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宁之前待李同光都是以看徒弟的目光和态度,但现在这小崽子直接挑明了心思,她也没办法若无其事的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了。
只是她最近繁忙,就算李同光明里暗里的献殷勤,她也没空搭理。
年前秦国开了一场恩科试,主考的不是四书等典籍,而是由任宁亲自出的有关民生、治灾、平祸等科题,更考验学子的机变和实干能力,录取率并不高,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子。
任宁从中挑选了一批人分散到前安国各地为官,负责教化,劝课农桑,收服民心。
再加上前安国本身国力强盛,文风鼎盛,有才华之人甚重,任宁自然也要费些功夫,将他们都变成秦国的官员。
邓恢去了天门关做守将,有他在,任宁最起码五年之内,不用腾出手来对付北磐。
于是大秦元初四年的年节,任宁过的很忙碌,她也没忘记远在儒江城的好臣子们,不仅赏了节礼,还顺便给部分尽忠职守的官员升了职。是奖励也是警告,哪怕她不在秦国,整个国家依旧在她的掌控之下。
任宁还收到了欧阳氏亲手缝制的冬袄,她的手艺比从前更好,穿在身上也舒服,和那年欧阳氏缝的棉衣裳一样暖和。
李同光兴冲冲的跑来,“师父,我听说城外有人放灯,咱们也去看看吧?”
任宁嫌弃道:“雪才停,外头冷着呢,不如坐下来暖暖。”
李同光凑上去拉着她的袖口,“师父,您还没陪鹫儿放过灯呢……”
他的模样实在很有欺骗性,眼睛黑得纯粹,眨巴几下,显得格外单纯无害。
任宁还听见他小声道:“师父一走多年,我连年节和中秋都只能一个人过……”
任宁:“……别装可怜!”
她板起脸来说话,李同光也不敢放肆,只能半蹲在地上,可怜兮兮的看她。
任宁起身,整了下衣裳,走了两步后,回头对着还蹲在地上的李同光道:“还不走?”
李同光一蹦三尺高,“来啦!”
“师父,把披风穿上,外头冷……”
整个院子里都是李同光欢快的声音和来回的脚步声,朱殷笑了笑,又带了包碎银子,生怕等会这两位祖宗买东西没钱给。
事实证明,朱殷的想法很正确。
天气寒冷,但在年节下,依旧很多人出门,路边的食肆小店,纷纷架出了大锅,各种香味扑鼻的食材往里放,汹涌的水汽从行人的身上荡过,然后赖着不肯走,期盼路过的人能掏出三瓜两子的买上一份。
任宁买了一碗羊杂汤,汤底炖煮的相当入味,烫呼呼的肉汤入了喉,肚子里都是暖洋洋的,再加上一块酥香泡馍,吃的额头都要冒汗。
李同光也要了一份一样的,他可能是没在这种街边摊吃过,开始时还有些拘谨,尝了两口味道,才逐渐放开了。
他们两个模样精致,穿着富贵,年节里三教九流都出来“觅食”,难免被人关注,但凡有人想靠近,都会被莫名拥挤的人群挡住,待人群散开,试图靠近的人便再也没了身影。
任宁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了,李同光将碗端过来,没等任宁阻止,他三两口就吃的精光。
“平时没见你吃的这么多!”
李同光冲她笑,嘴角还沾着几块泡馍的面屑,看起来有点傻。
任宁递给他一块帕子,“把嘴擦擦。”
李同光不动,直勾勾的盯着她,稍后将脸往她面前挪了下——
这下看起来一点也不傻了。
任宁看他一眼,抬手用帕子将他的嘴角擦干净了,正要收手,却见少年将帕子从她手心取出,叠整齐后塞进了自己的胸口,然后继续笑的痴傻:“师父,咱们走吧。”
任宁:……
入夜后的安都比白日还要繁华,除了这些街边小吃,还有许多有趣的街头表演,那些江湖把戏平时少见,早就围满了人,任宁不想去挤,直奔放灯处。
越是靠近卖灯的地方,天上飘的孔明灯越多,闪烁的光点就像是眨眼的星星。
五个铜板一盏灯,还能写下自己的心愿,任宁便要了两盏。
朱殷随手递了块银子出去,店家喜滋滋的掏出了各种颜色的彩绘,让他们自行取用。
孔明灯上什么都没有,完全是空白的,所以放灯之人可以许愿,也可以自己DIY一盏灯,随便怎么画。
任宁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画了个Q版的自己和李同光吃饭的样子,然后提了句话,就将灯笼放飞了。
转过头才发现,李同光正聚精会神的在灯笼上写写画画。
她刚要走近,就见李同光紧张道:“师父你先别过来,我马上就好了。”
任宁只好站住脚,过了半盏茶功夫,李同光才像是做贼一般,将灯架托得高高的放飞出去。
饶是如此,任宁还是眼尖的看见了他画的图——是两个穿着婚服牵手的小人。
任宁:……
作者:突然想起来,我写的鹫儿可是自带了一国作为嫁妆的😏
综影视寻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