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永乐大帝经典的好圣孙,大明的六边形战士,少年英才,能文能武,秉持了明朝天女子守国门的意志,秦汉王西安南下西洋,创造了仁宣之志。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差点让明朝万劫不复。
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回顾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生。1399年的二月,在北平燕王府里传出了一阵新生儿的啼哭,燕王世子妃张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彼时燕王朱棣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
正巧这晚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龟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只子孙,永世其昌。在古代,大龟象征的权利,朱棣马上将这个梦和新出生的孙子朱瞻基联系在了一起。这件事对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朱棣为自己孙子起名为瞻基,詹是朱元璋为燕王一之定下了字辈,而基则有基业之意。朱棣为长孙起这个名字,其中蕴含着对孙儿继承自己基业的厚望。
在朱瞻基4岁这一年,他的爷爷经过4年的苦战,终于攻入了南京,夺位称帝,年幼的朱瞻基也被接入到了皇宫抚养。朱瞻基自幼聪明伶俐,再加上他是朱棣的长孙,因此十分得朱棣的欢心。
两年后,周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原因只有三个字,好圣孙。也正是因为有朱瞻基的存在,才保住了他的父亲的地位。1410年,朱棣北征蒙古,命12岁的朱瞻基留守北京。
一年后,朱瞻基就被册立为了皇太孙,开始加官。从此刻起,无论是寻姓北京,还是征讨蒙古,朱棣都会带上自己这个心爱的孙子,朱高炽一支的黄储,地位也变得更加的稳固。
与父亲不同的是,朱瞻基长得十分健壮,而且生气勃勃,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的敬慕着他的父亲,常常保护他免遭两个叔叔的打击。在汉王与太子的政治斗争中,朱棣则会有意无意的偏袒汉王,凡是汉王攻讦的文臣,不分青红皂白,全都打入诏狱。大才子谢晋就是因为得罪了汉王,最终惨死于狱中。
19岁时,朱瞻基奉旨迎娶吴善祥为妻,但是婚后不久,他就转而宠爱侧妃孙氏,在这不久的将来,将会酿出一桩废后风波。作为大明朝的皇太孙,朱瞻基兼具了富祖的所有优点,能文能武,不仅书画水平极高,而且精通其舍,朱棣也把他当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悉心进行培养。
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朱瞻基也顺理成章的被立为皇太子。一年后,南京接二连三的传来地震的消息,朱高炽派太子镇守南京,没想到。此是在当了20多年太子后,朱高炽仅仅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突然病死,中年49岁。
27岁的朱瞻基正式登基,改元宣德,史称明宣宗。后世将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期称为可以与文景之治并肩的仁宣之治。他放弃了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将北京作为帝都。而此时,汉王朱高煦也终于露出了爪牙,在1427年起兵造反。
但是,朱高煦显然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朱瞻基。在他觉着朱瞻基会像建文帝那样连出昏招的时候,却没想朱瞻基直接率朝廷大军亲征,兵临青州城下。朱高煦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在回师的路上,有人鼓动皇帝顺路解决掉朱棣的小儿子。赵王朱瞻基没有答应,只是致信,让三叔安分守己。
至此,朱元璋留下的藩王权重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诸王变成了富贵贤人,但是后遗症也很严重,这也是朱棣祖孙三代所没想到的。在平定汉王之乱后不久,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出生了。
这时的朱瞻基已经年近30,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再加上世宠妃孙贵妃所生,因此,朱瞻基为了让儿子名正言顺的成为嫡长子,强令皇后胡善祥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去后位,转而立孙贵妃为皇后,立朱祁镇为皇太子。
若是朱瞻基能知道这个儿子长大后的所作所为,只怕他会后悔自己这一时的冲动。经过洪武、永乐两朝的开疆拓土,到了仁宣时期,周边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一直叛乱不止的安南也被明朝放弃在内政方面,内阁制度逐渐完善,太监参与政治的程度也愈加深。入明朝的政治体制开始定型。
33岁时,朱瞻基以外藩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滞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滞和因劳累过度,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第7次下西洋的人数,据记载多达27550人,这也是明朝的最后一次下西洋。
与此同时,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朱瞻基下令停止公布采幕,颁发宽恤之令,省斋商,宽马政,免除各类姬妾,招抚流民,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刑罢。朝廷的财买右借御法司,减少刑狱,百姓们也得到了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朱瞻基也乐得清闲,在宫里养起了蛐蛐,后世将其称为促织皇帝。
1435年正月,37岁的朱瞻基并重不能世朝,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朱瞻基去世后,依照国家政武都由皇太后张氏处置。当时外廷传言,张太后玉立襄王为新帝,大学士杨士齐、杨荣率百官入宫请见太子朱祁镇。张太后立即在秦清宫宣布太子朱祁镇为新皇帝。
教太子读书的太监王振走上了政治舞台,这也为明朝日后的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帝业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