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那个月,也正好是她搬到自己房间的那一天,林凌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回信,《人民文学》的主编对她投稿的歌很满意。
甚至还在信上写下杂志社的电话,要和林凌在电话里沟通一下,商量好这首歌的版权还有叫哪位歌唱家来唱。
这时候最火的两位歌手是邓丽君和李谷一,但邓丽君的歌被称作靡靡之音,没人敢在明面上听。
刚拿到信没几分钟,林凌又一次走出家门,返回邮局,这回她记得多带点钱,毕竟是打电话,比寄信贵多了。
一分钟的长途电话差不多都要一块钱了。
电话拨通的很慢,长途电话要人工转接,需要等很长时间。
林凌托着脸,面无表情的想:幸亏是在拨通之后才开始计费的。
“你好,这里是人民文学杂志社,我是编辑韩琪。”
“你好,我是吴姗姗,之前给《人民文学》投稿……”
“吴姗姗?”韩琪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最开始是他先看到这封投稿的,曲调他看不懂,但歌词写的很好,所以他马上拿给了主编来看。
主编也不懂音乐,但她有很多朋友。
所以她特意请了会音乐的朋友来演奏了那首曲子,整个杂志社都惊闻天人。
自此对'吴姗姗'这个名字当然记忆深刻。
只是……这个声音怎么听着这么稚嫩呢?
“你、你现在几岁啊?” 韩琪咽了下口水,有些艰难的问道。
林凌顿了顿,诚实道: “……十一。”
“什么?”电话那天的人破了音。
他似乎在思考,但是很显然,林凌不想花费多余的钱让他来思考。
“你还好吗?有话快点说吧,电话费很贵。”
韩琪:“……”
沉默了下,男人赶忙开口:“你觉得这首歌该给哪个歌手唱?你了解现在最火的歌手吧?”
“……嗯。”
韩琪:等一等,为什么要迟疑啊?
……
电话费太贵了,最后林凌给了棉纺厂厂长办公室里的电话,让韩琪打过来。
“你打过来的时候要说清自己的身份来历,说明你找二车间吴建国的大女儿吴姗姗,要说清楚找我是什么事情。”
林凌认真叮嘱:“你听明白了吗?”
韩琪:“……”
他是杂志社里最年轻的那个,平时被长辈前辈们叮嘱也就算了,为什么这个小孩还要这样对他啊?
林凌:不,只是觉得你不太靠谱而已。
“听明白了。”韩琪无奈道,这种话都听不懂,他都对不起名字和自己同音的宰相韩琦。
挂断电话后,杂志社对这位“十一岁的少年英才”很重视,尤其是,这首歌的质量太高了,曲调好听,词也好,其中蕴含的意义更是特殊。
俗话说盛世出英才……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每一个天才儿童都是国家未来崛起的希望。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聪明有天赋的孩子总是越多越好的。
第二天,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电话就打到了厂长办公室。
厂长还算是见过世面,问清楚缘由之后便有条不紊的安排人去纺织三巷找那个叫“吴姗姗”的女孩。
综影视之林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