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吧……”越是即将成功的时候,人就往往越疏忽,王双也不例外,在关羽的压迫之下,他几乎上每一下都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夏侯惇撤退的消息传来,王双便开始边战边退,眼看着就快要退出战场了,登时令王双惊喜的恍惚一下。战场之上,任何的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是超一流的武将关羽,面对自己都敢愣神,这一下,彻底将关羽心中的傲气点燃了,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偃月刀陡然超出了速度的极致,再出现时,已经自王双的身上轻划而过,一道血印自其划过处崩裂开来,直至死时,王双脸上留下的,还是前一刻那刚刚露出的惊喜,只可惜他,却再也没有了撤回洛阳城的可能。
“王双……”一切发生的太过迅速,夏侯惇布置好城门口的士卒后,刚一转头,却正见到王双被斩的一幕,顿时一声惨叫凄厉嚎出,只可惜此时,什么都已经晚了。
身为曹操势力中后起之秀,王双在军中也有着他不小的影响力的,见其身亡,不少人纷纷悲鸣,夏侯惇更是悔恨至极,王双可以说是因为他而阵亡的,在关羽开始挑衅的时候,王双就劝阻他坚守为上,若非是他非要见识一下关羽的实力,也不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撤……”口中艰难的吐出这样一个字,夏侯惇心如刀割,只是面对关羽,他只能一面坚守,一面向着长安的方向求援。此时,战争之前,虽然曹操已经大肆的调动起了军队,然真正被派往此处的,却只有他所部的三万士卒,曹操真正严防死守的,还是函谷关、潼关等地。
关羽突然行动的时候,后面的诸葛瑾也没有闲着,中原之地上,他更是调动了六十万大军,分作几路同时出动,黄忠自并州出动,跃过黄河攻向羌胡之地。
早在诸葛瑾北击匈奴的时候,黄河西岸的羌胡之人就有了想要投降的苗头,只是在投西投东的问题上,纠结了起来罢了,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两年。早先,诸葛瑾不愿过早的与曹操对上,是以对羌胡之地没有动手,而曹操也是同样的想法,这才让羌胡苟延残喘到现在,而如今,面对着黄忠来袭,似乎他们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洛阳南面,屯扎在宛城的赵云也开始动了起来,大军分作三路,徐晃带兵出武关,急攻青泥隘口,黄叙带兵自宜阳出,攻向永宁,而赵云自己,则亲统大军南下,在郏下、安众、鹊尾坡一线布防,静候孙策来攻。同一时间,长江之上的三江口处,蒋钦、韩当、徐盛等人则在长江之上拉起了横江铁链,之后,太史慈、吕蒙、董袭、鲁肃、张昭、张纮、陈宫等人先后赶至,而同时,许褚则被诸葛瑾调往虎牢中军。至此,直面孙策的大军,无论是在将领谋士,还是在士卒数量上,基本与孙策军持平,单只防守,只要是不出现什么大的失误,孙策的威胁,算是暂时不用考虑了,顺利完成这些调动之后,时间已经渐渐走至四月底,诸葛瑾转而将目光盯紧在曹操身上,洛阳城,在阻挡了关羽大军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夏侯惇在曹操的命令下率兵撤退,渑池、曹阳、弘农等地被曹操先后舍弃,将大军屯扎在函谷关中。
“陛下,诸葛瑾主力虽在此处,然此处有着函谷关、潼关之险,只需留下一将死守,即可将诸葛瑾挡之在外,如今雍州处却是不得不防,那黄忠来势汹汹,其人手下更是有着颜良、文丑这等猛将,羌胡之地后,往南便是雍州,与长安相距太过临近,若是有变,则我等无路可退矣,臣建议,主公还是亲统大军回雍,以挡黄忠。”函谷关上,曹操望着关外驻扎的一大片的营帐,心中忧虑顿起,只是他毕竟非是常人,很快便收敛起心神,望向关外的眼神中充满了战意。一旁,司马懿见此暗自点头,自郭嘉去后,大雍真正顶尖的谋士,便只剩下了他一人,曹操对他的依赖,也渐渐变得重了起来,此时的他,也许是因为着诸葛瑾太过强势,司马懿根本就没有兴起取而代之的野心,反倒是尽心的为曹操谋划着。
“仲达,黄忠虽然来势汹汹,朕所虑者,却是诸葛瑾,函谷关、潼关虽为险隘,朕这心中,却实在是没有一丝底气,况朕之手下,也只有子孝与妙才能堪一用,只是他们,如何会是诸葛瑾的对手?”提起此事时,曹操脸上,写满了忧虑。
曹操忧虑,司马懿其实也忧虑,曹操帐下武将、谋士,基本上都还是当年他立业时追随的,至如今,已经基本显露处青黄不接的局面了,雍凉无人杰?非也,如同郭淮、梁宽、姜叙等,只是他们这些人,都不愿出仕曹操,司马懿想想,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陛下若是信得过,臣愿为陛下死守函谷关。”抬眼看了眼曹操,司马懿心中有些迟疑,虽然说因为有着诸葛瑾压制,曹操多疑的性格却是没有多少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越发浓厚起来,这些自然瞒不过司马懿的眼睛,不过如今无人可用,他也只能出面请战。
“好!”曹操沉吟一下,就应下了此事,他也是无法,毕竟黄忠的威胁,实在是不小,他若不亲自前往,只怕也是放心不下,想了想后开口说道:“我将元让、妙才,还有典韦都留下,函谷关,便由你坐镇统领,待朕将黄忠击退之后,便会迅速回军。”
“诺!”夏侯惇、夏侯渊、典韦,单论武艺,三人可以说是曹操手中能拿出来的最强的了,其余曹仁、曹洪虽然也不错,比起他们三人却是弱了一筹,曹操的举动,足见其对诸葛瑾的忌惮,司马懿没有多言,能够多上几个帮手,他自然也是高兴,很是干脆的应了下来。
曹操走的很隐秘,关外的诸葛瑾军根本就不知道,在悄然之间,函谷关中已经没了曹操的身影,当然,此时的诸葛瑾,也因为忙着军队的调派,人也尚未赶至此处,关下统兵的,却是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谁也不知道,在历史已经改变的面目全非之下,仿佛是宿命一般,两个宿世敌对的对手,竟然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走上了对决。
而就在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原本就因为战事将近的冯翊郡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进行着,这两个人,在三国后期,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后期魏国名将,乃是抗拒姜维的重要人物;而另一人郝昭,字伯道,也是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对诸葛亮出山伐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阻挡作用,可以说历史后期,曹魏能够有着半边实力阻挡诸葛亮、姜维,两人之功不可没,而这,便是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功绩。
按理说,两人乃是太原人,本应该是身在太原才是,而且,太原可是诸葛瑾的领地,又如何会让这两个历史上著名之人自自己手中溜掉呢?提起这个,却是不得不说起两人的家族了。
郭家在阳曲,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的世家,却也是书香门第,历史上,其祖父郭全曾任大司农,父亲郭缊曾任雁门太守,只是在这个时代,郭缊却没有做官至雁门太守,在当年袁绍、刘备、吕布三人角逐的时候,郭缊因看不惯先后占据并州的吕、刘二人,转而带着家族迁至雍州冯翊,之后便彻底的隐居了下来,毕竟是声名在外,是以曹操多次发召征辟,只是在郭淮看来,曹操却非是他首选的明君,连续三次拒绝之后,郭淮却是再起了举族搬迁的念头。
郝昭与郭淮两人,年岁相差不大,在加上两人打小一起长大,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只是郝昭出生贫寒,虽与郭淮交好,却也不乏比对之心,而且,身为武将的他却发现,只有在曹操处,他的武艺才能得到最好的释放,再知道了郭淮的选择之后,他的一颗心更是飞至了曹操处,而如今,两人正聚在一处,对于自己今后要走的路,做着最后一次的交流。
“伯道,我们相交十数年,我确实不愿在将来与你对决,曹操多疑,举世皆知,汝为何就认准了其呢?”郭淮看着昔日的好友,尽着自己的努力劝说着,因为他知道,两人意见分歧,这一别之后,再相见时,只怕已是敌我相向,这实在是他所不愿见到的。
“曹公之才,世之雄也,正是我追寻多年的主公,更何况曹公帐下,武将稀缺,正可将我之才实时而用,曹公求贤若渴,曾三次传召征辟,伯济为何不愿留在曹公处?又为何只认准了诸葛瑾一人?”也许是已经明白分别在即,郝昭的脸色也不是很好,虽然他与郭淮一直有着一较高下的念头,其心中,却也将郭淮当做是自己的好友,无论何时,别离,总是最伤感的。
“既如此,某只能预祝你马到功成了。”郭淮起身,对着郝昭施了一礼,有些颤巍转身离去:好友啊好友,再相见时,只怕已是咫尺天涯……
三国第一鬼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