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蒂娅欧罗巴战争回忆录
超小超大

为什么二战德军那么能打即一系列问题解答

Uh本来我打算周末更文的不过介于有读者没有耐心退订加之我最近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和干货的原因,我打算今晚写点东西。

首先,有位读者曾问过我有什么推荐的纪录片可以看?Uh,事实上,我不怎么看纪录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军事历史纪录片,特别是国内的,相信读者群里的人员都知道,我从来不会引用纪录片里的观点,原因很简单,首先是那些纪录片过于夸张和逻辑简单,把一些单一因素看得过重,声称哪些是决定性因素,我相信大多数纪录片和连续剧会中枪,比如典型例子就是:莫斯科的寒冬。而且那些资料很难考证,难以取信;从我之前几篇比较严肃的推论论文中,各位也可以看到,我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答案,这个原因也很简单,任何历史事件,其背后决定因素是多重的,我只会把我了解到的,我分析的数据已经相应的推论展示出来,至于其最终推演结果会怎样?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不是那种纪录片形式的,给读者灌输单一化、扭曲化结论的作者,我相信历史正是因为有讨论和自我思考与碰撞才会有推演,才会有趣。

下一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二战德国是在吃一战德国的老本,这个论点我只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这和那些喜欢拿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国相提并论的概念是一样的,因为两者的时代背景已经完全不同了,决策人和采取的做法,以及科技背景都已经产生了代差,因此不能轻易比较。不过,但从希特勒德国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老本这一点来看,这个论调还是有市场的,一个很显然的道理,一战前的德国工业值超过了英法,占了世界总额的15.6%左右,美国占了26%,当然美国第一是因为他体积就大,如果德国那么一个云南省大小的国家工业额比你美国还大,那你美国一定有问题。因此说德国是欧洲第一强国这一点还是可以说得通的,没有英美,法国根本阻挡不了德国,沙俄。。。沙俄被德国打败了就不说了1916-1917年的德意志可以说还是尚存余气。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将德国打的七零八落的,但是那些重要的军工企业巨头和德意志最重要的总参谋部等强力国防部门却没有被取代,也就是说其工业和军事的底蕴被没有被伤及元气加之英美的大陆均势政策和安抚德国政策的出台和美国资本的流入使得德国得以恢复元气,当然恢复到一战前是不可能了。比如希特勒德国的崛起中,恢复军事力量的功劳并不完全是希特勒德国干的,其计划在魏玛时期就开始了!(苏德条约,如果有钢四玩家的话,应该记得陆军改革下面的那个与苏联的秘密条约给你加科技的那个)再比如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德国十万精锐国防军(德意志第二帝国留给第三帝国军事扩军的一笔宝贵遗产),因此我们几乎不能否定,德意志第二帝国留下来的老本是给了第三帝国崛起强烈的猛药,所以我们很难说第三帝国吃第二帝国的老本这一论点是错误的。但是第三帝国只是考了第二帝国剩下的那些残渣吗?有人说强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打怕了英法,导致了绥靖,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这一点也没有错,但是其中也有希特勒本人灵敏地察觉出了英法的弱点和底线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很多资料中得出1939年前,特别是1938年《慕尼黑协定》那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留下来的遗老们甚至害怕的想政变。再比如德国坦克军团的建立是希特勒看了古德里安等人的演示后亲自下的命令,出的点子,如果没有希特勒,那些保守军官是绝对会让古德里安等人成为富勒第二、戴高乐第二的。因此来说第三帝国的确是吃了第二帝国的老本,但第三帝国的发展和壮大确实他自己演绎的,希特勒在第三帝国重新崛起上,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有自己的突出贡献。

当然了,一战德国有建立世界霸权的机会,其实希特勒德国也有;有显然的事实:1939-1940年的背景告诉我们,由于法国一直被迫让步与德国,因为英国不配合(这一段,如果有机会讲希特勒崛起的话我会细说),而最终法国战败并对英国产生了深深的仇恨,美国不单单经济危机和孤立主义而且为了预算平衡天天吵架削军费自我**,导致美国参战时只有不到20万的作战部队而且军事科技由于经费缺乏而严重脱节,举个例子就是美国空军一直到1942年中期前还在信奉轰炸机制胜论,搞精准战略轰炸(英国和美国一样,那些空军高层对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表现出来的优秀成绩熟视无睹);苏联则处于虚弱期,五年计划刚起步军队大清洗和大扩军,内部民族矛盾重重,国际声誉差。这又给了希特勒战胜苏联的机会,可问题是任何一个机会希特勒都愿意不抓住。

下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单兵战斗力有没有特别的差别?

Ah!准确来说是由背景引起的,欧洲史告诉我们,战争在great war前被神化了,这一点几乎无需置疑,我们可以明确的听得出来那些一战前的军歌,而且那些历史纪录下的照片无一例外的展示着那些无数德国、法国、英国人上战场时的激动和欢喜鼓舞,因此一战的德军的战斗意志可以说是比二战时期要强一点,因为她们不怕死,她们为战争疯狂,而二战德军的战斗意志要比一战低(当然任何在一战伤亡惨重的国家都差不多),除了那批武装党卫军是在为信仰而战斗(其实有信仰的军队有的时候更恐怖),那些国防军倒是为了复仇的心态和信念在作战,比如说在东线的德军一直对自己实在解放东方国家和铲除布尔什维克毒瘤而深信不疑。其余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武器等科技进步发展之上的,比如坦克和火炮以及机枪的升级。其余的单兵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因为武器的进步,二战德军在攻击力上反而比一战德军要强得多。

然后便是主题-德国陆军为什么那么能打?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一直是世界第一陆军,这一点有其战绩支持,当然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更有力的硬核证明。

首先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因素,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这一点时历史所需,我在此前很多地方都说过这个普鲁士传统,这个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因此德国陆军在此前一直保持着高效率和丰富的训练时间以及技能培训,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相比(英美法苏)就有明显的差距。当然前期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十万精锐国防军便于更好训练和更高效的原因。这一点还有佐证:德国的战争学院是唯一提供完整的三年战术训练的战争学院;而且德国人很早开始就注重兵种结合作战了。

其次是《苏德秘密条约》为首的一系列德国对外和平外交,这个是本文第二次提及了,至于我此前提到了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该条约使得德国绕过了《凡尔赛和约》可以借助苏联来进行他们的坦克、飞机等兵器和步兵战术的更新,这些避开了英法美德视线,从另一方面来说英法美没有和德国一样不断地进行这战术和武器更替,而是忙于一些其他的事情和保守派的反对,这就让英法美这些国家一开始就和德军的战术产生了差距。/*顺带一提,德国人一直研制新式武器的一个原因就是《凡尔赛条约》导致德国完全失去任何老式武器,不像法国还在用FT-17这类坦克*/

还有外患,典型的就是鲁尔危机,法国对德国的进一步压榨和德国十万国防军没有能力保证国防安全的前提所带来的压力感,这种压力感之下,工作效率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那一段时期德国一直处于思想高度戒备状态,武器和科技的更新速度加快,以及产生的对法国等盟国的深深民族仇恨。希特勒的这一点说的没错-民族仇恨产生的民族团结感是相当强烈的。

当然了,德国前期的和平扩张也有很大的收益和作战经验,从德国角度来说是收回德国自己的核心领土,德奥合并,进军捷克斯洛伐克,那些都属于军事行动,一场哪怕烈度最低的军事行动带来的军事经验都要比烈度最高的训练要多,比如当年从林茨到维也纳,德国坦克抛锚的状况出现了,这种军事行动的压力往往会带来问题和解决方法,因此当德军进攻波兰的时候,有很多军事技术问题都或多或少的解决了,而盟军则相反。同样的西班牙内战也是同理,这给了德国军事检验的试验场。这也是为什么开战初期德军空地协同如此的优秀,因为她们经验丰富了,(钢四玩家可以看作是经验丰富,作战效率+50%)

还有就是德国总参谋部有个习惯(准确来说德国人都有这个习惯),在一场战争后针对性分析,得出德军的不足,在OKH中有这么一份文件,实在波兰战后签发的,因为波兰战役对德国来说不算什么事情,而德军却打了一个月,其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因此OKH相当不满意一口气提了好多意见:“比如装甲师与步兵师脱节,战斗工兵展开缓慢,后备兵员直接投入的问题。。。巴拉巴拉。。。”然后就给师级单位重新开始大量整训,这也就是希特勒好几次想发动黄色计划而凯特尔等人一直在说准备不足的一个原因,简称就是取得了一场大胜,庆祝完了之后甲方态度:我们有这些、这些、这些问题,从明天起开始针对性加强训练。这代价就是更加的优秀。

最后,德军的整体指导体系,希特勒一直在说:“我的将军们不懂战争经济学!”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除了德国,别的盟国都开设了经济学与战争的课程,而德国没开设多少时间,这对德国军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军队和经济与政治无关,这些不是他们应该关心的(当然这一切也和普鲁士传统有关详细可以去看30年战争的书籍),德国军队只为了战争服务,造就了无数职业军官。因此整个德国国防体系都是为了军事层面服务的,特别是战术和战役层面,并且相当专注于机动能力和进攻能力/*先发制人和高效动员体系和科学的军事后勤供应系统是他们关注的,即歼灭战思想和机动作战思想*/这些也是德国专注速战速决的原因,因为他们研究得出他们不适合长期持久战(闪电战警告)

只不过还有一个不是很重要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想法,梦回1918,我们发现德军甚至在某些西线形成了突破和反攻,这就让那些德国陆军军人相信了鲁登道夫骗鬼的话:“如果不是犹太人、布尔什维克党人和那些官僚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我们离战败还早得很呢!”这些也和德国国防体系重视进攻形成了呼应,这些德国陆军们相信了鲁登道夫的话,从而整个军队开始埋下了仇视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萌芽。


蕾蒂娅欧罗巴战争回忆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身为共和国舰长的我不会轻易屈服 连载中
身为共和国舰长的我不会轻易屈服
宿寮
准备记录,舰长日志。今天是星历3667年6月14日,距离我们被派出勘察新星系,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我们在太阳系发现了一个有文明的星球。这个星球的人称这颗星球为“地球”。经过我们为期一周的观察,发现他们具有可以结盟的能力。但令..
0.4万字6年前
机械少女想要灵魂 连载中
机械少女想要灵魂
薛定谔的夜喵
离开了自己任职八年的帝国最高执法部分——白骑士团后,梅尔与贫民区地下黑帮头子敲诈了一笔当地警长开始了自己经营万事屋。可为什么百分之百肉体的他,为什么走到哪里身后都会跟着一名机械少女?!
2.0万字5年前
末世行姬 连载中
末世行姬
深夜天天
“告诉我这365天你所看到的”入“棺”之后的经历开始浮现于少女的脑海。与此同时,基地内另一个棺材缓缓打开,露出一只毛绒绒的耳朵。本作有具有特点的世界设定和特别的故事剧情,最重要的是是一位14岁孩子写的(●—●)
0.7万字5年前
黎明前夜 连载中
黎明前夜
天命神话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不定期更新,因为只是想写个短篇,所以时间线的跳跃可能会比较快,嘛,有兴趣就看看吧)
0.7万字5年前
银河武工队 连载中
银河武工队
年龄最大的网络文学作者
简介:       环境设定一一  这是个高科幻的游戏,使用了空间立体成像技术,把虚拟和现实纠缠在一起。是真刀真枪的干,是要面对死亡,是塑造真正英雄的游戏!  人物介绍一一  男主角,克劳德,身高1米85,80后。职业,武士,扛一把大刀。他是自宇宙之边的一个星球巴西塔利亚的后裔,有着超强的能力。  女主角,黑妹,身高1米75,80后。职业,剑士,使一把北斗七星宝剑。不喜欢工作,只喜欢打游戏,不喜欢谈恋爱,更不喜欢生小孩。  我,职业,白魔法师,肩头上扛一个塑料扫把就是我的魔法杖。一个喜欢打游戏,喜欢写小说,今年满65岁的老头。身高1米55,个子长得又小又丑,总是异想天开。不过在高度文明发达的巴西塔利亚这个星球上,将换一个高大帅的身体!  即将展开的剧情一一  看到地狱之门的人我就恶心想吐,我们地球人是由猿进化而成,这里的人是蚯蚓进化过来的。  短腿,短手,细长软软的身子,那张恶心的脸长在头顶,也就是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永远对着天。  更恶心的事,皮肤会透出一种透明的,粘手的液体,如同尸体烂了一般的恶臭;那双眼睛,还可以像潜水艇的潜望镜一样伸出来,360度的搜索四周,那血红的肉管管,湿漉漉的,就像新鲜的猪大肠。  这里的人雌雄同体,生下来到年轻的时候是女性,当达到一定年龄以后,蜕一次皮就变成了男人,所以这里的男女绝对是老夫少妻。  /  我们清楚地看见了宇宙墙就是一堵雷电组成的墙,数不清的雷电无穷无尽地在这里产生。怪不得所有物体都会被击碎,化为灰烬。  这个宇宙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精彩回放,反复地能看见有星球、流星、飞船、陨石撞上了宇宙强。  /  我把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融入小说中,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是一本别具一格的科幻小说。  小说的开头部分主要是讲游戏。然而,当时光粉碎机发明以后,我的故事就在过去与未来,地球与宇宙之间任意穿梭。  人生可以重来,命运自己掌握,我将带领银河武工队铸就千秋伟业!  /  作者简介:  笔名:歌乐听涛  真名:王余生,男。1954年9月13日生。重庆特殊钢厂电焊工,2009年退休。 
38.5万字5年前
耀世武者 连载中
耀世武者
尤格达拉希尔
想要成为英雄的大叔钟临界,过着朝夕不保的日子。然而,宇宙重回幻想时代为他的命运带来的转机。因为一次命中注定,他获得了可以赋予人超凡力量的“概念面具”,拥有的可以调动概念力量的超能力。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个英雄,每一个英雄都沉睡在人们的心中。..
新书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