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嬅盈盈行了一礼,张口就来:“妾身是高兴呢,王爷不忘祖上辛劳,又时刻念着简朴之道。有王爷如此心意,是妾身之幸,也是大清之幸。”
这般说完还不算,等回了潜邸,琅嬅连夜做出来一个鹿尾绒毛丝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弘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得了对方连连夸赞。
怎么能不夸赞呢,他本身就是特别推崇旧俗的人。如懿传文中,太后因为他执意让端淑再嫁,大骂皇上这是要让世人笑话他们还是关外的蛮子,留着满洲帐篷和地窖子的习气。但乾隆四十年,这位可是亲口说了“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由此可见,他可喜欢那些“地窖子习气”了。
琅嬅不仅在王府这般洞察他的心意,如今成了皇后再提此事,不正是代表她还是那个琅嬅,她曾许下的,愿以富察氏的百年荣光,相随他左右,为他生儿育女,为贤良妻室的诺言也是终身有效吗?
这一刻,他无比庆幸,当初选了琅嬅为妻。论体察上意,勤俭持家,没人比他更合适。
遂点头准许,李玉答应着而去,琅嬅没忍住多看了他的背影两眼。皇帝问她:“在看什么?”
琅嬅诚实答道:“臣妾记得以往皇上近身之事都是王钦来的,突然换了张面孔,臣妾一时稀奇罢了。”
皇帝今日心情真的很好,话也多了:“朕瞧他有几分机灵,所以让他近身伺候。”
“皇上眼光独到。”琅嬅并未多言,就算他们是夫妻,也没有对皇上身边人多嘴的道理。她只是想着,李玉这算是地位稳固了吗?罚跪瓦片,得如懿相救的事情还会出现吗?
而若是车轮依旧滚滚,眼前这位会发觉吗?她又要如何应对呢?
今日,看似琅嬅只是为永琏的事费了些口舌,但不过几日,有关她的贤良美名便飞遍前朝后宫,更在命妇女眷之间口口相传。盖因皇帝将当年那枚荷包和琅嬅新做的那枚一并拿到臣工面前,大肆夸了琅嬅一通,宣布从今往后会一直佩戴。
至于另一个,被他装进盒子里好好收进来了。
同时也是暗暗敲打他手下这些臣子,莫忘了祖宗基业怎么来的,节俭之风绝不可丢。同时,皇位上坐的是什么人要心知肚明,皇室中人固然都要学四书五经,也不代表满洲旧俗可以摒弃。尤其骑射为我朝根本,一切技艺尤赖熟悉,当场下旨,王公大臣及大小官员等务必勤加训练,他也会定期检验。如有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一时之间,琅嬅地位被迅速拔高,直接到了长孙皇后,光烈皇后这些人的高度。但琅嬅有一个毛病,恭维称赞这些听一两句她会非常新鲜,多了她就只有抖鸡皮疙瘩这一个动作。所以在适当的热闹后,她迅速下令止了这些声音,也不许长春宫的宫人有半点骄色,一切都顺其自然。
如懿传:凤皇来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