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随便炒了两个小菜,把桌子摆了出来,一家三口坐在灯下默默吃饭。
克忠发现,爸爸妈妈食不知味,相对无言,看得出他们心事重重,难以下咽,不仅悲从中来,再也提不起筷子,父亲注意到了,强笑道:“你多吃点,孩子,你太瘦了。”
母亲也道:“你吃吧,忠儿,不要难过,钱的事你不用管,我们自会想办法。”
这时房门突然开了,隔壁的三娘过来窜门。
克忠忙起身招呼:“三娘,快请坐,你饭吃了不得,要不我去给你盛一碗。”
三娘笑道:“小忠回来了呀!这么晚才吃饭,我吃过了,我来借你家筛子用一用,我家那把坏了。今年天干,花豆全是虫眼,我要把坏的筛选出来,明天背去赶‘坝子上’(乡场)。”
一边说着话,一边自个儿拖了张小凳子过来,坐在煤火旁边。
虽说是夏天,但农村人家都升着火,一来晚来天凉,二来人畜吃的全靠火烤,化乐地区是煤乡,农村人家几乎都烧煤,有大部分是自己挖来的。
母亲说道:“既然你吃过了,那么我们就不管你了。等吃完饭我再去给你找,这筛子好久不用,也不知放哪里去了。”
三娘道:“不着急,不着急,你们先吃饭。”
父亲问道:“他三娘,听说你们家老三现在可出息了,是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三娘道:“孩子读不了书,早早出去打工了。出息倒也没啥出息,挣点血汗钱,难得他孝顺,还能吃点苦。前天才写信回来,说是在通海,在钆钢厂里面做工。”
母亲接过话头说道:“老三那孩子就是乖,这几个月没少给家里汇钱,听说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呢。三娘她们以前欠的债,孩子汇款全给还上了。不仅如此,老三知道家里房子破,已经陆续汇过几笔钱来给三娘保管,年底要回来盖新房,这孩子真出息。”
农村毕竟是农村,无论哪家有点大事小事,整个全村人都会知道,母亲更是如此,她能准确地记住全村每个人的姓名年纪,近亲的还能记住生日,真不简单。
提到老三这孩子,三娘眉毛都笑弯了,开心地与大家分享老三的故事。
三娘说道:“是呀!的确是苦了三儿,这孩子从小别的不会,就会吃苦,8岁就能背一满背包谷,干活当个大人,别人干不了的活他都能干。多亏了他,前年他爸挖煤摔了,摔折了腿,借了唐家2000块高利贷去水城住了两个月医院,一直还不上。唐家发出狠话,说如果到今年八月十五不还钱,他们就要叫乡里面的人过来抄家。孩子他爸都急了,准备举家外逃避债呢,反正我是不想出去,我才不管他抄家不抄家,他想抄家随便他抄去,以前因为要看病,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现在没养猪没喂牛,没有什么值钱的。嘿,没想到三儿出去才几个月,反倒把钱汇来还上了,你看这还没到八月十五呢。”
克忠听到这里留了个心眼,问道:“三娘,你说三哥他在通海,这个通海是云南的通海吗?”三娘道:“好像是吧!我不识字,又没出过门,三儿写信来,我找了坎上的世强二伯念给我听,他说这通海就是云南的通海,听说离玉溪可近了,那儿出产一种香烟叫‘红塔山’,在当地买便宜,还能买到真货,上回三儿回来,给你三叔带了两条,你三叔哪里抽过这种好烟,现在还放在家里舍不得抽呢。”
克忠道:“那么三哥他有传呼机吗?他们厂里有电话吗?”
三娘道:“这还真不知道,你说的那些东西我们也只是听说过,都没见过。三儿平时都是写信。”
克忠道:“这样吧!我想要三哥的通信地址,三娘你可以把那信封给我吗?”
三娘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那封信我放在床下,我这就去给你拿来。”
三娘是个急性子,话没说完就已经打着电筒开门出去了。
母亲喝了半碗酸菜汤,问道:“小忠,你要她一个破信封干什么?”
父亲年青时当兵,走南逛北,心机敏捷,克忠刚提出要看信封,他似乎已经猜到了克忠的想法,父亲说道:“暑假就两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就不要打别的主意,好好留在家里吧,明儿和我去给林麻子家做衣柜,哪儿都别去了,钱的事情我们会想办法。”
克忠放下筷子,说道:“爸,不是我想出去,其实我也知道外面不好混,只是你也看到了,人家三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呢,你说我如果去他们厂里做两个月工,岂不也能挣个五六千,这书学费的事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我在家玩两个月也是玩,不如出去挣点钱。”
母亲弄明白了,高兴道:“我怎么就没想到,还是忠儿聪明,这倒是个好主意。”
父亲不赞同,扳起面孔说道:“好主意,什么好主意?‘在家千日好,出门好点滴,’我看出门一点都不好,你从小体弱多病,有几斤几两我岂能不知,年前风风火火去贵阳挖泥巴,结果钱没赚到,反倒弄得一身伤回来。这下力的活岂是你彭克忠能干得了的。人家三儿牛高马大,孔武有力,打小就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不到15岁就下井挖煤,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别个能吃那苦,你怎么得行。你也不好好看看自己,比那山上的猴子还瘦,也不知道那师范有没有给你饭吃,你这一出门风一吹都会倒,哪里干得了重活。我当年当兵就在云南,知道那种钆钢厂,那活一般人可做不下来,你去了也是白去,再说还不知人家厂里招不招人。”
刚说到这里三娘回来了,把一个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递给克忠,克忠看到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云南通海纳家营小白龙钆钢厂。’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明天一早就去云南,父亲说得就算有理,也改变不了克忠的最初想法。毕竟6000多块的书学费用还没有着落。
母亲着急地问道:“他三娘,老三他们厂里还差不差工人?”
三娘坐在先前的凳子上,说道:“哟,这我倒没听说,不过这钆钢厂,它干的是苦力活,应该是差人的,你看咱们三儿,一没文化,二没水平,他一去就找到这工作。”
克忠心已经飞走了,再也不想吃饭,把碗放下说道:“是这样的,三娘,我想明天去三哥他们厂里干两个月,挣点书学钱,你如果需要给三哥带点什么,回头就交给我吧!”
父亲生起气来,把半碗饭丢在桌上,筷子也扔了,喝道:“你这小子毛干翅膀硬了,把你爹的话当屁放,我刚才给你说了半天,说了什么你听进去了没有?我再告诉你一遍,你不能去,去也是白去。”
克忠耐心解释,温和地说道:“爸,我知道你对我的一片苦心,儿子万分的感激,其实我要去通海,也是无可奈何之举,父亲是见过世面的人,岂能不了解儿子心思。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也能背一二百斤,三哥能干的活,我也一样能干,人家三哥才比我大一岁,从小我们俩就一块光屁股长大,大家半斤八两,我虽然身体是弱,但还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弱不禁风,我也是七八岁开始上山干活,这些年中有什么苦没有吃过。万一我此去通海,运气好,能挣个三千五千,下学期的书学费用,爸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你老一生好强,几时忍气吞声过,如果不是为了我,你也犯不着到处低声下气求人。是儿子无能,让你受累了。现在三哥有门路能挣钱,这对儿子来讲是个机会,云南离贵州又不远,花不了几块路费,就算是赌,我也心甘情愿赌这一场,这关系到我能不能继续留下师范的问题。你就让我去吧!”
三娘直到此时才搞明白克忠要那信封的目的,闻言极力怂恿道:“就是嘛!克忠马上就要满20了,两年前我看他背那包谷,还插两道边,力气一点都不比我家三儿小,大哥你就让他去吧!三儿一个人孤孤单单在通海,又没个三亲六戚,克忠过去陪他,两兄弟也有个伴儿,这克忠和三儿从小关系好,打小就穿一条裤子,只是三儿不像克忠长进能读书,不过现在好了,克忠到了那边,彼此也有个照应,出去挣不挣钱不要紧,见点世面回来也好。”
母亲倒不反对,说道:“现在左右是没法,这暑假就两个月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小忠留在家里,其实也干不了啥,你说就林麻子家那衣柜,总共不到200块的活,这十天半月肯定是做不好的,白耽误一个劳动力,那6000多的书学费,你让我们上哪弄去,去年还可以卖猪卖牛,今年可没牛卖了,圈里那两条小猪崽,也是上月刚买的,牵去街上也值不了几个钱。我是上了年岁没那能力,否则我也想出去呢!小忠既然想去,我的意思就让他去,老头子你就别唱反调了,去别的地方我担忧,去老三他们厂里我赞成,谁还把你儿子给拐跑了。”
三对一,三双眼睛都在盯着父亲。父亲沉思良久,长叹一口气,默默地动手裹起叶子烟来,不再说什么了。
乡村教师的血泪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