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褶皱谋杀案》
第一章 离奇死亡现场
滨海市刑警陆明站在解剖台前,凝视着新月苍白的脸。法医报告显示,这位25岁的天文系研究生死于心脏骤停,但尸斑分布却像被某种力量揉皱的纸张——左侧腰腹呈现暗红色斑块,而右侧大腿却泛着诡异的青紫色。更奇怪的是,她腕间的电子表停在2025年3月17日凌晨2:47,与实际死亡时间相差整整七小时。
“时间褶皱。”陆明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新月后颈处的圆形灼伤。三天前,她所在的紫金山天文台发生了一起离奇事故: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突然失控,监控显示所有设备在零点整集体倒转三秒,而新月正是当晚的值班人员。
第二章 黑洞与量子纠缠
陆明调出天文台的日志,发现事故当天,新月正在研究“黑洞事件视界附近的量子涨落”。理论物理学家张教授解释道:“根据弦理论,当黑洞旋转速度达到临界值时,其周围时空会形成类似克莱因瓶的扭曲结构。如果此时进行量子实验,可能会触发局部时间褶皱。”
“但这和谋杀有什么关系?”陆明皱眉。
张教授压低声音:“新月的论文里提到,她发现了黑洞活动与人类脑电波的某种关联。你知道吗?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可能让两个相隔光年的粒子共享同一时空坐标。”
第三章 失踪的怀表
陆明在新月的宿舍找到一本《时间悖论》,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合影。照片里,年轻的新月和五个孩子站在“晨光孤儿院”门前,所有人手腕上都戴着同款银色怀表。而根据档案,这家孤儿院早在1945年就毁于大火,无人生还。
“我查过了,照片上的孩子都是当年火灾幸存者的后代。”助手林夏递来一份报告,“包括新月的父亲,他在1987年神秘失踪。”
陆明注意到照片边缘有行模糊的字迹:“当钟声逆转,我们将重聚于褶皱之底。”更诡异的是,照片里的新月后颈处,隐约有个与死者相同的圆形灼伤。
第四章 意识投射实验
在紫金山天文台地下三层,陆明发现了隐藏的实验室。墙上贴着泛黄的论文《基于量子纠缠的意识跨时空投射》,作者竟是2015年才出生的新月。实验日志显示,1998年,楚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危险的实验:通过黑洞辐射激发人类意识的量子态,试图穿越时空。
“他们成功了,但付出了代价。”林夏指着监控录像,画面里,年轻的新月在空教室与空气对话长达17分钟,“所有参与者都出现了记忆紊乱,最终陷入昏迷。”
第五章 逆生长的藤蔓
法医苏明远的新发现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新月胃里残留着一种特殊的植物细胞,经检测,这种藤蔓的生长方向与正常植物相反。生物学家韩述震惊道:“这是逆时态植物,理论上只能存在于时间褶皱的夹缝中。”
陆明突然想起孤儿院旧址的监控录像。案发当晚,有个模糊的身影在废墟前停留,腕间的银色怀表逆着月光闪烁。更诡异的是,废墟里的摄像头记录到一段无法解析的电磁波段,频率与黑洞事件视界的振荡完全一致。
第六章 凶手的量子态
审讯室里,张教授突然崩溃:“我们都是时间矫正者!楚教授当年篡改了历史,导致时空褶皱不断扩大。新月想阻止他,却被卷入了更深的阴谋。”
陆明调出最新的光谱分析报告:“你袖口的硅藻样本,和孤儿院蓄水池里的完全一致。而新月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属于三十年前失踪的楚教授。”
张教授颤抖着摘下眼镜,露出后颈处的圆形灼伤:“我们都被植入了量子芯片,意识被困在时间褶皱里。凶手利用电磁脉冲制造局部时间循环,每次谋杀都是不同时空的投影。”
第七章 最终对决
暴雨夜,陆明重返紫金山天文台。地下室的电磁场装置发出刺耳的嗡鸣,墙壁上浮现出复杂的量子方程。当他按下启动键的瞬间,怀表指针开始逆时针转动,周围的时空如水中倒影般扭曲。
“你终于来了。”新月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在2005年就预见到这一天。楚教授利用黑洞辐射制造了意识投射网络,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时间回归正轨。”
陆明的视网膜突然被数据流充满,无数个平行时空的画面在眼前闪现:有的时空里新月活着,有的时空里孤儿院大火从未发生。最终,所有画面汇聚成一个清晰的坐标——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的瞬间。
第八章 永恒的褶皱
三天后,结案报告记载:“集体幻觉导致互杀。”但陆明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封来自1925年的信,邮戳日期与新月的出生证明完全吻合。信封里滑落半片逆生长的藤蔓叶,背面钢笔字洇开:“下一次褶皱见底,我们将在黑洞的奇点重逢。”
窗外,紫金山天文台的穹顶闪烁着奇异的蓝光。陆明握紧怀表,表盘玻璃映出双重倒影——一个是此刻的自己,另一个是1945年站在废墟前的年轻科学家。量子纠缠的涟漪仍在扩散,而真相,永远藏在时间褶皱的下一层。
新月:这次我死的很惨。
陆明斩钉截铁:“是的。但我一定会还你一个真相。”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萌萌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