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嘉二年,武帝和郦皇后改革选官制度,开始实施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延嘉十七年,改进察举制度,引入考试机制;延嘉二十年,正式以科举选拔制度替代察举制度。
短短十余年,汉中央的选官制度变化多次,是因为武帝和郦皇后不清楚前路、在尝试什么方式更好吗?
并不是。
从一开始,郦皇后和武帝想要推行的选官制度就是科举制,察举制不过是一个暂且安抚大贵族、为民间英才争取成长时间的过渡。
要知道,无论在什么时期,最顶尖的信息和知识都是被垄断的。
尤其是汉初,能读书习字的最差也是寒门子弟,更甚者,许多学子想要读书,都要向高门大族借,而代价,则是入他们门下。
直到郦皇后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才得以大规模印书、让知识向下传递,使得真正的平民百姓也拥有购买书籍、学习知识、改换门庭的机会。
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察举制的弊端在于选人权在地方长官手中如果,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那就可能营私舞弊、朋比结党,不过它真正实行的时间太短了,这些问题都还没暴露出来。]
[察举制选出来的人很多都是背后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的,但科举制实行的初期,选出来的人一大半也是出身大家的,这还是在郦姐和猪猪给了十几年的准备时间的基础上,如果一开始就是科举制……那跟察举制差不多]
[科举制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给底下的平民百姓打开了上升渠道,你别管这口子是大是小,最起码开了,努努力还能扩大!]
[寒门哪有这么容易出贵子?]
[楼上,寒门也不是普通人家,咱们这样的,在那时候统称流氓(微笑.jpg]
[别说刚刚打破知识垄断的延嘉年间了,就说现在,高知家庭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资源也不是寻常仁人家能比的!]
[已经不错了!人家几代的积累,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让人超越的?]
[科举制发展到后面,照样以座师为核心结党,哪朝哪代都一样。]
[郦姐和猪猪想要的,是唯才是举,是人才和阶级流动,只要保证了这个目标,其他的在边缘反复横跳的也不是不能容忍。]
[既有棒子又有甜枣,训狗文学+1]
一众皇帝们:“……”
你俩可真是一套一套的,真熟练啊!
一众贵族们:“……”
虽然但是,确实有被训到。
无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在最开始的阶段都是有利于他们这些垄断知识的高门大族的。比起征召制度,这二者无疑能让家族子弟更容易、也更名正言顺地封官。
虽然在座的各位家里都少不了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真正得到家族倾力培养的继承人以及嫡系,哪一个拎出来没点真才实学?
你可以说他们“坏”,但不能说他们菜。
他们有信心,虽然平民百姓有了跟他们争的机会,但也一定争不过他们,最起码在最开始的十几年、几十年内,能够爬上来的底层才俊占比不会太大,哪怕帝后想抬举,抬举的也有限。
所以——
坏了,他们好像真的会同意选官体制的改革,并且深度参与其中。
甚至于,他们大概率会觉得这是帝后在向他们示好。
一众贵族们:“……”
我们是什么很贱的人吗?
玛德!
不想当狗,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综影视:我栖春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