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暑假,林凌大学毕业,小敏技校毕业,即使林凌没参加工作,选择继续读研,但她早早就自立了。
不管怎么样,对吴家来说这都是一件喜事。
庄图南早早的和林凌说过 ,这个暑假他不能回家,得随着学校的团队一起去了平遥。
说是要为保护平遥的古建筑出上一份力。
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庄图南不想拒绝,也不可能拒绝。
林凌早早地忙完了毕业论文的事情,两篇论文都交给教授们过了眼,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这时候的毕业论文都要手写,厚厚一沓,即便林凌手速很快,也忙了许多天。
接下来,林凌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写小说上,顺便等着答辩的时间。
今年开始,林凌减少了向《少年文艺》投稿的频率,将一直以来没停过的短篇故事停止了,以后只一两年写一本长篇小说。
暂时不需要写儿童文学,林凌将重心放在了《人民文学 》上,她目前正在连载的是一本刑侦类型的小说。
这时候的刑侦小说大多是现实主义风格,一般是通过刑警的视角展开,讲述他们与罪犯争斗的故事。
而且主角几乎全是男性。
林凌的书里,最特殊的一点就是,不管主角是哪种职业性格,所有主角都是女性。
有前世沈翊的经历在,林凌对警察办案的流程很熟悉。
她回顾了目前的法律、侦查技术和法医的验尸技术,将那些超前的地方删去。
……
答辩时间很快就到了,林凌用了两天时间,将答辩流程走完,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一直到毕业证拿到手,一整个宿舍的人才放松下来。
大学毕业之际,有的同学和林凌一样,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有的选择回老家工作,有的想法子留在了北京。
林凌宿舍的室友,除她之外的五人都选择参加工作,不过只有家在四川的董秀兰回老家,其他人都选择留在北京。
六人一块用林凌的相机拍了照片,不光是人,还拍了些校园的风景。
照片洗出来,林凌她们只选了几张人像,剩下的风景照和几人的合照都被放到董秀兰手上。
董秀兰含笑看着手中的合照,眼中闪烁着泪光,她不舍的看着大家,哽咽道:“我会记得你们的,也会给你们写信、打电话的。”
大家挨个上前拥抱她。
在这四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一间屋子的女孩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的不舍在此刻迸发出来。
董秀兰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很是宠爱,她也很依赖自己的亲人。
这次回到四川,她被分到了四川省的地方外事办公室,负责本地区的外事工作和国际交流项目。
剩余四个人,董恬留校当了辅导员,一边教着思想品德课程,一边准备挂职读研;孟童童和黄小燕一个进了翻译公司,另一个进了出版社;蒋英进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对外宣传方面的工作。
临行前,大家一起凑钱请董秀兰吃饭,特意选了那家价格不菲的莫斯科餐厅。
接下来,她们就要分道扬镳,各自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了。
林凌也不自觉感慨起来,剩下的五个人,即便都留在北京,恐怕之后也不会有多少时间相聚,她们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做。
……
临离开北京前,林凌收整了手头上的所有资料,顺便给自己搬了个家——她从本科生的宿舍搬到研究生宿舍去了。
忙完这些,林凌找人帮忙去排队买火车票。
这回她没买飞机票,还有半年林凌就成年了,到时候她就可以在北京购置房产,现在省一点,将来就能多买几平。
不过这时候商品房市场还没发展起来,她只能从私人手里买,还不能买厂里、各单位分的福利房。
可选择的范围很少,不过林凌很期待,能早点有自己的房子,光是想想都让她觉得很快乐。
作者2.0:明天分手!!!
综影视之林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