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候接受了大批元朝降官降兵,包括回回,回纥,色目,蒙古,不少还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荣立战功加封进爵。
元朝灭亡时蒙古四十万户中就有三十四万户归顺明朝,朱元璋还特意祭祀元世祖,争取他们不战而降。他明确指出,如果元君能敬顺天道来归降的话,"朕当效古先王之礼,俾作宾我朝。其旧从元君仓卒逃避者,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才委任。
其宗伯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朕当给换信印,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孳畜从便牧养"。"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残元领兵头目","有能率众来归,一体量材擢用"。
"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诸人","自归附之后,各安生理,趁时耕作,所有羊马孳畜从便牧养,有司常加存恤"。在强大的和平攻势面前,北元官员将领纷纷归附明朝。朱元璋践守前约,量材录用,厚给官职爵禄。
朱棣继承了朱元璋这一政策,标榜任人唯贤,"不分华夷",对于降附者的优礼厚遇,视洪武时期往往有加。
朱棣认为"天生之才何地无之?为君用人但当明其贤否,何必分别彼此?其人果贤则任之,非贤,虽至亲亦不可用。汉武帝用金日磾,唐太宗用阿史那社尔,盖知其人之贤也,若玄宗宠任安禄山,致播迁之祸,政是不明知人。
宋徽宗自是宠任小人,荒纵无度,以致夷狄之祸。岂因用夷狄之人致败?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国则中国之。朕为天下主,覆载之内,但有贤才,用之不弃。
近世胡元分别彼此,柄用蒙古鞑靼,而外汉人、南人,以至灭亡,岂非明鉴!"朱棣对漠南北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
这就是所谓"羁縻卫所"。对于腹里的归附者,或是归附后迁入内地者,或授以官职,或给以爵禄,或令充军伍,这就是所谓"鞑官"和"鞑军"。
明初投降大约40万。当年元顺帝北逃的太仓促,只带走了大都的部分人口,跟着皇帝和王保保逃回漠北的,只有几万人,大部分内迁中原的蒙古、色目人,都做了明朝的子民。明朝建立后,朱院长禁胡语、胡服、胡姓,进行强制汉化,禁止蒙古、色目人之间通婚。经过明朝300年的统治和同化,到了明末清初,中原已无蒙古人存在,全都汉化成为汉人。
元末迁居中原的蒙古人,一部分被起义的红巾军所杀,其余的,全都成为大明帝国的子民,跟随元顺帝和王保保北逃漠北的,仅有几万人。
其余的,都被朱院长所宽恕,禁胡语、胡服、胡姓,禁止胡人之间通婚,进行强制性汉化,经过明朝300年的同化,到了清朝,中原已无蒙古人存在,都已经成为汉人。
明朝军队中出现了大量蒙古军将士,明朝戍守北边的九边军,就有很大一部分是蒙古骑兵,所以才能抗衡实力仍然很强悍的北元。
中原所同化的蒙古人,远比元末逃回漠北的蒙古人为多,蒙古分封在中原的诸侯王及其子孙,几乎全部都变成为了华夏子民。
明末最后的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