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丧父的消息潘玉便披星戴月赶往京城,她并不清楚书信被置换过,看完信后对狄仁杰恨之入骨。
信中说父亲的死都是狄仁杰所害。
潘玉恨上了原来称为朋友的狄仁杰。为了让他身败名裂,潘玉一纸诉状将狄仁杰告到了大理寺。
尽管潘瑶一再强调应当搜集证据、查明真相再做定夺。但是潘瑶根本拦不住潘玉的冲动。
只是这么特殊的案子大理寺因无法审理,只能交给了武则天。
正当一切都对狄仁杰不利时,武三思与太平公主纷纷来到皇上面前替狄仁杰说情。
狄仁杰对自己深陷的迷局越来越疑惑。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发现张柬之从太平公主所住的白马寺回来后,脚上所带的泥草与潘有利死时发现的一模一样。
陶甘找到新的证人名叫八爪鱼,此人说自己曾看到有人悄悄进入潘府。
为了找到此人,陶甘与马荣带着八爪鱼在街上寻找那个进入潘府的人。
陶甘与马荣最终锁定了匡连海进行了一番盘问,却什么也没问出来。
潘瑶潜入潘玉房间查看潘有利的书信,发现笔迹虽然神似,但是有细微差别,特别是着墨晕染情况。
书信是假的。
她之所以没有告诉潘玉,是因为潘玉性格冒失藏不住情绪和性格就只会打草惊蛇。
既然书信是假的,说明这人希望潘玉相信信中内容并采取相应行动。
而那封信针对的是狄仁杰。幕后之人希望潘玉对付狄仁杰。
为了引蛇出洞,潘瑶不打算告诉潘玉真相。潘玉越是对狄仁杰恨之入骨,幕后之人越会以为自己奸计得逞。越是自满越容易疏忽。
信从产生到送入潘玉之手,过程环节里知道信的存在,只有春香、匡连海、潘瑶。
潘瑶找到匡连海询问信的经过,匡连海就知道她已有所怀疑。
匡连海用对着陶甘的措辞遮掩,但还是被潘瑶察觉到端倪。
匡连海:为何这般看着我?
潘瑶视线的打量让匡连海面上浮现出窘迫。他闪躲道。
潘瑶(萧苒):连海哥哥的仪容穿着倒是比以往更加精细了。
匡连海剑眉上挑:
匡连海:怎么,不喜欢?
潘瑶端详着他的玉冠墨发宽肩窄腰,被一身玄衣衬得更加玉树临风。
原先行走江湖的属于侠客的几分落拓之气,不知不觉化为了更加温柔内敛的光芒。
按理说没有营生的下山历练,盘缠总会越用越少的。衣着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拮据和富足状态。
潘瑶(萧苒):虽说连海哥哥穿什么都好看。可我还是最喜欢第一次见你时潇洒不羁的模样,举止间充满着自在洒脱的气息。果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匡连海面上不显,眸中深情款款笑意温柔:
匡连海:瑶儿妹妹说什么呢?我一直是你初见时的样子。
─
晨小诺:
(综影视)神明的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