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马菊花走了以后,林桂英把黄金镯子其中一个交给了红梅,另一个缝在了绵绵的小衣裳夹层里。
然后,林桂英就偷偷拿着马菊花走时硬塞在她怀里的一袋子奶糖到了老太太房里。
老太太年纪大了,这辈子吃了不少苦,但是关键时刻靠得住,那会儿家里抓的鱼,她想也没想就炖给她喝汤,还有前些日子老太太帮绵绵做的衣裳,一看就是老太太的私藏,既然老太太对她好,林桂英也投桃报李,这袋子奶糖是他哥林国旗在黑市买的,说是对身体好,她拿来给老太太尝尝。
队里的粮食还没分下来,一家人十几张嘴等着吃饭,家里的粮食要见底了!
赵老太太这会儿正在屋里掰玉米棒子,她想着要是着短时间再不分粮,得让老三去黑市瞅瞅了。
这时,林桂英拿着东西过来了。
“娘,这东西是我妈刚才拿过来的,我寻思这东西你也平日很少能吃到,就给你拿来尝尝。”
赵老太太看了她一眼,有点不高兴地说:“绵绵现在才三个月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给我干啥?再说了,绵绵不吃,不是还有红梅和富良吗?这些就留给孩子们吃吧!”
林桂英知道老太太是担心她们没吃,自个舍不得吃,于是,面不改色地扯谎:“我娘还带了,孩子们都有,这玩意儿留久了会过期,您辛苦了一辈子,也尝尝吧!”
赵老太太看了媳妇一眼,用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接过那袋子奶糖,一边放到柜子里一边说:“得亏亲家舍得给怎么好的东西,这东西咱们家可找不来,这样吧!过些时候大队分粮了,你回娘家带二十斤精细粮回去。”
老宋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年月,大伙儿都缺粮,用粮食作为答谢,即不出格也不丢人,舍得那精细粮作为回礼,说明婆婆看中她。
林桂英觉得脸上倍有面儿,她笑着答应,连忙说好。
这时,林桂英忽然想起了黄金镯子的事,她把这事儿告诉了赵老太太。
赵老太太被马菊花大方的出手震惊了,这可是黄金!实实在在的好东西,就这么给了,还是两!
“你放心,亲家说的对,这东西你就好好收着,老宋家的人不是孬种,别人甭想打这东西的注意儿,咱们好好过自个的日子,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欺负到你,老娘打断他的腿!”赵老太太得意地这么道。
“那就好,谢谢娘!”
赵老太太看着眼前的媳妇满意极了,虽然性子软了些,胜在是个懂事的,比老二媳妇儿强多了。
马菊花走了之后,丁玉霞坐不住了,她刚才看得真真切切,马菊花走的时候给了老三媳妇儿一袋子奶糖,哎呀!这可是好东西,给那个小丫头片子吃了有啥用。
她家泥鳅才五岁,身子骨瘦的让她这个当娘的心疼,这东西怎么也得给泥鳅补补。
这年头,大人都吃不饱穿不暖,更何况是小孩,老宋家并不克扣小孩的吃食,宋家村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比比皆是,泥鳅的体格在这些孩子中算不上瘦弱。
可丁玉霞不这样认为。
丁玉霞终于按耐不住了,在老宋家吃晚饭的时候提出来。
“娘,我跟你说个事”
赵老太太喝了一口糊糊,看着丁玉霞,老二媳妇这是又在作什么妖?
丁玉霞被老太太盯的心里发怵,却还是硬着头皮说下去:“今个桂英娘家不是拿了一袋子奶糖来吗?我瞧着,泥鳅才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不能?”
感情是打这主意,赵老太太假装没听懂,一脸无知的样子示意丁玉霞说下去。
丁玉霞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继续往下说:“能不能把那东西给泥鳅补补身体。”
在一旁的宋向阳听不下去了,媳妇这贪心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斥和道:“玉霞!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给泥鳅补补,依我看,泥鳅壮实的很。况且泥鳅都这么大个人了,吃啥奶糖!”
“是啊是啊!我贼壮实”泥鳅附和着爸爸的话,特地举了举自己的手臂展示一番。
傻儿子,我这是为了啥呀!丁玉霞为这不配合的父子气急。
宋红梅冷眼旁观地瞅着丁玉霞气急败坏的样子,心情顺畅,插话道:“二伯母,敢情你是惦记那袋子奶糖呀!这可不凑巧,今个儿下午,妈把它拿给奶了。”
啥?这这这,咋会在老太太那,丁玉霞肠子都悔青了,要是早知道这东西在老太太那儿,就是借她十个胆,她也不敢开口从老太太嘴里夺食啊!
赵老太太叹了口气道:“老二媳妇,你要是觉得泥鳅得好好补补,等会儿你把那袋子奶糖那去吧!”
宋向阳打断自家老娘的话,:“娘,你这是说的啥话?这是三弟妹拿来孝敬您的,泥鳅咋能要?”
娘为了他们兄弟三个辛苦了一辈子,他要是为了儿子惦记自个亲娘嘴里的那点儿吃食,那他成什么了!
“玉霞,你这是咋回事?家里是短了泥鳅吃的,还是短了穿的。娘独自一人养大咱们三兄弟不容易……”
丁玉霞觉得自个实在是冤枉啊!她先前真不知道林桂英把这东西给老太太了。
这顿饭在宋向阳训斥丁玉霞的声音中度过,而丁玉霞自知理亏只得受着,这饭吃的简直苦不堪言。
经过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丁玉霞在接下来的这些天老实的不得了。
——
近来宋家村要分粮食了,赵老太太打探了大队长宋卫林的口风,今年雨水不足,收上来的粮食交了公粮之后只怕落到庄家人手上的恐怕会比往年少上许多。
赵老太太把这消息在老宋家饭桌上一讲,老宋家上上下下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老宋家十几口人,每天消耗的粮食不少,再加上宋老二的大儿子宋国忠在城里念书,每年还得交伙食费,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的开销。
宋国忠是个本事的孩子,从小读书就有天分,在宋家村大队上小学的时候,每会都得第一名儿,硬是凭借自己的能耐考到县城的学校,毕业了就是知识分子,进工厂,吃国家粮的。
这一笔粮食是万万不能省的,赵老太太虽说是乡下老太太,但是深刻地明白知识的力量,苦啥也不能苦孩子。
赵老太太打算看看能分到多少粮食,不够再让几个儿子去黑市买点。
盼啊盼,总算到了分粮的一天,当天下午,除了林桂英在家照料绵绵以外的老宋家众人都来到了存放粮食的粮仓。
六零年代喜洋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