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李彦带着屯民建起了猪圈,在猪圈周围用石灰做出了隔离带,从水车的引水槽引入水源。之后他从邺城各地赊购了三百头猪仔,在猪耳朵上打孔,穿上一个小竹牌,刻上序号,分组圈养、管理。李彦从屯中挑选了五名妇女和七岁以上的女孩学习养猪,没错,就是学习。李彦把前世父母养猪的经验教给她们,告诉她们怎么喂食,怎么观察猪的生理状态,做好防疫。猪圈每日清扫,天气热还要给猪洗澡。粪便要收集起来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喂养到现在,猪群已经开始进入育肥状态,大约一百八十斤(45公斤)。中途发生过猪生病,幸好发现得早,及时隔离,减少了损失。
昨天晚上,秋种完成了,李彦挑选了三口长势不好的猪来杀。全屯二百来人,平均下来,每人分到两斤多的肉。想吃个痛快那是不可能的,但李彦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屯民一年能吃到肉。曹胖子很憋屈,这二斤肉不够他打牙祭,他是八斤的食量。这货还想拿钱和屯民换肉吃,幸好被李彦阻止了。
今天李彦请假回邺城,天刚蒙蒙亮,李彦就悄悄地牵着马出门。到了屯门,只见曹胖子和求老头,还有一位女孩站在那等着。
曹胖子对李彦调笑道:“李司马,这么早出门?要去会那家娘子?”
李彦没好气地锤了曹胖子一拳:“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曹屯长和求什长今天没事做吗?屯里的菽……”
“停停停,我知道了,你昨晚就说过了,八百遍了都,看看我耳朵,都起茧了!”曹胖子连忙打断李彦,求老头在那讪笑。
李彦转头看向旁边的女孩,正是大狗家的女娃。刚开始女娃跟着她阿母照看猪仔,李彦发现她很有养猪天赋,记性好,识字快,观察力强,胆子还大。(这不仅仅是养猪天赋吧?)李彦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薇,让她当孩子们的班长。现在薇已经不光腚了,她穿着李彦送给孩子们的麻衣,大方地站在李彦面前。
“薇,你正长身体,要多睡会。莫要来送我,我又不是一去不回。”李彦微笑地对女孩说道。
“先生,路上要保重,薇会照看好圈里的豚,也会带弟弟妹妹们识字。”薇懂事得让人心疼。
“好了,二狗,把屯门打开,我要走了。”李彦对昨晚值下半夜的二狗吩咐道。
李彦骑着马走了,求老头望着李彦的背影道:“司马怎么会懂这么多呢?”
曹胖子没有理会求老头,看着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早上城门刚开,李彦就进了邺城,牵着马直接往曹二家去。门子远远地就认出了李彦,急忙进府回报。
“五郎,快进来,还没朝食吧?”李彦刚走到门口,曹二就迎了出来。
“见过二兄,彦确实还没朝食,腹中正鸣。”李彦笑呵呵地对曹二行礼。
门子把李彦的马牵走,曹二和李彦就进了府。
朝食后,曹李二人走在庭中消食,曹二担心道:“父亲北征已半年了,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丕有些担心。”
“不必担心,司空用兵之能天下莫能敌,袁氏兄弟和乌丸狗崽子都洗干净脖子等着司空去砍呢。此去辽西路途遥远,道路年久失修,没消息很正常,捷报早晚会来。”李彦很自信地说道。
“我将你所著算学二书赠给了诸位贤达。”曹二一下又跳转了话题。
“我欲在邺城乃至大汉兴算学,这需要得到司空和诸位贤达的支持。”李彦解释道。
“为何?家传不好吗?”曹二疑惑地问道。
“人总要有志向,彦只是不想与他们同类,变得蝇营狗苟。”李彦似乎在说自己,又似乎在劝曹二。
“敢问五郎之志?”曹二认真地问道。
“彦不通经学,唯擅算学,算学利国利民,彦希望百年后,彦碑上刻着‘算学因其兴,百姓承其惠’,仅此而已。”李彦微笑地看着曹二。
“不愿宰执天下?”曹二饶有兴趣地问。
“若将来二兄为天下主,彦愿为辅。”李彦严肃地看着曹二。
“五郎莫要胡言!”曹二吓了一跳,心脏扑通扑通地狂跳。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别人才安心。
李彦不以为意道:“鹿城乡李家基本建成,李氏族学开学,彦要回去几日。明日典礼烦请二兄主持。”
“我明日定然早来,且说你作新法屯田,今岁成效斐然,父亲定然要将你调回邺城。”曹二很笃定地说道。今年曹二去了丙屯几次,只是屯民都不知道曹二的身份。
“今年的成效不大,要看明年,轮种法最重要的成效是养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此次在苜蓿田种下的麦到明年夏收才会让世人惊讶万分。”李彦到任时已是三月,又遭遇干旱,只能保住去年种下的麦,稍微提高点产量。
“纸张作坊的纸供应冀州已经勉强,接下来如何?”曹老板临走时让曹二负责守邺城,纸张作坊的事,他也清楚。
“纸张作坊的人是种子,我为何每一个技术岗位安排两个人就是为了扩建纸张作坊。明年吧,再扩建三个,应该可以满足冀州之需。”李彦对现在的生产水平不是很满意,新鲜的纸张出炉,引起了文人的追捧,李彦今年的分红应该不少。
“子建身边有不少文学才士。”曹二有些担忧道。
“文章诗词,于国无甚大用,君不是靠文学出众才可为君。”李彦安慰道。
“丕心中不踏实。”李彦的安慰对曹二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
“贾大夫,荀军师,皆当世智者,二兄可往请教。”李彦无奈,只好搬出这两尊大神。
“如此甚好。”这下曹二安心多了。
“那彦告辞归家了。”李彦今天家中还有很多事。
“你自去吧,我就不送你了。”曹二挥了挥手,自己人,他才不会和李彦客气。
李彦赶到鹿城乡李家的时候,发现门口停着不少马车。
“家主,来了许多家,董大夫家的大郎君亲自来了,六郎君在作陪。”李全迎了出来。
“哦?他来做甚?”把马交给门子就和李全进门了。
“不知,其他家的家人都是来求书的。家主,今日一早收到不少给你的书信,我亲自放书房了。”李全也不知董胄的来意。
“吾知矣,你自去吧。”走到厅前,李彦对李全说道。
“元伯兄来访,我李家蓬荜生辉啊!”李彦进大厅,对董胄行礼,笑呵呵地说道。
“弼成,胄才疏学浅,此次父亲让我来为董家求弼成所著《算术》与《形学》二书,还望弼成贤弟成全。”董胄有些尴尬。
“既然是董公所命,彦自无不从。”李彦对董昭这个要求自然会满足。董胄听到“董公”两字时,脸上抽了抽。
“智拜见五兄。”李智朝李彦拱手道。
“彦不在时,家中之事井然有序,六弟功莫大焉。”李彦对李智还礼道。
“弼成贤弟,胄有些算学上的疑问想请教贤弟。”为了避免尴尬,董胄把话题引到算学上来。
“请教不敢当,互相探讨,你且说来。”李彦好为人师的被动技能被触发。
“贤弟在书中把衰分解释为按比例分配,……”董胄虽然不及父亲那么聪明,但好学则是遗传了父亲,并不是像董昭认为的“除了相貌,没有一点像我”。
“这类问题,你可如此,……”李彦对董胄娓娓道来。
……
“多谢贤弟解惑,贤弟讲述深入浅出,胄已明了。只是胄家中还有事,先告辞。”董胄带着李全准备好的十套书,坐马车走了。
“家主,这董家……”别人不知道,李全还是知道董家与李彦的关系的。
“无需刻意,董公世之智者,他明白,我也明白。他明白我明白,我也明白他明白。”李彦望着董胄的马车远去,悠悠地说道。
“今日上门求书的都送了不少礼物,已经入库,这是礼单,请家主过目。”李全递上礼单。
李彦看了一遍后,就交给李全,“按例保管好。”
“唯!”
“五兄,族学明日开学,智先去准备了。”李智向李彦行礼告退。
“去吧。”
李彦回到自己的书房,慢慢看起了书信,大多是来自邺城一些精通算学的人。曹二前日在邺城为李彦刷了好大名声。如果是诗词文章,别人还能各种不服,各种反驳。但数学这东西,只要你认同李彦建立的公理和基本概念,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只要逻辑正常的人就没法反驳。
书信里有一封来自曲城徐岳的回信,夏收后,李彦有给曲城去信,问东莱夏收的情况,以及在信中谈到了对线性算法的一些看法。从徐岳的来信看曲城旱情不是很严重,夏收歉收了一些,总体情况还可以。刘伟和其弟子都迁往了曲城,刘洪的身体健康,辞去了曲城侯相的职务,专心给徒子徒孙们讲学。他老人家最近在研究曲线几何,徐岳在信中问李彦是否研究了曲线几何的计算方法。
李彦看完徐岳和邺城其他人的信很高兴,对各人在信中的疑问一一做出回复。
算学在邺城掀起的风暴还没达到最大,但风暴的漩涡已经产生了。
魏郡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