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和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就是设计师需要迎合用户,用户不喜欢,再好的设计也是狗屎。而艺术家不需要去迎合用户,只有让用户去迎合艺术家。所以,你不用在意别人是不是喜欢,你自己喜欢就够了。
所以,不管是印象派,还是梵高塞尚,还是马蒂斯,还是亚维农少女,还是波洛克罗斯科,他们刚画出那些作品来的时候,都是被骂的狗血淋头,狗屎不如,没有人喜欢他们的作品,不但艺术评论家不喜欢,别的艺术家也不喜欢,更不用说普通艺术爱好者和吃瓜群众。没关系,还是那句话,艺术从来就不是迎合大众需求的东西,谁也做不到自己的作品让大家都喜欢。
你这两幅作品,就有现代艺术的范儿,虽然没有野兽派的单纯、粗野和平面化,也没有表现主义的主观、扭曲和激情。但是,没有关系,你也不用非要靠上什么主义,也不用在意别人用什么主义的标准来评判你,毕竟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主义,现在还用那些门派的特点来分析你的作品我觉得完全可以,但说你的作品达不到那些标准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
真迹作为孤品,是给所有人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即使它作为个人收藏品,那也是要拿出来给大众看的(通过印刷出版、复制等手段),并不专门留给某一个人或小群体欣赏,这是它独一无二特性所决定的。
真迹除了拥有艺术品独有的欣赏价值,还有更广泛的社会人文、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当然,原作者本身的社会身份之类也是一个因素)。这许多价值因素综合起来,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昂贵的市场价格。但事实上,很多真迹是无价的,它们只能摆在展览馆陈列室内,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该用多少钱去换得这件绝无仅有的珍品。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将这件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深藏在自己家中使其永不面世,任何人都有权欣赏它的艺术之美。所以事实上很多历史上的艺术品原作,本质上是不出售的,它们所缺少的就是其“独享”性。譬如说,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前辈的作品虽然可以进入最高档的拍卖场,但尚无跻身某著名历史艺术博物馆的地位。我们可以在卢浮宫或罗马公教教宗所属展览馆里观赏达·芬奇的原作,却不能把它们买到自己家里独享。
另外,确实
哟噢
所说的也是一个原因,原作的作者多年技艺磨炼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拥有惟有原作者才掌握的那种专业经验与技术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很难准确估量的。也因此绝大多数艺术商所炒作的,正是艺术品的“原作者独有的经验与技术”价值——因为是XXX的作品,所以它就值这个价,若拍卖,谁出价更高谁就能拥有这件作品——譬如之前提到的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前辈的作品。
● 复制品恰是单独供给购买者个人或小群体,它所保留的就是其欣赏价值,原作所拥有的那些学术价值不是复制品所有的,因此它的价格就是它欣赏价值的体现。
如果复制品的作者在文化艺术领域也逐渐拥有了权威地位(其实并不全是名气原因,而是其专业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件复制品就会成为这位作者的“复制作品/临摹作品”而拥有相应的学术价值,进而影响到该复制品的商业价值。
毕竟“物以稀为贵”观念深入人心,复制品市场中绝大多数仿制品并不足够精美,这是真的;而那些精美的复制品,它们的价格在该市场中仍旧很高。多数人对“真迹”与“复制品”的接受程度之所以会有很大差异,并不是看中了作品的欣赏价值(这不扯呢么?大众审美水平说到底还是普遍较低,外行能懂多少艺术鉴赏的门道?),而是看中了作品的收藏价值(商业价值)——
真迹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复制品大多没有升值空间
——这才是普通百姓对待真迹和复制品的真正心态。
(说什么品位、格调之类,那都是装X用的……)
所以,
如果我们只本着艺术欣赏的角度去选择购买艺术品,那么我们选购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高精复制品(高仿作品)作为供个人欣赏的“装饰品”,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真正精致的高仿艺术品其价格虽不及真迹那般昂贵,但也绝不低廉。
如果我们也像普罗大众那样去理解艺术欣赏或艺术品(看不懂艺术所以只看价格高低……),要么我们让自己成为土豪去拍卖场血拼艺术品真迹然后不懂装懂地把它藏在家里显摆并等着升值,要么就拍拍瘪荷包回家去吧……回家去吧……回家去吧……
脑瘫患者之那些不能说的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