一个细节,靳泽则用艺术家的固执守护那些他认为"不能妥协"的部分。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看似冲突的合作方式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们的婚礼预算比平均水平低15%,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独特的个人风格。
"叮咚"——门铃响了。纪清去开门,发现林小雨和苏雅站在门外,手里各拿着一个大纸盒。
"婚礼策划搭档报到!"林小雨欢快地宣布,挤进门内。她现在是某知名活动公司的策划师,而令人意外的是,苏雅毕业后成了顶尖花艺设计师。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两位大学时代的"情敌"现在成了最佳工作搭档。
"我们带来了样品。"苏雅微笑着放下纸盒,动作优雅如常,只是看向靳泽的眼神不再有当年的炽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友谊。
靳泽接过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个精致的微型蛋糕模型——三层纯白奶油蛋糕,每一层侧面都用糖霜绘制着不同的图案:底层是书架,中层是咖啡杯,顶层是小小的房子。
"这就是你说的'惊喜元素'?"纪清好奇地问。
靳泽神秘地摇摇头:"这只是外壳。真正的惊喜在里面。"他轻轻打开蛋糕模型的顶层,里面藏着一个微缩版的戒指盒——和他们求婚时用的那个一模一样。
"三层蛋糕,每一层都有一个'三颗糖'记忆。"苏雅解释道,熟练地展示着模型,"宾客们分食蛋糕时,会发现这些藏在里面的小惊喜。"
林小雨兴奋地补充:"底层是图书馆场景——你们初遇的地方;中层是咖啡馆的微缩模型;顶层..."她眨眨眼,"是你们未来新家的蓝图。"
纪清惊讶地看着靳泽:"你连新家都设计好了?"
"只是草图。"靳泽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出一个素描本,里面画着一栋带小花园的房子,落地窗旁标注着"经济学家的书房",暗房里写着"摄影师的巢穴",厨房便签上则幽默地写着"三颗糖实验室"。
"这..."纪清一时语塞,胸口涌动着温暖的情绪。四年前那个躲在图书馆书架后偷看靳泽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设计共同未来的家。
"对了,"苏雅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纽约大学和罗德岛艺术基金的回信。我想你们会愿意一起拆开。"
纪清和靳泽对视一眼,同时伸手接过信封。里面是两份offer:一份是纽约大学经济系给纪清的助教职位;另一份是罗德岛艺术基金给靳泽的驻地艺术家资格——奇妙的是,两个机会都在同一座城市,而且开始时间只相差一周。
"数据分析显示,"纪清故作严肃地说,"这个巧合的概率只有0.003%。"
靳泽大笑,搂住她的肩膀:"看来我们又要开始新的'三颗糖时差计划'了。"
婚礼当天,阳光出奇地好。纪清穿着简约优雅的白色婚纱,裙摆上绣着三颗几乎看不见的小糖粒图案——只有凑近才能发现的细节。靳泽则穿着深蓝色西装,胸袋里别着一枚小小的相机造型胸针。
当他们在亲友面前交换戒指时,靳泽突然示意助手搬上来一个巨大的画框。
"最后的'三颗糖'惊喜。"他揭开覆盖的画布,展现出一幅由无数小照片组成的拼贴画——那是纪清的肖像,由3650张靳泽偷拍的照片拼接而成,涵盖了从他们相识到现在的每一天。
"每天至少一张,"靳泽向宾客解释,"背面都写着不同语言的'我爱你'。"他转向纪清,"这是我们的'三颗糖数据库'。"
纪清的眼眶湿润了。她走向画作,随机取下其中一张——是她大四时在图书馆睡着的侧脸,照片背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语言的"我爱你",最下面是靳泽的字迹:"今天你为期末考试熬夜了,睡着的你比任何经济学公式都美。"
婚礼的高潮是切蛋糕环节。当纪清和靳泽共同切开三层蛋糕时,宾客们惊喜地发现每一层都藏着微型场景:最底层是图书馆书架的复制品,中层是"三颗糖"咖啡馆的微缩模型,而顶层——当纪清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张卷起的蓝图时,发现上面不仅画着他们的未来之家,还有一行小字:
"无论多少个时区,多少颗糖,多少年岁,我的镜头永远追随着你。—— 你的光"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靳泽吻住了他的新娘。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亮了蛋糕上的糖霜,那些晶莹的颗粒闪闪发光,就像多年前图书馆地板上斑驳的光影,就像咖啡馆里三颗方糖折射的光泽,就像此刻新娘眼中幸福的泪光。
[全文完]
三颗糖的巧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