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登基后,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他心如明镜,深知大明的前路离不开朱雄英的全力扶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更多权柄交付于朱雄英之手,任其纵横驰骋,继续推行那未竟的改革宏图。
朱雄英果然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在边疆开发上倾注心血,军事改革中展现卓越才华,民生改善方面亦推行切实有效的举措,每一项成就都如星辰般闪耀。在他的不懈推动下,大明这片古老的土地逐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仿佛沉睡的巨龙正缓缓苏醒,重振往日荣光。
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一位大臣躬身而前,声音浑厚洪亮:“太子殿下,您的改革计划如春风化雨,已然结出累累硕果!大明的未来,在您的引领之下,定是一片锦绣前程,令人无限期待啊!”
朱雄英闻言,唇角微微扬起,一抹淡然的笑容浮现于面庞。他徐徐开口,声音如钟磬般在殿内回荡:“诸位大人谬赞了,我们不过是起了个头罢了。这大明的未来啊,还需诸位与我齐心协力方可成就。”其声沉稳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同时又饱含谦逊之意,令人闻之不禁心生敬意。
夜深人静时,金陵宫中却灯火通明。朱标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沉毅而带着几分疲惫。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朕今日下旨,册立雄英为太子。”话音刚落,大殿内一片寂静,群臣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朱标的目光扫过众人,又转向身旁的几位皇子。他的语气虽平静,却透着不可违逆的威严:“允炆聪慧仁厚,封为璐王;允熥勇武不凡,封为魏王。尔等当以社稷为重,同心协力,莫负朕之期望。”烛火摇曳间,朱标的神情复杂难辨。他望向站在阶下的朱雄英,少年身姿挺拔,眉宇间尽显坚毅果敢。而在一旁的朱允炆与朱允熥,则各自低头,神色各异。一个是温润如玉的璐王,另一个是锋芒毕露的魏王,兄弟三人虽同出一门,却仿佛早已注定要走上不同的道路。风从殿外吹入,卷起帘幕,也带起一丝莫名的肃杀之意。这一刻,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更埋下了未来波澜壮阔的伏笔。
吕氏对朱雄英的忌惮,如同缠绕在心头的一根细刺,虽不致命,却日复一日地加深着她的愤懑。她独自伫立于宫闱深处,眼底闪过一丝阴翳。为何?为何只将荣耀加诸于他的儿子身上,而对她本人视若无睹?这份显而易见的偏颇与冷落,宛如一记无形的耳光,狠狠扇在她的尊严之上。深吸一口气,她努力平复翻涌的情绪,但胸腔中的怒火却难以熄灭。权力的天平又一次无情地倾斜,而她只能咬牙隐忍,将所有不甘深埋心底。在这座金碧辉煌却暗潮涌动的宫殿里,她明白,此刻不是爆发的时候。她需要耐心,需要等待,直到属于她的时机真正降临,方能一举扭转乾坤。
朱雄英穿越之洪武凤云(共两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