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取得数次胜利后,喜穆正率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和五百头大象,向阿格拉进发。而此时,对于莫卧儿帝国来说,又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几天后,刚刚继位不久的阿克巴听说他父亲派驻喀布尔的总督也趁机起兵造反了。
而在接下来,喜穆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因为,在接下来,喜穆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阿格拉。接着他继续追击向德里撤退的军队。就这样,在一天后,消息传来,他已经击败了德里附近的莫卧儿军队,并占领了首都德里。莫卧儿帝国重臣塔尔迪·贝格在战败后,率领残部逃往锡林德。这样,顾问再多,也不见得总能提出明智的建议。阿克巴听到喜穆取胜的消息后,召集他的贵族们,急忙征求他们的意见。除了一个贵族外,其他贵族都敦促他打回喀布尔。他们相信阿克巴一定可以夺回他在山区的首都,然后继续留在喀布尔,直到局势有利于他们重新入侵印度。
此时的情况,对阿克巴这位还没成年的少年天子来说已经非常危急了。莫卧儿帝国龙兴之地喀布尔失去。而莫卧儿帝国在印度斯坦的两个都城也是重镇的阿格拉,和德里也被喜穆的军队夺取。
而在此时,除了一个贵族外,其他贵族都敦促他打回喀布尔。他们相信阿克巴一定可以夺回他在山区的首都,然后继续留在喀布尔,直到局势有利于他们重新入侵印度。然而,战功卓著而且颇有威望的大将也是摄政王的巴伊拉姆强烈反对该提议。他敦促阿克巴迅速渡过萨特累季河,在锡林德与塔尔迪·贝格合兵一处,然后立即去进攻喜穆。他说,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已经两得两失的德里。因为,德里是个决定莫卧儿命运的地方,而喀布尔不
是。只要他们能夺回德里,拿下喀布尔就是"小菜一碟”。而此时,阿克巴的直觉与巴伊拉姆的建议不谋而合,于是他立即率军渡过了萨特累季河。反击喜穆。
实际上,阿克巴和巴伊拉姆明白,他们要么选择印度斯坦的帝国,要么选择喀布尔的一个小王国。
而阿克巴听从了巴伊拉姆的意见,选择了前者,事实证明,阿克巴这个选择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而此时,他们从印度的追随者那里知道,赫姆正准备通过征服旁遮普来强化对德里的占领。而对于双方来说,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几乎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阿克巴于10月从贾兰德哈尔出发,渡过萨特累季河,占领了锡林德。在德里被赫姆打败的塔尔迪· 贝格和贵族们也赶到锡林德与他会合。
而就在之后发生的一些事第一次在阿克巴的心中埋下了反抗他顾问也就是摄政王巴伊拉姆的种子。塔尔迪·贝格是一个突厥贵族,曾在胡马雍和他的弟弟们较量时,不止一次改变他效忠的对象,但他最终投靠了阿克巴的父亲胡马雍。并且得到重用。在胡马雍驾崩后,塔尔迪·贝格凭借智慧和忠诚成功地帮助阿克巴继位,而且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尽管当时卡姆兰的一个儿子就在德里。在他被赫姆击败后,他听取了其他贵族的意见,匆忙撤离德里,但是战术上的错误并不是犯罪,他至少在锡林德加强了阿克巴的兵力。巴伊拉姆和塔尔迪曾有过嫌隙。他们的信仰不同-巴伊拉姆属于伊斯兰教派的什叶派,而塔尔迪属于逊尼派,所以巴伊拉姆对塔尔迪心存疑忌。塔尔迪到达锡林德后,巴伊拉姆把他叫到自己的帐篷里,然后暗杀了他。阿克巴对这种残暴行为非常不满,巴伊拉姆没有证明他这样做是对的。可以推断,他辩解说,为了加强军队的纪律,确保贵族们服从命令,这种行为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喜穆正式称王,王号为“超日王”。并且仍留在德里,享受着他的这个新头衔,并招兵买马。然而,当他听到阿克巴到达锡林德时,他先派炮兵到德里北五十三英里的帕尼帕特,然后准备亲率步兵和骑兵过去。这时,阿克巴也正率大军从锡林德向帕尼帕特移动。不仅如此,他还采取了防御措施,提前调遣了一万骑兵,交由阿里·库利·汗-沙巴尼将军指挥。阿里·库利·汗-沙巴尼将军曾与塔尔迪·贝格一起在德里反击赫姆。对于当初仓促撤军,他一直很自责。阿里·库利快马鞭来到帕尼帕特,发现喜穆的军队没有援军,于是就突然发动进攻,并将他们全部俘虏。凭着这一辉煌的壮举,他从此在历史上被称为“汗·扎曼”。这次失利令喜穆排常沮丧,根据史料记载,虽然他很珍惜那些来自土耳其的枪炮,但他还是毫不迟疑地举兵向帕尼帕特逼近。
喜穆打算,亲自指挥军队,在帕尼帕特一带一举击败莫卧儿帝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
而此时,阿克巴和巴伊拉姆也率领军队向帕尼帕特挺进。这样以来,帕尼帕特在第一次帕尼帕特之战后,再次成为主战场,而接下来帕,对于莫卧儿帝国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二次帕尼帕特之战也因此爆发了!
莫卧儿帝国风云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