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巨龙盘踞后山,怒目圆睁,直视红魔。那妖怪见众人势大,自家火焰又使不出来,暗思遁走之计。奈何神龙早知其意,未容他脱身,巨爪一挥,但听得"咔嚓"一声,竟将那妖怪拍得四分五裂,残肢断臂散落一地。虽红毛怪有重组之能,然此伤非比寻常,再难复原,只得瘫卧在地,动弹不得。
不多时,那妖怪因伤重血竭,一命呜呼。肆暮羽见状,急取驱魔袋裹其尸骸,未几便将其残躯并避火宝珠炼作一个火鬼布偶。"好个孽障,自身火气冲天,反要避火珠护体,岂非自相矛盾?"肆暮羽把玩布偶,嗤笑不已。遂收之入囊,率众人拜谢神龙。
众人方拜毕,忽见巨龙化作人形,竟是一白衣少年,遍体鳞伤,颓然倒地。李诗虬见其伤势沉重,不由分说,负之下山。时值大雨滂沱,众人至山脚龙王庙避雨。入得庙来,肆暮羽与尹幽忙将少年从李诗虬背上搀下,安置于侧。
尹幽探其脉息,蹙眉道:"此子经脉俱损,外伤遍体,恐难救治。"然医者仁心,岂能坐视?遂将宝珠化为一柄八卦折扇,运内力注于扇中。但见扇动处,两道赤光环绕少年周身,其伤渐愈。尹幽收扇还珠,众人皆惊,问其缘由。
"此乃'推气过空'之术,纵是垂死之人,亦可续命。"尹幽淡然道。众人闻之,无不称奇。正欲细问,忽闻身后咳嗽声起,回首见那少年已然苏醒,外伤尽愈,唯内息尚虚。
江卿近前搀扶,问道:"公子无恙否?"
少年拱手道:"蒙诸位相救,外伤已愈,只内力未复,须静养数日。大恩不言谢。"
李诗虬答曰:"公子言重,若非神龙相助,我等性命休矣。"
肆暮羽拱手问道:“敢问阁下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那青年略整衣襟,答道:“小神敖烈,蒙佛祖恩典,敕封‘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此言一出,尹幽与李诗虬相顾愕然,神色骤变。李诗虬惊道:“莫非西方佛界亦遭劫难?”
尹幽心中更是震动,忆起幼时师父所言——昔年有只神猴,护持圣僧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至灵山,超度亡魂,使其脱离轮回之苦。此故事虽流传千年,寓意万千,然其根本,不过是一颗赤子之心寻回本真。如今这敖烈,岂非正是当年那白马化龙之三太子?
他遂问道:“菩萨既镇守灵山,为何重伤至此?”
那敖烈闻言,神色黯然,咳了两声方道:"灵山已陷,三世诸佛皆被镇压于幽冥轮回之境。"
尹幽眉头一皱:"幽冥轮回之境?贫道只闻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之所,却未曾听过此地。"
敖烈叹道:"此乃专为囚禁诸佛而辟的一方小世界,不入三界,不归五行。"
李诗虬急问:"那诸菩萨、罗汉、尊者何在?"
"罗汉尊者尽数被封于灵山,有道场之菩萨亦被困在各自道场。"敖烈说罢,众人皆默然。
尹幽长叹:"难怪近来妖魔横行,原是天地秩序已乱。"
江卿忽问:"菩萨如何脱身?"
敖烈苦笑:"贫僧被击落化龙池中,待贼众退去,本欲解救同修,却被守卫发觉。力战不敌,只得遁走凡间。适才下界,便见诸位遭那红毛怪围攻。此怪曾在灵山作乱,故而出手相助。"
"如今天庭灵山俱遭劫难,该当如何?"江卿又问。
肆暮羽沉吟道:"雨住后诸位且先归去,从长计议。菩萨与将军若不嫌弃,可暂居寒舍。"
敖烈颔首:"如此甚好。"
李诗虬按剑道:"眼下唯有先了结此事,再图后计。"
肆暮羽转向尹幽:"明日可否随我面圣,禀明诛灭红毛怪一事?"
尹幽应道:"自当同往。"
少顷雨歇,众人各自散去。
有诗叹曰:
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却说群魔这边,夜漏更深,众妖久候红毛怪不归,心下狐疑。那青面鬼王踌躇道:"这厮莫非遭了毒手?"绿鼻鬼王却道:"前番败阵后,蒙主上赐法,那红毛怪伤势尽愈,论理不该失手才是。"
正议论间,忽闻一声清叱:"红毛怪已死,下一个谁去?"声未绝,但见一个赤面金睛的猕猴王,身披猩红战袍,腰悬铁杆兵,踏云而至。群魔见之,无不悚然。
绿鼻鬼王慌忙上前,躬身道:"大圣何故亲临?"
猕猴王冷笑道:"怎的?本座来不得?尔等办事不力,折了红毛怪不说,至今未能建功。莫非真要本座亲自去会那罗浮云?"
那冷雪公主扭着腰肢上前,娇声道:"视察官何必动怒..."
话音未落,猕猴王陡然掣出随心铁杆兵,"铮"的一声插在地上,震得群魔肝胆俱颤:"废物!主上赐尔等法力,反倒先折一员。此事若传出去,本座颜面何存?"
众妖魔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良久,长爪魔王硬着头皮上前:"末将愿往!伤势将愈,此去定能马到功成。"
猕猴王金睛一闪:"好!予你三日调养。若再失手..."说着拍了拍腰间铁杆兵,"本座自有一份'大礼'相赠!"言罢驾起妖云,倏忽不见。
群魔这才长舒一口气,冷汗已湿透重衫。
有诗曰:
魔王一怒山河动,妖卒噤声胆气消。
却说那猕猴王离了妖洞,驾起一道妖风,须臾间来至一处半山腰。收了铁棒藏于耳内,转身望向前方。只见崖边有一白衣青年,正盘膝而坐,五心朝天,入定修行。
猕猴王方踏前一步,那青年已然察觉,启目唤道:"师父归矣?"
猕猴王闻言抚掌笑道:"善哉!三年光景竟有如此修为,不枉为师一番苦心。可曾扰你清修?那柄青锋用得可还趁手?"
青年起身稽首:"师父说哪里话。三年来弟子谨遵师命,在此清修。承蒙赐剑,如今已能运转如意。"
猕猴王颔首:"甚好。"
"师父此来,必有示下?"青年问道。他深知师父若无要事,断不会轻易现身。
猕猴王笑道:"果然瞒你不过。阿青啊,你随我修行一十二载,又在此山潜修三秋,算来已有十五寒暑。今日特来送你下山,去寻自己的道。"
"弟子该往何处?"阿青问道。
猕猴王以手指心:"此问当问你自己。欲往何方?欲行何事?皆在你一念之间。"
阿青茫然:"弟子愚钝,还望师父指点迷津。"
猕猴王上前,一手抚其背,一手指向东方:"你可东行千里,有一大国名曰太唐。如今妖魔横行,正需你这样的侠义之士斩妖除魔,一展所学。"
阿青闻言精神一振,目视东方:"弟子明白了。"
"去吧,是时候了......"猕猴王语重心长道。
"弟子谨遵师命!"阿青说罢,纵身一跃,化作一道白光向东飞去。
猕猴王目送弟子远去,亦腾空而起,自去筹谋后事。正是:
师授真传十五秋,
今朝送徒下仙洲。
太唐国里妖魔乱,
且看青锋斩寇仇。
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神话平妖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