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大安:【都市传说,并未经过科学证实,请读者理性观看。】
在申城①的一个地方,吃完晚饭,邻里乡亲就会结伴到弄堂口乘凉,在说说笑笑间,突然听到不远处一个院子里传出一阵阵小孩子的嬉闹声,听那声音和动静,最起码有五六个。
因为小孩子的声音比较尖锐,一听就听的出来。
不过大家也没在意,大人们乘凉避暑小孩子们精力十足在附近玩耍,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到了晚上十点多的时候,乘凉的人陆陆续续的回去睡觉了,就剩下三两个年纪比较大,或者身体不好经常失眠的人三三两两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就在此刻,那个院子里又响起了孩童的尖锐声音,嬉笑打闹,似乎在做游戏,还有跑步的声音,没一会还有哇哇的大哭声,可能是摔倒了。
剩下的几人互相对视满脸迷茫,这都多晚了,大家都睡觉去了,怎么还在玩?
不过孩子在那哭也不是个事,毕竟邻里乡亲,可能是哪家皮孩子今个不听话跑出来了。
于是一个乘凉的人主动开口,“去看看是谁家的小孩。”
其中有一个人也觉得好奇,也就跟着过去了。
可是没想到,他们刚靠近院墙,孩子们的声音瞬间消失不见了,静悄悄的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难道是这群小孩听到大人的动静,害怕被教训藏起来了?
可是不对啊,作为一条弄堂的邻居,都打过照面,认识脸,也不至于。
这个院子原本是一对新婚小夫妻的院子,后来小夫妻一起搬到了男方父母家,这个院子空下来,交给女方的一个伯伯来居住打理。那个老伯已经五六十岁了,还是个老光棍,孤身一人,哪里有那么多孩子?
就算是喜欢孩子,那老伯找孩子一起玩,可是都多晚了,怎么可能还会放任小孩子还在这里玩?
那两人还看来着,人家屋子里黑黢黢的,很显然已经睡觉了。
于是,原本想要敲门进去的两人也就没有敲门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吃完晚饭的众人扎堆乘凉,昨天晚上的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讲述了那件事情。
家里有孩子的都说自家孩子没出去,难不成是老伯家的小孩?
谁料,其他听闻的人异口同声的说那老伯神神秘秘的,平时也没见他怎么出来,更是没见过他带小孩。
这么一合计,大家感觉都不太对劲,于是就有人提议,“这事有蹊跷,如果今晚又传出小孩的声音了,就敲门进去看看。”
大家一致同意,就等着晚上听动静了。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那院子果然传出来好几个小孩的笑声,和昨天晚上一样,有四五六个那样。
本就等着的众人不约而同心有灵犀的同时起身朝那院子走去。
可是没想到,当他们靠近院子围墙的时候,和前一天晚上那两人的遭遇一样,孩子们的声音又消失了!
众人满心疑问,他们的动作很轻,隔着一个院墙,那些孩子是怎么如何发觉的?
更加奇怪的是,院墙外本就是走道,有人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这些孩子一听见有人动静就不玩了?
“敲门进去看看吧。”有人提议,众人附议。
最前头的人敲了门,过了半晌,院子里响起脚步声,随着木板门吱呀的声音响起,开门的正是那对小夫妻的老伯。
老伯见这么多人在自家门口,疑惑询问,乘凉的人就说,“你家院里的孩子每天都吵到很晚,弄的我们都睡不好觉了,孩子嘛,得早多睡觉,多管管。”
那老伯愕然的说,“我就一个人在家,哪来的孩子!”
众人面面相觑哑然失声,那声音是哪里来的?
众人探头一看,那院子里是栋小洋楼,就一上一下两个房间,要藏四五个大人非常容易,但是要藏起来四五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可就难了,老伯又不像说谎的样子。
若是没孩子,那这几个晚上的声音又是哪里来的……
众人脊背发凉不敢多想。
接下来几个晚上,附近的几户人家都听见了孩子的嬉闹声,但是由于找不到孩子,大伙也没办法,只能对院子和老伯敬而远之,生怕沾上什么不对劲的东西。
六壬大安:【①申城:城市古称,担心涉及现实,故而替换。】
六壬大安:【②弄堂:(lòng táng)方言,巷。】
吃瓜群众,在线粮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