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皆寿短储落旁
女亦娇拗终惶惶
然民亦皆君子女
市井平宁百姓康
——————————正文———————————
赵祯:“世人常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来形容孔子门人。”
赵祯:“先生也是孔子门人,为张耆一事抗辩太后,却自知太后不能容。”
赵祯:“于是早早收拾行装,坦然准备被贬黜出京。”
赵祯:“却并不肯违心顺从,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吗?”
官家望向爹爹说到。
爹爹笑一笑,表示默认。
晏殊:“不过这贬官离京可不是臣最先想出来的。”
赵祯:“哦?”
晏殊:“是小女。”
官家先是惊讶,而后又恢复平静。
赵祯:“那么朕有一问,何为不可为之事?”
赵祯:“若不可为之事为恶,君子当不为。若不可为之事为善,而君上使此善事,成为不可为之事,君上便是昏君,不是吗?”
爹爹倒是转头看向了我。
晏殊:“乐儿觉得呢?”
晏清乐:“天下之大,包罗万象,有正有邪,有阴有阳。官家乃天下共主,而非是扬善惩恶的侠客和判官。”
赵祯:“明君当如何?”
晏清乐:“要想成为明君,首先要有构成明君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衡量,无论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无法确认。”
晏殊:“说的不错。”
晏殊:“执国如执秤,若想使秤常平,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
晏殊:“再要执秤之臂有莫大的力道,才能平衡四海洪荒。”
晏殊:“如今已经不能为陛下之臂抗住太后之力了,却仍当尽绵薄之力,为陛下明心境,为朝堂重臣论是非。”
晏清乐:(果然,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
晏清乐:“爹爹此次被贬出京的理由是失仪,而非是抗辩太后,任用非才之人。”
晏清乐:“太后娘娘罚的是爹爹的狂傲浮躁,而不是直言进谏。”
官家泯然一笑,对爹爹说道。
赵祯:“谢先生指点。”
赵祯:“二姑娘也是极为聪明的,的确对的上才女之名,不算世人夸大。二姑娘也有些像我的一个故人。”
晏清乐:“过誉了,只是这故人……”
晏清乐:(我暗自在内心笑了笑。)
官家也没有多想,向爹爹拱手道。
赵祯:“日后便山高水长不得见。也不敢忘先生今日教导。”
—————————场景转换——————————
官家得爹爹提点之后,又看到了范仲俺改革书院的文章,觉得他所说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于是修书一封给爹爹,希望爹爹借应天府知府之权,改善一下应天书院。
爹爹按照官家的意思,派范仲俺去应天书院教书,可没想到他一身邋遢的行装,被应天书院看不起,还被拦在了门外。
我一身男装骑在马上,跟在爹爹身侧。
我远远的看见一个与我略微大些的小公子和那位一身邋遢的范仲淹先生嘀嘀咕咕的。
爹爹从车架上下来,我也下马,跟着爹爹向那范仲淹行上一礼。
晏殊:“范兄已食朝廷俸禄,却依旧不改稼穑之能啊。”
爹爹转而面向那些学子。
晏殊:“范先生尚未言传,但已然身教。各位可未领悟到了什么?”
只见众人都默不作声。
晏殊:“乐儿可明白?”
晏清乐:“周公《尚书》无逸曰,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晏殊:“君子居其位,不能贪图安逸。要先知道耕种的艰辛,才能知道树明的苦衷。这些光靠读书写字看典故,是学不来的。”
回府后。
晏清乐:“爹爹,我也想去应天府读书。”
晏清乐:“范先生是个能人,女儿也想从他身上学些东西。”
晏殊:“你愿意便去吧。”
晏殊:“还是作男装,顶替你哥哥的名额去。”
晏清乐:“是。”
——————————本章完——————————
本章知识点:
稼穑:
稼穑(jiàsè),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
子皆寿短储落旁——然而皇帝的儿子们都寿命不长,导致储君之位旁落
女亦娇拗终惶惶——女儿娇纵任性固执使得官家内心惶恐不安
然民亦皆君子女——但是子民都是皇帝的子女
市井平宁百姓康——百姓们都平安健康
感谢收看!!!🌹🌹🌹
清平乐:金风细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