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朱标特意来到东宫。他穿过那道朱红大门,沿着曲折蜿蜒的回廊缓缓前行,两侧的宫灯投下摇曳的光影。终于,他来到了位于东宫深处的那间书房。尽管按礼法二人是父子之亲,但命运却让这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有着别样的情谊。朱标望着眼前熟悉又略显消瘦的身影,心中满是温暖与怜惜。自幼相伴成长的经历,让他早已将这个年少有为的儿子,甚至比对待自己的手足还要多几分疼惜。
"雄英。"朱标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带着一抹温润如玉的笑容缓步走进屋内。他站在门槛前,目光温和地望着眼前的人,仿佛在斟酌着措辞:"今日前来,是有些肺腑之言想要与你说。不知从何说起,但总觉得这些话应该亲口告诉你。"
朱雄英闻声缓缓抬起眼眸,眼中泛起一抹温润的光芒,似春日暖阳般柔和。他轻轻抿了抿唇角,露出一个恭敬而亲和的笑容:"父皇请说,儿臣定当洗耳恭听
朱标轻叹一声,缓缓在龙椅上落座。他凝视着雄英,目光中既有赞许又带着几分忧虑:"朕观你行事,抱负不凡,才干出众。先帝在时便对你青眼有加,这也是朕对大明的未来仍怀信心的原因之一。只是...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水深难测。许多事情,还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啊。"
朱雄英微微欠身,目光坚定而恭敬:"父皇,您的一片苦心孩儿明白。大明江山社稷,重于泰山。孩儿定当谨记圣训,与文武百官同心同德,共襄盛举。相信只要上下一心,我大明必能再现永乐之治的盛世荣光。请父皇放心,孩儿行事必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标轻叹一声,眼中带着几分温和与沧桑:"你确实是个聪慧的孩子。我在朝堂上历经风雨数十载,有些话不吐不快。为父希望你能多听听我的建议,毕竟...经验这种东西,往往能在冲动时为你撑起一把伞。"
朱雄英神色肃穆,郑重其事地拱手道:"父皇请放心,儿臣定当谨言慎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大明江山社稷重如泰山,儿臣深知责任重大。还望父皇能给予指导与支持,让儿臣得以继承先人遗志,为大明的千秋万代竭尽绵薄之力。"
朱标轻轻舒了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欣慰的微笑。望着眼前的局面,他深知朱雄英的崛起已成定局,宛如春日新芽破土而出,势不可挡。然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思虑周全的长者,他更希望能通过合作的方式,为这棵幼苗搭建坚实的扶梯,让其成长之路走得更加稳健扎实。
作者上官芷皓: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每一位走进这个故事的你。正是因为有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才让这本小说有了独特的温度和生命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着我的心血,也承载着我对文字最真挚的热爱。如果你也被这个故事所打动,请不吝留下你的足迹——一句评论、一次分享,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在文字的世界里继续前行。
朱雄英穿越之洪武凤云(共两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