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伏跌宕的现实里,在平静恬淡的黄昏下,一颗拿捏不好、无法自持的走动的心,很容易四处碰壁奔波。
往往是流了血,伤了心,受了痛,生了悲,存了哀,起了苦,再以一个无边无际的沉寂的岁月年华来洗涤人世尘埃,才能明白处变不惊的真意。
人生走到某一个阶段,自然会懂得“得,而不喜,失,而不泣”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此的处变不惊,是以一生沧桑换来的。
因为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是处变不惊的,“笑看生活,平心处世”也不是一时悟出的。如果一个人真的那么容易看淡得失,那绝对是诳语。
经历了一生沧桑的魏无羡,在16年后才些许懂得“得失,不喜不泣,处变不惊”的道理。这样一种人生大道理,处世真理,是用他前生的苦历练而来的,并不简单,也不空谈,而是切切实实走过来的。
想他一生,经历了父母离去,从小就懂了孤儿的苦,似乎从一开始,命运就不曾善待他。
如此,其实也并不可悲,因为他本是个不信命的人啊。如果真的从一开始,便臣服现实,遵守命运,那么现在也就不会出现那个让人敬佩的魏无羡了。
不信命的精神,是他从人生之初就体现出来的坚毅,直至后来,他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连注定的毁灭也不曾让他有丝毫后退。他这样集正邪于一身,创造一生灿烂的人,一生的所言所行是先天注定,后天淬炼而成的。
常人言“一个人一生的精彩,是现实磨炼和个人成全两者皆有才可能出现的,”这恰是魏无羡一生沧桑而来的原因吧。
虽说魏无羡这一生的确足够精彩,但可能这一份精彩的意兴只在他人眼中吧。简单的精彩二字,倒是把他一步步走过来的苦痛,变淡了,言浅了,成为了别人口中一晃而过的趣味儿。
只有他自己知道,一生的辛酸苦难,他坚持了那么久,都没能坚持下来。不夜天那个时刻成了他生命中无法言说的最强烈的色彩。
如此来看,16年回归的魏无羡,得来那么十分之一的处变不惊,来得太不容易。尤其是过去乱葬岗之难后,卷入的温氏旁系事件及发生的“蝴蝶效应”,给了他至深的痛和苦。
他为此,在变故、纷乱里,于16年的沉淀里,一步步明了处变不惊的心,懂了进退自如的从容。
有些路,明知走下去会很苦很累,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不想留给自己后悔的机会。这一路上,无时无刻假装着坚强,隐藏笑容背后酸楚的心。
在跃身之际,才知隐忍的泪也有掉下来的一天,心碎到极致之时依然会痛的难忍,逞强的执着终会有放下的一天。
我想,人要有多努力,才能在苦难面前显得轻松自若,处变不惊啊;要有多坚毅,才能遏制住即将溃散的七零八落的心啊;要有多勇敢,才能含着泪也要毫不动摇地前行啊!
这沧桑一生,浮沉一世的魏无羡,终是没人真正懂过,或许他人有那么几分感同身受,可到底太浅太淡,少了几分真切和实在。
连蓝忘机也不能说完全懂过魏无羡,他们并未从始至终都在一条路上,也并未一直在彼此的身旁,即便后来的他们以知己相称,可到底有些东西只有自己懂。
也许是玄武洞内初闻阴铁剑之时,也许是被扔乱葬岗面临生死一线时,也许是伏魔洞内千丝万缕理不清愁绪喝闷酒时,再或许是温宁温情被挫骨扬灰而自己无能为力之时……这些时刻,无不需要他自己去承受。
没有人陪在他的身边,没有瞧见他眉头发皱的样子,没有人完全的懂过他,蓝忘机也未曾在他的身边。所以说能够懂自己的人非自己莫属不可。
尽管一开始的魏无羡,看起来吊儿郎当、没心没肺的样子,可跨越了这么长的时光,他人早已不能以表象来看待他了。
16年后的魏无羡,表面来看仍然保持着他灵动的样子,洒脱的心性。可不了解他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他曾经受过怎样的伤痛。现在的处变不惊甚至笑得云淡风轻,都是过往的苦难给的。
别人的感同身受叫做阿谀,处变不惊叫做圆滑,一切美好的词汇成为了世事下生存的另类法则。可到了魏无羡身上,一切都要另作他谈。因为他把别人口中的大道理,当做血泪来实践过。
于他而言,得,而不喜,失,而不泣,成为了后来人生处变不惊的真理。他在很努力看淡过去,很努力地过当下的生活。
生命中,有些东西失去当做是注定,“得到”当做是机缘,看淡,看破,不要过于在意,练就处变不惊的能力。这样,生活似乎更容易过得去。不必为难自己,当因成全自己。
做到“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之真意,或者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之内涵,那么生活就不仅是过得去,而是过得恣意随心。
作者丝青:魏无羡,他,累了……
陈情令2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