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什么最重要,自然是名声,往往需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树立起让人尊敬的家风家规,可要毁掉却是太容易了。
一个人的名声如同穿在他身上的衣袍,若是衣服有了藏污了,谁还愿意和他靠近。
李恰亭没有想到女儿和他想到一块去了,但他仍是有些犹豫:“但这样一来也会把你推到风口浪尖。”
锦瑟都经历了这么多小世界的大风大浪了,哪里会在意旁人的目光。
她淡定道:“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李恰亭赞许地看着她,虽说有些可惜这是女儿不是儿子,否则以这样的见识何愁不能立足于世,多少世家子弟只怕都比不上。
不过他是个宠女狂魔,还是觉得漂亮女儿更可爱,就是不知道以后谁有福气得了去了。
原本李恰亭心里就咽不下这口气,牵涉到自家女儿名声的事情绝不想含糊,如今和女儿通了气更是心里有底,直接上了折子参奏了郭家一本。
他可不管这郭家是不是荣妃娘娘的远亲,若是被人这么欺负到了头上还不吱声,背地里没人会觉得你忍辱负重,只会觉得你无能懦弱。
郭家是出了太原知府的望族,虽说只是个是地方官员,但职级权力上还是比李恰亭要高不少的,官场的规矩里,但凡低等的官员参奏高位官员,一般只是铩羽而归甚至可能会影响自身的仕途,除非你有依仗有后台,证据确凿。
李恰亭没有依仗,但他折子写得有理有据的,一手好字更是惊才绝艳。
康熙其实觉得这是个小事,他甚至当成笑话和几个儿子在书房随意聊天时说道:“这李探花还真是个耿直脾气,连这等事都要上折子参奏,义愤填膺。”
但聪明的人能听得出康熙其实对李恰亭这种维护家人不畏强权的作风很是赞赏,毕竟连家人都护不住,遇到强势些的就当缩头乌龟,日后还怎么能替朝廷办得好差事,是不是别人威逼利诱一下你就低头了?
康熙自己一路走上来,斗鳌拜撤三藩打察哈尔,他内心里其实很欣赏那些有些真性情的臣子,男子汉大丈夫关键时候就得站出来,这是他们满族勇士骨子里深藏的血性,但这也就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
不得不说,李恰亭此举看似鲁莽,实则某种程度上合了康熙的胃口,至少以一个小小翰林的身份入了他的眼。
谁说他不是老谋深算呢?
锦瑟当然也看透了这一点,因为她同样了解帝王心术,康熙皇帝想什么别说她知道,就算是这辈子同样失去记忆的她的男人们也不会琢磨不透。
“此事说大也不大,不过朕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有什么话尽可以说说,朕不会怪罪。”康熙是带着随性的态度抛出这件事讨论的。
如今阿哥们渐渐大了,有些人可以上朝听政了,但毕竟都是半大的孩子,康熙也不想一下子搞什么郑重其事的命题来让他们参谋,就先用这种不大不小的事情投石问路。
书房里此时站着康熙皇帝的心腹太监梁九功,除此以外便是几个德高望重的内大臣,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也赫然在列。
但人人都默不作声,知道皇帝这是在考教阿哥们呢。
在场皇子们除了皇太子胤礽,便是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
按照地位高低,皇太子胤礽自然是要第一个开口,他语调悠然,和往日里一般透着一股雍容风雅:“还有什么可说,彻查就是。”
他戏谑地看了一眼额头已经开始冒汗的胤祉,笑了笑:“三弟怎么这么紧张?”
被点名的胤祉一时间汗流得更多了,谁让他面对这个皇太子二哥有时候比面对康熙皇帝还紧张。
他慌忙跪下:"此事母妃应该完全不知道,还请皇阿玛明鉴。”
但胤礽并非是为了训斥他或者说落井下石:“谁家没有一两门不着调的亲戚,你急着请罪做什么。”
他声音优雅地徐徐道:“不过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养不教父之过,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郭家连自家子孙都教育不好,还谈什么为国效忠治理政事,以小而见大,孤看太原知府这等重要职责,郭家未必能妥善履职,不如先行好好地查查太原府的民生百姓,看看是否恪尽职守。”
这话听上去平淡,但其中潜在的含义实在是触目惊心太厉害了。
三言两语的,竟是要掳了郭家人的官位,并建议康熙皇帝彻查!
谁让胤礽内心深处就是对这小小的李家有些在意呢!
皇上皇后都爱我(绝色贵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