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听风录
超小超大

第七十三节暗中较量

  “你?刘琦,对了对了,你也姓刘。”刘备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刘琦也姓刘。

  刘备一向以自己为汉室宗亲而自居,没成想在这里中彩票般居然会碰到另一个汉室宗亲,因为这个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刘备仿佛中邪一般嘟囔着什么,忽然刘备眼睛一亮,向刘琦问道:“你说你是汉室宗亲,你可有凭证?”

  看样子,刘备似乎还不相信,仿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有点像质问般向刘琦问道。

  “那你说你是汉室宗亲你又有何凭证?”刘琦虽然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了,不过刚才刘备有点像在质问他了,这样反问回去刘琦的形式马上就翻转过来。

  “我有我刘氏家族的族谱,吾乃中山靖王之后。”刘备有些骄傲的恭恭敬敬的从怀中取出了刘氏的家谱,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刘琦接过刘氏家谱,刘琦还是第一次见这东西,不由有些好奇的翻看着,中山靖王这一脉确实有刘备这么一个人。

  刘琦也不由有些好奇,想看看自己在不在上面,不过刘琦很快就失望了。

  因为这只是刘备这一脉的家谱,并不是所有刘姓的家谱,加上刘琦跟刘备并不是出自一脉,所以刘琦并没有找见自己还是很正常的。

  “你又是出在哪一脉呢?”刘备略微兴奋的看着刘琦道。

  因为刚才刘琦在见到刘备递出的家谱的时候,刘琦眼中透漏出的是迷惑和惊讶,根本不像一个曾经见过刘氏家谱之人的表现。

  刘备心中不由生出了一种希望,那就是刘琦并不是真正的汉室宗亲,这样自己就能够以真正汉室宗亲的身份逼其就范。

  逼刘琦就范自然赵云和徐晃也会一样,不然冒充汉室宗亲的罪名可是大罪,那可是要杀头的,所以刘备对刘琦的答复很期待。

  “我应该是鲁恭王之后吧!”刘琦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毕竟刘琦从小跟刘表接触的也不是很多,对于自己祖宗的来历说实话刘琦也不怎么留意过。

  “哦?鲁恭王之后?你可有凭证?冒充皇亲国戚可是重罪。”刘备似乎听出了刘琦语气中的不确定,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想,不由有些兴奋,还假装善意的提醒道。

  “凭证?凭证我可没有。”刘琦一脸坦然的说道。

  “没有凭证?没有凭证你怎敢自称是汉室宗亲?你这可是杀头之罪!私自称自己为汉室宗亲你该当何罪!”刘备仿佛捉到老母鸡的黄鼠狼一般不怀好意的奸笑的质问道。

  “这是图穷匕见吗?呵呵......”刘琦一边拍着手一边笑道。

  “你居然还笑?这有什么好笑的?”刘备向刘琦质问道。

  不知道为什么,刘备总感觉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不由的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我虽然没有什么证明,但是我父亲却是可以。”刘琦胸有成竹的说道。

  “令尊是?”这时刘备才发现自己似乎又陷入了一个误区,刘琦不能证明不代表刘琦的家人不能给他证明,于是刘备开始小心问刘琦的父亲是何人了。

  “家父荆州刺史刘表刘景升,按辈分来说我似乎还得叫您一声叔父啊。”刘琦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备说道。

  刘琦的话在刘备耳中仿佛一声惊雷一般,将刘备炸的愣了半晌,半天回不过神来。

  刘表是谁?要知道刘表可是这一代刘氏家族之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现在刘氏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益州刺史刘焉、荆州刘表和幽州刘虞了,这三人可是刘氏家族中最闪亮的三颗新星了。

  而三人之中,又数刘焉最为年长,可以说是年龄和履历放在那里的,而刘表和刘虞用后世的话说则是真正的青壮派代表。

  而刘琦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这根本就不需要再证明什么,汉室宗亲的名头必定无疑了。

  刘琦的这个“汉室宗亲”的名头可是比刘备的“汉室宗亲”的名头分量重多了。

  “原来是景升兄的公子,怪不得一见你的时候就感觉你非同寻常,有着龙凤之姿。

  按着辈分来说,你确实该叫我一声叔父了,能在此见到,实在是缘分呐!”刘备此时已经换了一副嘴脸,笑呵呵的说道。

  刘备不愧有着枭雄之资,脸色转换可谓是迅速之极,刚才还威胁刘琦转脸间就变成了夸刘琦了。

  而且刘备在听到刘琦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之后,对于招揽刘琦和赵云等也不报希望了。

  “子聪怎敢高攀啊?”刘琦面色有些不善的说道。

  “哎呀!子聪贤侄,你这是怎么说的呢?什么高攀不高攀的,你我同为高祖之后刘氏子孙,身上同流着高祖的血脉。

  现在皇权衰颓,天下诸如黄巾之类的盗贼四起,你我身为刘氏子孙自然得为我刘氏天下贡献一份力,这就要我刘氏子孙团结一致了。”刘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

  “是啊!现在‘十常侍’把持朝纲,何进等外戚也日渐权势日熏,反而皇权渐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刘琦也感慨道。

  此时的两人似乎才找到共同点,同为刘氏子孙,共同感慨道。

  刘备自从知道了刘琦的身份之后,刘备明白收服刘琦已经变得不可能了,两人接着又不咸不淡的谈了一会儿,刘备就向刘琦告辞了。

  “子聪贤侄,我们改日再见,后会有期!”刘备向刘琦告别道。

  “叔父,我们还会再见的!”刘琦向着刘备说道。

  不知道为什么,刘备听到刘琦的话,仿佛能够预见到刘琦所说的话是对的一般,不由的心中一颤,赶紧走了。

  临走前,关羽和张飞还“含情脉脉”的看了赵云和徐晃一眼,仿佛想要记住他们一般。

  “大哥!我们就这么轻易放过那小子了吗?”走远了之后张飞向刘备嚷嚷道。

  “是啊大哥,那个刘琦简直无礼之极,根本就没把我们兄弟放在眼里!”关羽眼中也怒火闪动道。

  “二位贤弟,小不忍则乱大谋,那刘琦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自然地位非同一般,我们现阶段还不宜招惹。

  并且就算不说他的这个身份,就刘琦本身来说,不仅有着身边的两个猛士,刘琦这个人虽然看起来年轻,却是极为不好对付。”刘备一脸凝重的说道。

  “大哥,你太看得起那小子了吧?”张飞不服的说道,关羽的眼中也透漏着不以为然的神色。

  “唉,总之小心就是了。”刘备看着自己两位兄弟眼中的不以为然,只能暗暗叹了口气。

  却说刘备走后,陈宫就走到刘琦身旁。

  “子聪,这个刘玄德不简单啊!”陈宫看着刘备离去的背影正色道。

  “嗯,我知道,此人是枭雄一般的人物,当是平生的一大敌啊!”刘琦赞同道。

  “那为什么不把他们留下,不如......”陈宫向刘琦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眼中狠辣之色闪过。

  看到陈宫眼中的那丝狠辣之色,刘琦不由感叹果然人不可貌相,这才是真正的陈宫啊。

  陈宫能够辅佐吕布在徐州这个四战之地立足,其他诸侯们顶级谋士数不胜数,陈宫光靠他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靠他的狠辣。

  “不用了!有这么一个对手存在不是才更有意思吗?”一股强大的睥睨一切的气势从刘琦的身上迸发出来,一股股战意从刘琦的眼眸之中汹涌而出。

  让站在身后的陈宫看的一阵的失神,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等待的明主吗?

  

三国听风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骠骑大将军 连载中
骠骑大将军
四关
简介:“苏任来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羌王抓起马鞭招呼人收拢自己的马群,生怕再来个一匹不剩。闽越王提着裤子就跑了,顾不上跟了自己十几年的槐花姑娘。最搞笑的是匈奴单于,恬不知耻的说自己是汉皇的外甥。苏任想了想好像也是,便一刀砍翻,没怎么为难他。休屠王、浑邪王、南越王、鲜卑王、乌桓王、三韩王,纷纷恭贺苏任就任骠骑大将军,海外琉球岛的一群野人也自称大王前来祝贺,苏任轻蔑的笑了笑:“奴隶大大的好,大王的不要!”………………………………………………………………………………………………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48.8万字6年前
大宋小郎中 连载中
大宋小郎中
柳川
简介:太医院藏书阁一介小书童,获神医华陀失传医典《青囊经》。开膛破肚,治病疗伤,金创圣手救治病患于危难;以医易武,阴阳真火,高武至尊快意恩仇傲江湖;医道入仕,左右逢源,一代良相匡扶正义在朝堂。————————————————QQ千人书友群:335837313期待您的加入!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55.5万字6年前
何为兵王? 连载中
何为兵王?
阿@明
简介:简介正在更新
42.7万字6年前
水煮三国 连载中
水煮三国
凤子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26.8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
世界将染上英雄的颜色01 连载中
世界将染上英雄的颜色01
天才喀秋莎
一个潘多拉盒子引发的长达80年的斗争,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宇宙。不一样的时间。是进化还是创造,是改良还是变革?一切从1934年开始。
5.3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