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鼹(Talpa europaea)全长十几厘米,四肢短小,没有外耳廓和尾巴。欧鼹的眼睛很小,藏在皮毛之下,视力并非全盲,但也只是能分辨明暗的程度。欧鼹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嗅觉,欧鼹灵敏的嗅觉对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取食。在自然环境中,它们主要的食物是蚯蚓、蛴螬等土壤动物。为了满足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维持体温,每只欧鼹每天需要进食相当于自己体重一半的食物。欧鼹的前爪是挖掘的主要工具,五个趾甲背面弯曲而光滑,形状就像铲子一样,强壮的后肢和尖锐的后爪可以帮助它们在掘洞时向前推进。有欧鼹居住的地方,地面上往往会出现火山一样的小土丘,土丘中央是一个通往外界的洞口,它的下面一般还会有一个休息和育幼用的巢室、一个主通道和多个交通纵横的支路。
朱氏莫干翼龙(Moganopterus zhuiana)的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镇的小三家子村,包括头骨、下颌及三节颈椎骨化石,其头骨的长度为95厘米,接近1米,口前部长有60多颗牙齿,牙齿外形尖而长,其头部后面有一个细长的头冠。莫干翼龙整个身长约3米,双翼展开达7米。古生物学家认为莫干翼龙主要以鱼类为食,它们会贴近水面飞行,用长嘴巴咬住靠近水面的鱼类。
诺氏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 northropi)发现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大弯国家公园,最初发现的是它的指骨。诺氏风神翼龙翼展可达12米,重180至200千克。据估计其头部长3米,没有牙齿。诺氏风神翼龙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它的双翼上可能有50千克的肌肉群,可以直接在地面上起飞。过去我们认为风神翼龙以鱼类为食,偶尔也会吃腐肉,不过根据其外形和结构来看,它们很可能是可怕的掠食者。
恐怖哈特兹哥翼龙(Hatzegopteryx thambema)化石发现于罗马尼亚西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哈特兹哥盆地,包括头骨后部和左侧肱骨的一部分。据估计哈特兹哥翼龙从头到脚的长度接近10米,翅膀的宽度在12米左右,体重则在250千克左右。哈特兹哥翼龙降落之后站立在陆地上的高度差不多跟长颈鹿一样高,很可能会以恐龙为食。
巨型诸城暴龙(Zhuchengtyrannus magnus)化石发现于诸城,包括下颌骨和牙齿,据估计,其体长11米,身高3.5米,体重超过7吨。诸城暴龙上下颌骨之间是巨大的嘴巴,它的嘴中长有超过60颗牙齿,每一颗牙齿都像香蕉一样粗壮弯曲,边缘带有适于切割的锯齿。诸城暴龙的下颌及头骨与颈部连接着发达的肌肉群,肌肉群能够为它的大嘴巴提供巨大的咬合力,力量可能会达到5吨。它们的食物是当时的鸭嘴龙类恐龙和角龙类恐龙。
戴伦克斯·雷吉亚,原型是凤凰木(Delonix regia),是豆科凤凰木属落叶乔木,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凤凰木的高度可达十五至二十米,在干燥的秋冬季落叶,翌年春季再长出新叶,初夏在枝条顶端和靠近顶端的叶柄根部位置排列成伞房状总状花序。每朵花直径约十厘米,具有五枚花萼和花瓣。花萼较厚,背面黄绿色,内面红色。五枚花瓣中下方的四枚花瓣大小颜色均相同,上方的一枚花瓣形状稍大,布满黄、白、红三色的斑纹,称之为“旗瓣”。凤凰木的荚果长三十至六十厘米,成熟时会由绿色转为黑褐色,每个果荚有种子二十至四十粒。凤凰木的种子是有毒的,若误食种子,会出现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
名叫“花骨”的龙,原型是龙骨瓣莕菜(Nymphoides hydrophylla),也叫刺种莕菜,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最南部、南亚和东南亚。龙骨瓣莕菜是台湾使用的名称,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称之为刺种荇菜,这两个名称都非常形象,台湾使用的名称描述了它中部龙骨状凸起的花瓣,而FOC则采用的名字则描述了它种子具刺的特点。在台湾,龙骨瓣莕菜作为一道家常野菜在餐桌上出现,那里它一般被称作水莲菜,台湾常常把它和破布子(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的果实)一起炒食。
怪奇物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