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备知识点
超小超大

高中语文总复习1

一、语文基础知识篇

附1: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 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 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 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 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 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 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 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中必备知识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余生有你便是晴天 连载中
余生有你便是晴天
芽芽麻麻亚亚
一次意外的跳级,让古灵精怪的江婉灵与高冷
3.2万字2个月前
那些年不曾说出的爱 连载中
那些年不曾说出的爱
林君柒
4.3万字2个月前
男朋友请对我好一点 连载中
男朋友请对我好一点
紫菜蛋花汤a
包甜的好吧。
0.5万字2个月前
我在你周边 连载中
我在你周边
翻糖山楂
校园双男主半He半BE
0.4万字2个月前
我在穿书后拯救自闭学霸 连载中
我在穿书后拯救自闭学霸
青衣休似雪
推荐语**第一人称引导语:**我邹悦穿进了一本书里,任务是拯救反派男主韦然。我这个高冷学霸突然就来到了这个现代校园,还成了韦然的同桌。哼,那......
5.6万字4周前
校霸被转校老师制裁了 连载中
校霸被转校老师制裁了
极光航行的苏朱
左朱
4.5万字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