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里,姜雨晴的指尖轻轻拂过一本泛黄的线装书。窗外雨声淅沥,六月的梅雨季让整个城市都浸泡在潮湿中。她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将台灯的光线调亮了些。
"《淮南杂记》,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姜雨晴低声自语,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页几乎碎裂的纸张。这是她本周修复的第三本古籍,也是破损最严重的一本。
突然,她的手指被书页边缘划开一道口子。血珠渗出,滴落在书页上。
"该死。"姜雨晴急忙抽回手,却看见那滴血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纸张吸收。更诡异的是,书页上的墨迹开始流动重组,显现出原本不存在的文字。
"这是..."她顾不上手指的疼痛,凑近观察。那些新出现的文字如同蚂蚁般蠕动排列,最终组成一段古怪的文字:
"时之砂砾,握于掌中;刹那芳华,逆转长空。"
姜雨晴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景象突然扭曲。她看见自己滴血的手指正在倒流——血珠从书页回到指尖,伤口愈合如初。整个过程不过三秒,却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幻觉?"她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痛感真实存在。
就在这时,修复室的门被推开。同事小林探头进来:"雨晴,下班了。外面雨好大,要不要一起走?"
"啊,好。"姜雨晴慌忙合上书本,却注意到小林的动作变得异常缓慢——她张嘴说话的口型被拉长,雨滴悬停在窗外,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更奇怪的是,姜雨晴能感觉到自己体内有什么东西在流动,像是一把细沙从指缝间溜走。随着这种感觉的消逝,时间恢复了正常。
"你怎么了?脸色好白。"小林关切地问。
"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姜雨晴勉强笑了笑,将《淮南杂记》锁进抽屉。那本书有问题,她决定明天再仔细研究。
雨夜的街道空荡寂静。姜雨晴撑着伞,耳边只有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和自己的脚步声。转过一个路口时,刺眼的车灯突然从侧面照来。
一辆失控的轿车正冲向人行道,而那里站着一个小女孩!
姜雨晴的身体先于大脑做出反应。她丢下雨伞冲向女孩,同时感到体内那股"细沙"再次流动。世界又一次变慢了——雨滴悬停在空中,轿车的速度降到龟爬,她甚至能看清司机惊恐的表情。
她一把抱住女孩,滚到路边。时间恢复正常流速的瞬间,轿车擦着她们呼啸而过,撞上路边的消防栓。
"你没事吧?"姜雨晴检查着怀中的女孩,后者吓得说不出话,只是摇头。
人群很快聚集过来。有人报警,有人查看司机情况。姜雨晴悄悄退到一旁,发现自己的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刚才那不是幻觉,她真的能让时间变慢!
回到家,姜雨晴立刻反锁房门,拉上所有窗帘。她打开台灯,盯着自己的双手。
"时之砂砾..."她想起那段神秘文字,尝试集中注意力。几秒钟后,她惊喜地发现指尖浮现出几粒发光的金色颗粒,如同细小的沙粒。
她将一粒"时砂"弹向桌上的水杯。砂粒接触杯壁的瞬间,杯中的水开始倒流——从平静状态回到她刚才晃动杯子时的漩涡状。
"我居然能操控时间?"姜雨晴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是这超乎想象的能力,恐惧的是这种力量背后可能隐藏的危险。
第二天一早,姜雨晴提前两小时到达图书馆。她需要重新检查那本《淮南杂记》。然而当她打开抽屉时,书不见了。
"小林,你动过我昨天修复的那本古籍吗?"她拦住刚来上班的同事。
"没有啊,你不是锁在抽屉里了吗?"小林一脸茫然。
姜雨晴的心沉了下去。那本书的失踪绝非偶然。
接下来的一周,姜雨晴小心试验着自己的能力。她发现"时砂"可以局部逆转小物件的时间,最大范围是让直径两米内的时间流速减缓50%,持续时间不超过十秒。每次使用后都会感到疲惫,需要休息才能恢复。
周五晚上,姜雨晴加完班已是深夜。图书馆早已闭馆,整栋建筑安静得可怕。她走向员工通道时,突然听到古籍区传来翻页声。
"有人?"她握紧随身携带的防狼喷雾,循声走去。
古籍区的灯亮着,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背对她翻阅书籍。从姜雨晴的角度,只能看到他修长的背影和略显凌乱的短发。
"先生,图书馆已经闭馆了。"她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
男人合上书,缓缓转身。姜雨晴倒吸一口冷气——他手中拿着的正是那本失踪的《淮南杂记》!
"姜雨晴,1989年6月15日出生,父亲姜明远是量子物理学家,母亲陈雯是历史系教授。父母在你14岁时因实验室事故双亡。"男人的声音低沉冷静,"当然,官方记录是这样的。
时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