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养心殿内,李承乾眉头紧锁,手中捧着河南巡抚加急呈递的奏章,上面详细描述了河南遭遇的严重旱灾: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这份奏章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李承乾的心头,让他坐立难安。
第二日早朝,李承乾神色凝重,将河南灾情向众臣通报:“河南乃中原腹地,如今百姓深陷水火,朕决定即刻开展赈灾行动。众卿有何良策,可解河南之困?”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神色忧虑:“陛下,国库虽有储备,但此前海战、新政推行已耗费不少。若大规模赈灾,资金恐捉襟见肘。不过,可暂时挪用部分地方税银,以解燃眉之急。”
工部尚书接着提议:“陛下,除发放钱粮,还应组织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河南多河流,若能疏通河道,引入水源,不仅可解当下旱灾,还能为日后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内阁首辅解缙则建议:“陛下,可鼓励各地富商捐粮捐款,参与赈灾。对积极捐助者,朝廷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特权,如此既能缓解朝廷压力,又能调动民间力量。”
李承乾综合众臣建议,迅速做出部署:“户部即刻调配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白银运往河南;工部选派得力官员,前往河南主持水利工程;同时,颁布诏书,鼓励各地富商踊跃赈灾。”
为确保赈灾物资顺利抵达河南,李承乾还专门成立了监察小组,由亲信大臣带队,全程监督物资运输和发放,防止贪污腐败。
然而,在赈灾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私吞赈灾物资,导致部分百姓未能得到及时救助。李承乾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将涉案官员严惩不贷。
在朝廷的全力推动下,河南的赈灾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水利工程顺利开工,水源得以引入;赈灾物资及时发放,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李承乾深知,要彻底解决河南的问题,还需从长计议,加强对农业的扶持,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在他谋划下一步举措时,朝堂上又因为北方边境的异动陷入了紧张氛围……
山河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