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英语:Ediacaran),又称艾迪卡拉纪、震旦纪,是元古宙最後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35-5.41亿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称不同阶段,直到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明确定义其年代,这是这个组织120年来首次对其加时期定义。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於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
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於南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1946年,一位澳洲地质学家(Reg Sprigg)在古代的沙岩板中留意到一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科学家(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水母和蠕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都叫作埃迪卡拉动物。一开始,人们认为埃迪卡拉动物是寒武纪的动物,但经过仔细的观察,埃迪卡拉化石比寒武纪还久远,应属于埃迪卡拉纪。
本纪曾被一些人称为震旦纪(Sinian)。震旦纪的名称来源于中国,“震旦”是中国的古称。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被译为震旦,故名震旦纪时至今日,中国学者仍经常这么称呼,中国教科书上一直称此纪为震旦纪。俄国人又把埃迪卡拉纪称为文德纪,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又发现了一些古线虫动物的化石。
中文名
埃迪卡拉纪
外文名
Ediacaran period
别称
新元古纪,震旦纪
性质
地质年代
时间跨度
620-542百万年前
简介
埃迪卡拉纪早期
埃迪卡拉纪,时间划分:从距今约630百万年前——541百万年前,这八千八百万年的一段时间。
埃迪卡拉纪时期,生物发生重大变化的就是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纪位于元古宙——新元古代——成冰纪之后,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之前,是地球初生近四十亿年的一个结束时期。[1]
与埃迪卡拉纪对应的地质应是埃迪卡拉世。
埃迪卡拉纪晚期
名称来源
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参见《科学》杂志文章)。
埃迪卡拉纪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本纪曾被一些人称为震旦纪(Sinian)。震旦纪的名称来源于中国,“震旦”是中国的古称。由于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isthana,在佛经中被译为震旦,故名震旦纪时至今日,中国学者仍经常这么称呼,中国教科书上一直称此纪为震旦纪。
动物群
简介
动物群是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动物群的时代,后来终于确定为前寒武纪,年龄为6.7亿年。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水母有7属9种;水螅纲有3属3种;海鳃目(珊瑚纲)有3属3种;钵水母2属2种;多毛类环虫2属5种;节肢动物2属2种。
埃迪卡拉纪动物群
特征
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分。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
例子
查尼亚虫、斯瓦特虫、狄尔逊水母(Dickinsonia)
虽然在埃迪卡拉纪出现了很多的生物,但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埃迪卡拉动物分成两支,它们有的成功演化成更有活力,更具进攻性的动物,有的则走向灭亡。而它们的特征也永远消失于历史舞台上。
进化
迄今为止,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延续了35亿年,但是这其中却有近30亿年是水生细菌和藻类的时代。尽管生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几十亿年中,先后出现了真核生物并显现出多细胞个体的趋势,但这一时期的生命仍然是非常原始的。这一局面在藻类时代行将结束时出现了变化。1947年,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地区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距今6、7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古生物共计8科22属31种,这标志着原始的生命形态在经过30亿年的准备之后,其积累的生命能量和无穷的创造力即将喷薄而出。生命演化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学者之间,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争论。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批新的化石,是神秘的、前寒武纪的埃迪卡拉(Ediacaran)动物的化石,化石保留着三维的特性。埃迪卡拉动物被认为是寒武纪大爆发的“导火索”。因为埃迪卡拉动物是软体的,所以它们的化石很难找到,人们对它们也缺乏了解。加拿大纽芬兰的错误点(MistakenPoint)有埃迪卡拉动物的化石集合,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在那里只发现过二维的印记样品。GuyM.Narbonne描述了一组从这个化石集合中找到的三维的化石,其中有保存下来的30微米之小的特征。和其他在错误点找到的同类化石一样,这些生物体看起来有点像植物,有从干上分支出来的被称为“小叶(frondlet)”的结构。这些小叶结构可能是由茎支撑在海底上面,自由地漂浮的。新化石还展示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小叶排列。Narbonne说,现代动物没有明显的类似结构。
由这些,可以证明,在埃迪卡拉纪时期,已经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了。
下一步,地球生物的进化方向就在于出现了明显的、规模的真核生物(即现代生物)时期。
2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2008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中美科学家共同完成的,题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幕次性氧化作用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陡山沱组稳定碳、硫同位素的变化角度出发,揭示了埃迪卡拉纪早中期海洋和大气中发生的氧化事件,并结合中国华南陡山沱组的化石记录,认为氧化事件与生物演化事件关系密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客座研究员肖书海博士,以及该所周传明和袁训来研究员参加了该项研究。
埃迪卡拉纪化石
争议
“震旦纪”这个地质时代,国内一般用这个时期指代18-19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段时期,是隐生宙原生代(或元古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的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就给出了这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来自于中国的古称,所以大概许多人记得很牢。它是美国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震旦”而取了这个名称。不过这并非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称呼,而且它的跨度太大,缺乏实际意义, 所以尽管在国内科普读物上比比皆是,但在国外文献上很少见。虽然两种最通用的地质年代表之一的剑桥大学的Harland表把震旦(Sinian)作为代(Era)和纪(Period)之间的一个Sub-Era使用,但各种文献中对其使用更少。对于这个时期多数外国文献一般按照其后的寒武纪而把这个时期称为前寒武纪(Precambrian),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对于这个时期的英文翻译也不确定,在网上有SinianPeriod和SineanPeriod两种翻译方法。
Fractofusus andersoni的埃迪卡拉纪物种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需要的不是一个空泛的具有十几亿年巨大跨度的纪,而需要一个跨度小一些的时期,以便精确地界定寒武纪以前的一些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事件,所以,在震旦纪这个模糊的名字出现以后,又有许多对紧挨着寒武纪的这段时期的命名出现,其中除了前寒武纪之外,最常见的可以算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原生纪(NeoproterozoicPeriod)这个名称,这个纪的名字来源于原生代(Proterozoic),是原生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时期为大约10亿年前到5.44亿年前,但使用者会对其具体时间有所调整。在地质学上,这个时期发生过许多大事,超级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这个时期分裂成8块,直到很久以后的二叠纪才重新汇合成盘古大陆;这个纪的大部分时期,也就是大约9.5亿年前到6亿年前出现大规模的世界性冰川,这个冰川期被称为瓦兰吉尔冰期(VarangerGlaciation或Stuartian-Varangian),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冰期,其冰帽甚至延伸到赤道,使得整个地球都成为一个雪球。相对于这个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称呼,比如按照瓦兰吉尔冰期定名的“Varangian”,根据相邻的寒武纪定名的“Precambrian”、“Protocambrian”、“Eocambrian”,这些名字所指的范围各异,但都是指寒武纪之前的这个时期,新原生纪同样不是一个正规名称,习惯上它分为三个时期:从10亿年前到8.5亿年前称Tonian世;从8.5亿年前到6.5亿年前这个时期称Cryogenian世;而最后一个时期,从6.5亿年前到5.4亿年前被称为NeoproterozoicIII世,意思 是新原生纪第三个时期,对于NeoproterozoicIII世这个时期俄罗斯人喜欢称为“Vendian”,此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埃迪卡拉世(Ediacaran)。在Harland地质年代表中,“Vendian”则是一个从6.1亿年前到寒武纪之前的单独的纪,其中Vendian纪的晚期,也就是5.9亿年前到寒武纪之前则是埃迪卡拉世。估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有些头晕了,面对众多的定义更是头昏脑涨,很久理不清头绪。古生物学界也一样,古生物学家们对这个时期的名称使用混乱,导致读者们也一样莫名所以。而且,这些年对于这个时期的古生物发现和认识不断增加,昔日古生物学家把多细胞无脊椎生物化石突然大量出现的时期定为寒武纪的开始,当时的古生物学家在寒武纪地层之下只发现简单的原核生物化石,正是这个所谓的“突然大量出现”导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概念出现,但当今古生物学界已经知道在寒武纪之前多细胞生物就已经很普遍。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不断出现,这就亟需对于寒武纪之前的混乱地质年代定义,以便解决上述问题。2004年五月13日国际地质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Stratigraphy,ICS)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ofGeologicalSciences)正式宣布,将埃迪卡拉世提升为一个纪,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同一个级别。这样,终于明确寒武纪之前的纪为埃迪卡拉纪(EdiacaranPeriod),时间从6亿年前到5.44亿年前(具体期限仍有待于细化,最宽泛的时间界限可能为6.2亿年前到5.42亿年前)。当今不知道国内的地质学界对此有何反应,根据中国人的习惯,一向都喜欢使用两个字加“纪”字这种称呼,还不知道会把它叫做“埃迪纪”还是其他名字,不过估计不会用震旦纪来指代埃迪卡拉纪,否则会在翻译和理解上导致巨大的混乱。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