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江昔缓缓的起了身,摇了摇脑袋,几乎是一步一踉跄的,缓缓的走下山去,看到满山桃林,又再次见到桃花落满了山间小道,浸在血泊中……
那位身穿明黄袍的少年皇帝,此时心里却已五味杂陈,喉头哽咽,停住了脚步,站在台阶上,往下望去
下面景色很美,草木茂盛,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在山下徘徊。山间的云气,似有似无的,浮绕于树旁……
透过这些雾气,透过这些景色,隐约之间看到三个字“日暮乡”
那些曾经的一切顿时涌上心头,曾经的师门,曾经的相遇……
据坊间传言,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门派一家独大,坐落于长江中央,以一门之力抵万江之水,然而,最后却惨遭灭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一诗乃千古绝唱,传唱至今已百年有余,到了明朝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卖包子勒,新鲜的包子出炉了,这位客官要不要来一个”
“哟,公子,你可好些日子没来了”
“掌柜的,我们好些日子没开张了,今天就开了吧,再不开张我家里锅都接不起来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哎哎你干嘛呢,没看见本公子正在吟诗吗”
“哟,公子您吟的这首诗,我们这儿不论男女老少,都会”
“就是就是,显摆你有啥文化呢”
“就是就是”
“你们……你们。真是一群俗人,不可理喻”
“哟哟哟看看,还生气了”
“囡囡,不是让你别乱跑吗?怎么还乱跑啊”
“哎呀,这大街上热闹嘛,娘亲你就别管我了”
“不管你咋行,不管你跑丢了怎么办”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唉,听说了吗,阿颖他们家刚生了一女娃,取名叫昔……”
“听说了,听说了,是那个‘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吗”
“可不就是吗”
“这名字好啊,有文化”
仿佛随着最后一句话的尾声,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如同沉入了无垠的幽暗之中,逐渐消散,与自然融为一体。没过多久,这些声音和画面就化作了飘散在山间云雾之中的缕缕微光,深邃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师尊,该送他们上路了……”只见江边一位黑衣少年正弯着身子向身前的那位身着玄色长袍的白发老者轻声道,声音低沉而不易察觉,像是怕惊醒了什么人的梦一样
只见这老者轻轻用绣着金边的袖袍一拂,立刻有什么东西从江上浮出,起了很大很大的雾,即使人与人之间距离不到两尺,也很难相互找到对方
雾遮了天,遮掩远处的山脉,甚至连船都给遮掩,什么都隐没在白茫茫的雾里。颇有几分“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感觉
那雾气好像从地壳中喷出,滔滔不绝,从谷底升起到半空便如海潮,一阵接一阵的扑向石林
接着只听那玄衣长者,对着江面大喝一声,至于喝的什么就听不清了,只能听清这位的声音并不像一个老人,更像是一位青年
只见江上雾气渐渐散去,山窝里几缕淡淡的雪,雾缓缓升腾,在半山腰萦绕飘荡,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轻挂在仙女脖子上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浓郁的雾气下面竟出现了数十个孩子,其中一个最小的看上去也没有满月,最大的也不到6岁,那些孩子好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一个个都开始哭闹起来
那江边的黑衣少年学着师尊的样子,也用手在江面上拂了一下,那群孩子们瞬间安静了。
黑衣少年朝师尊作了个揖,才不急不慢的问道:“不知师尊打算如何,枭儿能帮上什么忙”
那位师尊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反问道:“那个没有满月的孩子,应该就是‘他们口中的昔’了吧”
黑衣少年不明白师尊的意思,眉头微微皱了皱,沉默了一两秒之后还是如实回答了:“是”
这位师尊听到肯定的回答后,不由得笑了笑,对黑衣少年说道:“这倒是有缘呢,我叫白暮,她的名一个昔,竟都取自《黄鹤楼》”
这位玄衣青年,又接着道:“这里是长江水域,就不如给他们赐姓“江”吧,那个阿昔,我收做关内弟子了,其他的孩子你都带回山门吧,让其住在门里,养到长大吧”
黑衣少年不知道师尊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乖乖应下了,只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师尊他一向不收女弟子的,怎么这次就收了呢,还收了不少
可是。他怎么会知道呢,怎么会知道因为一首诗牵扯来的一系列事情呢
怎么会知道?这个被师尊要回去的孩子,未来会变成怎样的厉害角色呢?
快穿师尊之重生皇上疯了(昔日暮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