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
宣后一时间没能听明白,清菡的事为什么会扯到三皇子。
文皇帝:老三自幼少年老成、清冷古板,眼里最容不得沙子,对人对己要求甚为苛刻。清菡与他朝夕相处的时间最久,性子受他影响最深。
文帝痛心疾首地说道,
文皇帝:这竖子自己活成了寺院清修的和尚,竟然还把清菡拖下水。他倒是未来不愁,可惜了清菡这个小女娘,身上没有一丝烟火气,气性刚烈自毁容貌来也是毫无顾忌,往后这婚事有得头疼了。
太子笑着劝慰道:
太子子昆:“父皇不必担忧,清菡妹妹容色无双、聪慧非凡,将来求娶者必如过江之鲫。”
宣后倒是听明白了,文帝这是借清菡之机诉说对三皇子的不满呢。
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
知子莫若父。三皇子冷清冷面,眼里不容沙的性格,让文帝难免有所忧心。
宣后虽然听明白了文帝的隐忧,但三皇子毕竟是越妃所出,他的性子宣后不好开口多说,否则话语被人添油加醋传到了越妃那里,外头又要编排后妃不合。
宣后笑说道。尽管年过四旬,因保养得当,她的面容看来不过三十,微微一笑间自有说不出的清婉柔美:
“陛下,此事不难解决。”
文皇帝:哦,神谙认为该如何解决?
宣后美目微转,素来端庄沉稳的性子,难得露出了一丝少女的促狭:
“谁惹的祸事谁去解决。清菡的性子受子端影响最深,将来若是因为性情找不到合适的夫家,不如让子端自行消化。陛下认为,三皇子妃如何?”
文皇帝:提议甚好。
文帝点头称赞道。
因贬妻为妾之事,越氏和宣氏本就互不对盘,文帝一直想方设法地缓和两族关系。两族联姻结秦晋之好,是最为事半功倍的方法。
数年后三公主许配给宣氏子弟,五公主许配给越氏子弟,除了让公主们有门当户对的归宿,也有文帝想缓和宣越关系的政治考量。
文皇帝:老三今年已满18,本就到了议亲的年纪。他向来对谁都是不假辞色,冷面无私的性子,不知吓退了多少女娘。
三皇子母族是显赫的越氏,又是出身皇室。即便他性格冷漠,光是他清冷俊秀的颜值,加上身份尊贵门第显赫,愿意嫁入他府邸的女娘也是熟不胜数的。若他能对女娘稍稍和颜悦色,愿意嫁入他府邸的女娘更是多到能把府邸门槛都踏破。
文帝并不担心老三娶不到新妇,他担心的是老三不肯娶新妇。好端端一名血气方刚的郎君,到了适婚年纪,不娶妻不纳妾,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府邸,像什么样子。
太子子昆:“父皇、母后,儿臣认为此事当另行商议。清菡妹妹今年才9岁,她与子端年纪相差悬殊。二人性情相近却不投缘,时常唇枪舌战闹得不欢而散。”
太子早年曾与一名青梅竹马的贵女相知相恋。因文帝在兵败落魄时受人滴水之恩,曾随口许诺儿女结为秦晋之好,新朝建立后,那名恩人携女找了过来,恳求履行结亲诺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他身为太子是天下人的表率,不忍父皇为难,他便拒绝了贵女坚定履行了结亲诺言。
(综影视)神明的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