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并未因眼前的安稳而让自己停歇。他积极推行多项惠及苍生的政策,诸如修筑坚固堤坝以抵御洪水侵袭,疏通淤塞河道使水患不再肆虐,以及减免繁重赋税让百姓得以喘息。随着这些举措逐步施行,恩泽渐入民心。黎民百姓谈及他的名字时,眼中多了一份感激之色;而朝堂之上,亦有几位大臣开始对这位年轻太子的作为表示赞许与认同。
“太子殿下仁心仁政,实乃百姓之福啊。”某日早朝,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缓缓出列,拱手而拜,嗓音沉稳有力。他的语气里透着几分发自肺腑的钦佩,话语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回荡,嗡嗡作响,仿佛每字每句都镌刻进了众人的心底。
朱标闻言,唇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弧度,语气不卑不亢:“父皇,儿臣定当再接再厉,为我大明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他的话语清澈如山间泉水,却饱含着不可动摇的坚定。在场众人皆屏息凝神,侧耳倾听。这简短的一言,似有千钧之重,让人仿佛从中触摸到了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那是一种深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悄然流露,震撼人心。
朱元璋稳坐龙椅,眼眸半眯,一道如鹰隼般凌厉的视线死死锁住身前的儿子。许久之后,他才缓缓点头,那动作虽慢,却仿若千钧压顶,令人窒息。低沉而浑厚的声音在大殿内悠悠回荡:“好,朕信你们父子齐心,必能开创大明崭新局面。”话音刚落,整个宫殿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期许所笼罩,每一寸空气都被挤压得沉重无比,庄重之感油然而生,逼得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
朱标微微勾起唇角,目光如水般柔和地落在朱雄英身上。少年眉宇间虽还带着几分稚嫩,但那份坚定与自信却宛若当年的自己,分毫不差。父子二人相视一笑,这一笑里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亲情的默契,亦有对过往种种的无声追忆。这般情景映入洪武皇帝的眼中,让他心头不由一颤。他缓缓抬起眼帘,细细打量着这对父子,思绪仿佛被拉回到数十年前。那时的朱标,同样以这样的笑容面对他,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当。如今,这份精神又在朱雄英身上延续开来,恍惚间,洪武甚至觉得眼前的少年与当年的朱标重叠在了一起。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却透着掩饰不住的欣慰:“你们父子俩啊……”声音未尽,却已饱含深意。这不仅是对血脉传承的认可,更是对大明江山绵延不绝的期许。在这无声的一瞬,三代人之间的情感交织成一幅画卷,悄然定格于历史长河之中。
退朝之后,朱雄英心绪难平,倭寇之事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他深知,若不尽早铲除这股祸患,必将成为 华夏 的一大隐患。倭寇不仅威胁沿海百姓的安危,更会逐渐侵蚀国家的根基。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计划,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顽疾,还边境一片安宁。
朱雄英穿越之洪武凤云(共两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