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中香火旺盛,青烟渺渺直冲天际,耿秉跟在僧人的后面,带着敬意,每路过一尊佛像前,他就会双手十合,行跪拜礼,而僧人就在一旁安静的守着,直到耿秉站起,才继续领着往后堂而去。
他们走到后堂,僧人把他领到一处禅房,到那里僧人双手十合道:“耿施主,净尘师弟在里面等着你。”
耿秉还礼:“多谢小师傅。”
等僧人走后,耿秉在僧房外来回徘徊了几圈,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瞧见了盘膝而坐的儿子,如今穿着僧衣,长发尽数削去,只有明晃晃的几个戒疤,长存他的头顶。
耿秉的眼眶瞬间红了,几滴晶莹剔透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一刻,征战沙场多年的将军,忽然折了腰,俯在儿子的身前,单膝而跪,仿佛带着愧疚,又似最虔诚的信徒。
他第一声唤作的是:“辰安”
他第二声唤作的是:“耿辰安”
最后无可奈何的唤了第三声:“净尘小师父”
净尘感受到身体隐隐贴近肌肤的温热,引得他浑身颤抖,想要去搂一搂自己红尘中的阿翁,却蓦然止住,开始一个劲的拨动自己的佛珠,以求静心去杂,伴随着无声的默念着:“阿弥陀佛”
父与子血脉相连,就像不起波澜的湖水,由于石子的掉落,激起一圈圈涟漪,净尘手中佛珠应声掉落,也打破他的禁锢,把自己的阿翁搂入怀中,在他的耳中小声的嘱咐:“皇上看似仁慈,手段不逊明帝,咱们耿家世代忠心,你又在边关名声大噪,得匈奴人夸赞感恩,你又娶了皇上心爱的姑娘,他怎会甘心,儿子间接犯的错,比之阿翁有过而不及,出家已是最好的结局。”
功高震主,是君臣间最大的忌讳,就算是忠臣,威胁到了君权,免不了就是一堆白骨。
其中霍光最甚,他以一己之力,辅佐了四代君王,为大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后来的汉宣帝创造的盛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甚至在史书上记着,他企图谋反坐高位,可世人不知霍光若真想坐那个位置,早就可以做了,在刘弗陵后,选的那个不靠谱的,他就可以杀掉,然后自己当皇上。
就算到后来,由于霍显的野心, 扶持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稳固女儿的后位,被汉宣帝扣以谋反名,霍家落的满门抄斩九族尽诛,皇上却没能念他昔日的功绩,给霍光留后,就算送往民间,也是对霍光极大的安慰,可惜都没有。
耿秉这才深觉后怕,他竟然疏忽了,疏忽了这个朝堂大忌,反而让自己儿子为了保住自己,保住耿家,出家为僧。
他用手轻拍了儿子后背,用手指写下受苦了三个字,随后小声回道:“阿翁知道了,回去之后,阿翁就向皇上请辞告老回乡,就算皇上不应允,阿翁也会辞掉镇守边关的职责,好好呆在洛阳,让皇帝监视放心。”
既然得阿翁这样的保证,耿辰安放心了。
九莲珠之十二花神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