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雄英与朱标初步达成共识之际,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突然打破了朝堂的静谧。只见一名小太监气喘吁吁地冲入大殿,呈上一份加急奏报。陛下,江南告急!奏章展开,映入眼帘的是令人心痛的情景:连日暴雨如注,江河泛滥成灾。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过,将千里沃野化为泽国。肥沃的良田被泥水淹没,原本炊烟袅袅的村落如今只剩下一片汪洋。无数百姓被迫舍弃家园,扶老携幼踏上逃难之路,沿途尽是流离失所的凄凉景象。
暴雨如注的江南水灾消息传入京城,朝堂之上顿时像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文武百官交头接耳,忧虑之色溢于言表。大殿内一片沉闷,唯有朱元璋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端坐龙椅,双眉紧蹙成川字,眼中闪过一道寒光。良久,猛然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奏折四散,声音中带着雷霆之怒:"江南水患肆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此等天灾人祸,朕断不能坐视不理!众爱卿,速速献策,莫负朕忧国忧民心!
李善长缓缓走出队列,步履沉稳,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江南水患积弊已久,非一日可解。当务之急,一是火速调拨粮草,救济灾民,莫使百姓饿殍遍野;二是即刻组织壮丁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以防洪水再度肆虐。否则待到汛期再至,恐将酿成更大祸端。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朱雄英,眼中带着一丝期待:“雄英,你有何见解?”
皇爷爷,江南水患之事,孙儿以为不可只图一时之安。赈灾虽能解燃眉之急,却如扬汤止沸,难以根治。"他目光沉稳,语气温和但坚定:"若要长治久安,还需标本兼治。既当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更要从根本上兴修水利、疏浚河道,方能一劳永逸。还请皇爷爷明察。
朱元璋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祖父,依孙儿之见,当务之急有三:其一,速调粮草赈济灾民,确保人人温饱无忧;其二,召集壮丁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以绝后患;其三,在江南诸地推广先进的治水之术。"朱雄英侃侃而谈,条分缕析,"如此这般,不仅可解燃眉之急,更能授民以渔,使百姓学会与水共生之道,长远抵御天灾。"
朱元璋听罢,缓缓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爱卿所言极是。雄英啊,江南水患牵系着万千百姓的安危,此次赈灾重任就交由你全权负责。朕希望你能速战速决,尽快还江南一片安宁。切记,民为邦本,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雄英恭敬地躬身一礼:“孙儿领旨!定不负皇爷爷所托。”
大殿中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屏息凝神。就在这万籁俱寂之际,朱雄英的声音宛如洪钟大吕,字字铿锵有力,在金碧辉煌的朝堂间回荡。那声音里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与信念,仿佛黑暗中的明灯,为众人驱散阴霾,带来希望的曙光。
朱雄英穿越之洪武凤云(共两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