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她走后,我拿出笔记本,写道:黄思然,女,三十二岁,公务员。患者自述面部粉刺反复,大便不畅。诊断结果为“肠胃湿热”,施以茵陈蒿汤,并告诫之禁食辣……
我每一次给患者诊治过后都会有一个记录的习惯,把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案都写在笔记本上,形成医案,并不断翻看,从中总结经验。
徐长卿:“不够啊……经验还是太少,要不然仅仅通过望诊就能大致得出结论了……”
我发出一声感叹。
今天是周一,医馆里明显要比昨天清冷,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个小孩子的哭闹声。
我闲来无事,便从书柜里拿出了《黄帝内经》来看。
师父曾经告诉我,医书这种东西,每看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并且,治病的同时不能拘泥于医书,所以光倒背如流不行,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神仙这一番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也一直践行这一句话——在温习经典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践,脱胎于医书,又不拘泥其中。
窗外蝉鸣声阵阵,而屋内仅留书的翻页声与笔的莎莎声。
……
下午两点半。
外卖小哥:“啊~有没有医生,我好像中暑了,好难受啊……”
我听见外面一阵嘈杂,下楼一看:
只见李医生带着三棱针赶到外卖小哥身旁,准备治疗。
李医生对着外卖小哥的十宣穴快速点刺放血,并吩咐道:
李华:“麻烦把预备好的‘香薷散’拿来,协助他服下。”
外卖小哥服下之后,在凉爽的一楼大厅休息了一会,显然恢复了过来。
外卖小哥:“谢谢医生。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我在平台上接了一单奶茶,奶茶店里凉快,我也要了一杯冰的柠檬水喝。没想到外面这么热,出来没一会,就感觉头晕眼花难受了。”
徐长卿:“这很显然是阴暑证。李医生怎么看出来的?”
李华:“经验。”
李医生摆摆手,对着外卖小哥说:
李华:“中医没有想象的不堪。平时多加注意些,贪凉过后立马去热的缓解特别容易中暑。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外卖小哥:“好的,谢谢医生。我还要抓紧去送这单。需要多少钱?”
李华:“看你现在还接单,不收你的钱了!”
外卖小哥停住了正欲扫码的手,眼里闪过一丝感激与急切。他连忙道了声谢,那声音里带着几分仓促,旋即匆匆跃上车座。
徐长卿:“这炎热的天气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般下去,即便我们每遇一人都施以援手,也并非长久之计啊……”
张书苓:“那我们可以教他们啊!”
书苓恰巧在此时下了楼,我的话语刚落,便传入了她的耳中。
徐长卿:“教他们?”
张书苓:“对啊,教给他们一些医学知识,这样他们也会在平时注意一些,并且紧急情况也可以延长时间等医护人员赶到啊。”
李华:“这个办法不错。用短视频吧,长卿粉丝可是有二十万呢。”
我挠挠头,点头答应了。
大医精诚:我的毕生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