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国从此打开了武装入侵中国的大门。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咸丰七年)英、法联军侵犯广州,广州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1858年(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北陷大沽,进迫北京,清政府屈膝投降。同年廿六,廿七日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代表,与英、法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59年在广州的英、法国,阴谋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面对白鹅潭、进可攻、退可逃的有利地形。由英国官方人物叫柏克的,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在沙面北面,用人工挖一条宽四十米,长一千二百多米的小涌(即现沙基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同时,在沙基涌北面开辟道路,定名沙基,俗称鬼基(现六二三路),并建东、西二桥来往沙面。他们又迫令清政府拆除沙面沿岸各炮台,将防城炮及炮台基石投江中,并加填沙砾土石,修筑堤岸,作为他们居住,经商之地。这一工程耗费达白银二十多万两,全部由清政府拨款开支。1861年9月3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廿九日)英、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沙面租借条约》。英国占有沙面以西8成租界,约264亩,余下东面约66亩归法国占有。两国各自范围内均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1925年6月23日,广州的几万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反帝大游行示威,沿惠爱路(现中山路)、财厅前转入永汉路(现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到长堤直趋沙基(现六二三路)。下午二时四十分,当游行队伍前队已经过西桥附近转入内街,后队亦将到西桥的时候,帝国主义在西桥桥头的碉堡、水塔以及在屈臣氏汽水厂等高楼大厦架设机枪,立即向我示威游行队伍疯狂射击。停泊在白鹅潭河面的英、法、葡等国的炮舰也卸下炮衣,开炮向示威游行队伍轰击,当场中弹被害死亡者五十二人,重伤一百七十余人,这就是“沙基惨案”,又叫“六二三惨案”。
1927年广州公社革命起义时,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又直接参与镇压,他们用机枪、大炮和停泊在白鹅潭的军舰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向革命起义者进行炮击。
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当时占领广州的日伪军遂实行军事接管沙面,把英、法、美等外国人都关入集中营。
1942年3月军为了笼络人心,虽然名义上将沙面移交汪伪政府接管,但从194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四年多时间,沙面实际上是操纵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虽然接收了沙面,但是整个沙面仍然是美、英、法等外国人的势力范围,直到1949年广州解放,沙面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
广州解放初期,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接管沙面,曾一道作为特区建制。1950年沙面特区并入太平区,沙面成立街道办事处。1952年成立中区,沙面划为中区管辖。1960年中区撤销,沙面转属荔湾区,与清平、岭南等街道同属清平行政街。1961年10月6日沙面成立办事处。直属广州市人民委员会领导。1970年9月,成立沙面街革命委员会,转为荔湾区管辖。1980年10月1日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荔湾区沙面街办事处,作为荔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00颗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