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城第十七中等学院,教学楼第四层最右的教室内,十一级五班的督学穆法在讲台上面露难色。
看着身形明显拔高的学生,穆法感叹不已:成长的孩子们,恰能印证时光的匆匆而去。
第四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明明早已度过大半,自己却后知后觉…也许,是自己进度太快?
想到这里,穆法无奈闭眼,轻抚额头:只一个钟头,课程就已讲完…看来,自己的语速还需耐心控制。
“嗯…同学们,”细细打算后,穆法打起笑容,“这堂课的内容,已经结束…大家,有没有感兴趣的历史知识?我们可以讲讲。”
听闻此言,学生们不住偷笑——又是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可惜呀,督学那快嘴的毛病,从相识至今一直就没改。
不过,大家很快将态度端正,认真盘算起,什么样的故事最有趣。
制度?除却陈应龙和艾斯特,班上的学生没几个对制度感兴趣:制度的内容,过于枯燥生硬。
趣闻逸事?脑中刚蹦出这个词,大多学生便摇头否决:算了罢,按督学的习惯,八成讲着讲着,就会牵扯进大道理。
最终,他们决定还是讲历史故事为好,最符合督学的讲话习惯。
至于讲什么,他们就不清楚了。直接交由穆法抉择,既省心又省力。
在苦恼中取下魔盘,穆法望向窗外,内心无比纠结:他也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
看出督学的烦恼,坐在第一排的赛尔,小声提醒:“丽城…丽城…丽城…”
穆法猛地扭头,看向赛尔,他简直想上去抱抱这个小可爱——确实,他可以讲丽城。
说来奇怪,穆法有些自嘲,自己竟然从未想过,讲讲自己与他们生长的地方。
“那…”逐渐显出笑意,穆法轻声轻语,“现在,让我们说说…丽城。”
话音未落,不少学生就开始支吾。
明白他们的疑虑与不解,穆法很耐心:“别急着吵闹,请大家静下心想一想。”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
方才躁动的学生止言又欲,欲言又止。细细思索,他们才发现:对这方生养自己的土地,自己所知确实甚少。
“这很正常,”穆法轻笑着摇摇头,“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恰恰是身旁的事物。”
李依依小声顶嘴:“我就不。”
孙思忽然点头,仿佛心有灵犀。
李依依吓了一跳,乖乖地闭嘴,正襟危坐她担心刚刚说话声太大,可能让让督学听到。
事实上,穆法并未留意她的嘟囔,而是开始讲述丽城的往事:“大家还记得,丽城过去的名字?”
“定远。”学生们齐齐回答。
“定远、定远镇,以及定州,”穆法回以肯定的微笑,“关键点,都在‘定’字上。”
“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加思索,刘刕便开口:“平定远方——是想说,这一片土地位于遥远的地方。”
“对,”穆法投去赞赏的眼神,“平定远方。”
“夏朝之前,荆江平原的人们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收回目光后,穆法继续讲述,“直到古殷时期,人们才知道,西岭北地究竟是怎样宽广。”
“夏朝初建,荆江流域统一,夏人开始向周遭探索,他们从西岭逃亡的住民口中得知——西边,还有妖与蛮。”
“妖,就是精灵,”穆法瞥向面无波澜的艾斯特,“特指金精灵。”
“而蛮…就是魔族。自古殷,荆江流域的人们便与它们打交道,称其为狄、狄族。”
“魔…狄族翻过数道山脉,与西岭的原住民及精灵争夺土地。很快,金精灵选择放弃西岭,回到平洲。”
“西岭的部分住民终不堪狄族劫掠,在百年后,向东方逃窜而去。”
“当他们进入繁盛的长安、觐见威严的皇帝时,被强大的夏朝震服。”
“于是,他们大胆一搏,告知夏皇西岭广袤无垠、沃土山里,于是就有——”
“武睿祭天诰?”刘刕忍不住出声。
“对,不过通常,我们将之并入武睿西征中,”对于学生的插话,穆法并未介意,而是细心纠正其中谬误,“归于一体。”
“夏武睿皇帝,任自己的侍卫董肃董季恭为左将军,统领西征事宜。”
“前后五年,董季恭亲率大军四征,剑指西岭、饮马霖河,建定远镇、封异姓王。”
“自此,岭西平原尽归夏朝所有,成为夏人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束冗长的叙述,穆法刚打算歇歇嗓子,却听到一个熟悉的不安分声音。
笑嘻嘻的李依依,满脸调皮:“董肃是怎样建设定远镇的?”
“董——”正欲回答,穆法却想起,自己没研究过那段历史,迅速改口,“董肃成为定远公的故事,更充满传奇色彩。”
“切。”眼见督学光明正大无视掉自己,李依依俯身趴下,脸上写满无趣。
与此同时,教室内其他学生都止不住地偷笑:督学,这算是服软了啊。
即使喉咙干涩,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穆法只得硬起头皮,继续讲下去:“董昭是武睿皇帝的幼时伴读,后为表顺服之意,改名为肃。”
“与其他玩伴不同,董肃十分好动,性情暴躁,再加上他是家中四子…”穆法轻轻缓口气,感觉舒服许多,“年及加冠,武睿皇帝赐其字‘季恭’,以叮嘱他克制脾性。”
“董肃被册封为左将军,统领西征大军时,朝中不乏反对之声,但他以首战大捷成功为自己正名。”
“之后五年,整个西岭的道路都被他打通。而定远公开疆拓土的事迹也载入史册,为后世铭记——汗马功勋,就是指他的功绩。”
“这些,”穆法顿了顿,身子微倾向前,露出温和的笑容,“大家清楚了吗?”
大部分学生都连连点头——虽然生活在丽城,但对于这里的历史…他们还真不甚清楚。
更别提董肃这样的的历史人物…事实上他们就记得个大概姓名,其他的一无所知。
估计在穆法讲述前,除了刘刕,他们之中再无人清楚董肃的具体事迹。
“讲些出名的嘛…”李依依觉着无聊,不由打个哈欠,“不然,没意思啊…”
“李依依同学,”略显阴沉的声音,让李依依浑身一颤,“请保持安静哦?”
知道督学真有点恼火,李依依立马乖乖安静,端正坐姿来认真听讲。
“同学们,”只一瞬间,穆法又恢复亲切的模样,“你们知道,为什么武睿皇帝不惜劳民伤财,也要发动大军西征?”
“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有男生举起手,朗声发言。
“彪炳史册?”一位木精灵咂咂嘴,“名留青史,可是大多数古人的夙愿。”
“嘿嘿,我也觉得,”逮到机会,李依依又畅所欲言,“名垂千古嘛,有谁不想?”
无奈地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穆法叹口气:“你们看问题,还是有些片面…”
“呃,督学,”在大家的注视下,刘刕缓缓举起手,“我可能知道一些…原因。”
“哦?”穆法好奇地笑笑,“那,请讲?”
“咳…”被同学们一齐盯住,刘刕有些放不开,“大家还记得,咱们学过的那个…夏朝疆域图?”
眼见没人吱声,刘刕慢慢说起:“现在,从烽火台往北的区域,都属于魔族。”
“原本,依托北方的山峦地形,阻挡魔族不成问题…可是,武睿朝出现一个新问题。”
此时。就连穆法,也挠有兴致地听起刘刕的描述。
“如果魔族在岭西盘踞,发展壮大…”此言刚出,刘刕赶忙停顿改口,“其实已经壮大了。知晓这件事后,夏朝那边就担心…以后会否两面受敌。”
“因此,即便劳民伤财,武睿皇帝也要打通西岭,把控岭西地区——那里,绝对不能被魔族占据。”
“整整五年,定远公把魔族赶回丛山以北——就是天际峰那块,建设定远镇,收留残余的原住民,将整个岭西收归王土。”
吞口唾沫润润喉,刘刕接着说:“大家可以看看立体图…整个天际山脉,与烽火台的丛山相连,就是条完整防线。”
“有这条防线,夏人就用不着多担心北方的魔族,可以放下心去处理内务,”
发言完毕,刘刕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坐下。
“说得很好,”穆法带动学生,轻轻鼓起掌,“刘刕同学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哦?大家可要多多向他学习。
夸完学生,穆法也谈起正题:“大家要知道,什么才是长远的眼光——夏武睿皇帝辰昂,就是其中代表。”
“不谋万世,何论一时?”穆法复述起古老的夏人谚语,“若无远虑,必有近忧。”
“其实,武睿皇帝的征战又何止五年?”穆法提醒自己的学生,“从古殷开始,夏人与狄族的争斗,从未停止。”
“即使把控岭西,在定远,将帅依然要与翻山而来的狄族争斗;即使依托山地,在北地,士卒依然会点燃烽火,狼烟四起。”
“可能是你们最熟悉的武承,也说过‘茫苍起烽火,孤山落暮云’。”
“但定远的存在,成功避免夏人腹背受敌,降低文明发展中的风险,不可谓不违大。”
“如此长久的累积、发展,夏洲王朝愈发强盛——直至大庆两帝,横扫北疆,定都盛安,夏洲再无魔族忧患。”
“所以,同学们,不要只忙着听故事,”穆法朝刘刕伸出手,严肃地说道,“要学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
“其实,建设定远的意义,”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穆法便继续讲,“还有更多。”
“之前,我有讲过——不过你们明显忘了,”穆法又有些无奈,只得叹气自哀,“当时,旧都洛京水患频发。”
“夏皇若想北迁,定都长安,便无法再依凭荆江这道防线——必须夺取整个西北,将险峻山脉的山脉连结,才可保障新都安全。”
“再往后说,定远的存在,也将通往平洲的陆路打通,夏人头一次知道,”穆法笑着指指自己,以及那些精灵学生,“世上还有第三个种族。”
“深入双河区域后,夏人与精灵接触——当时还叫妖族。
“自那时起,夏平两洲间开始通商,夏人也开始引进获得新的农作物作物。”
“夏朝灭亡后,木精灵——我们,沿霖河上行,迁入定远,”每说到这里,穆法都忍俊不禁,“开始融入夏人文明。”
“所以说,大家不能局限于听故事,”稍作停顿,穆法开始提问,“对方才所讲的历史,大家有何认知?”
不及举手,陈应龙便开口:“英明的决策者,足以决定历史的进程。”
闻言,除却艾斯特与赛尔,同学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就方才的故事来说,大家着实感受到,英雄,对于历史的影响多么重要。
“错了,”可穆法的声音,给他们浇了盆冷水,“并非如此。”
望着呆若木鸡的学生,穆法调皮地歪歪头:“我已经提醒过大家?想一想?”
包括陈应龙在内,大部分学生都绞尽脑汁,试图找到线索。
可惜,一无所获。
“洛京水患,”还是艾斯特,平静地将沉默打破,“迁都,必然;之后,必然。”
“对,对,对,”穆法不由起身,重重鼓掌,“一切都是必然的。”
其他人还在发懵——他们搞不懂,督学与艾斯特的话语,究竟是何意思?
重新坐下,穆法开始向疑惑的学生解释,语重心长:“大家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大家认为,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来自武睿皇帝的决断,”穆法一字一顿,讲得格外慎重,“大家以为,是武睿皇帝的决断,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对吗?”
大部分学生,都默默点头。
“可大家忽略掉一件事实——武睿皇帝的决断,是受多方影响,诞生的必然结果。”
“国都要北迁、魔族要抗击,这一切并不是他一个人察觉的,”说起这些,穆法的语气不由平静,“是环境的变化、是人民的需求,促使他察觉到这些情况。”
“国都必然要迁徙、魔族必然要抗击,终究有人察觉、终究有人决定,而武睿皇帝,恰好被当时的形式推动,走上历史的舞台。”
想起一些通俗的说法,穆法开始举例:“‘时势造英雄’,大家可曾听过?”
“嗯。”所有学生,一同回答。
“只要读过《夏康演义》,肯定会记得这句,”穆法笑了笑,“但大家常会被小说误导,将这句话变成‘英雄造时势’。”
“请大家务必记住,是时势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势。”
“没有武睿皇帝,也会有别的执政者认清形势,向西岭扩张。”
“没有武承,也会有赵承、孙承去结束乱世,建立新的王朝。”
清脆的铃声响起,穆法却未停顿,而是继续开口,继续发声:
“英雄创造不了历史,创造历史的,是历史的整个环境——自然、社会与人民。”
“这一点,请大家牢记,请大家思考,请大家认清。”
“那么,”在最后,穆法留给学生,灿烂迷人的笑颜,“下节课再见。”
古舟新世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