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北宋
超小超大

0116测验榆树炮

对于一些精细小巧的东西,女孩子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一个连两百八十个小姑娘,对于导火索这种小物件更是入迷。

姑娘们数天时间不眠不休,时刻都在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新思路。

李宪的导火索具体要求有四个,在北宋年间属于极为苛刻的条件。

第一,必须燃烧迅速,绝对不能出现熄火现象。很明显,一旦导火索在进入弹壳出现熄火现象,后果就严重了。谁也不知道导火索究竟熄了没有,这种哑弹谁也不敢靠近。

第二,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拉、抗折能力。炮弹生产出来之后肯定需要多次搬运,不能动不动就断了。

第三,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不遇明火,导火索绝对不能燃烧,否则就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火炮连续发射之后,炮管和弹仓必然温度急剧升高。

第四,必须具有较强的防潮、防水能力,因为炮弹不可能现做现用,肯定会出现一定的储备时间。

姑娘们前后拿出数十个方案,实验了数千次,终于发明了“丝线火绒融蜡导火索”,不仅满足李宪的四个条件,而且点燃之后扔进水里还会继续高速燃烧。

攻克了所有难关,李宪的第一批三枚炮弹终于横空出世。

三枚炮弹能不能打得响,能不能把弹头发射出去?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进行发射试验才能解答一切疑问。

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李宪并没有着急。接下来两天时间,他带着祁三郎的护旗连跑遍了附近山沟,目的就是寻找一个秘密试验场。

超越时代的“次现代化”火炮,让现代火炮的历史提前了七百年,这种技术绝对不能泄密。

因为李宪心里很清楚,华夏大地上未来的一千多年时间内,仍然是“儒家汉奸”大行其道,从上到下除了吃喝嫖赌玩之外,全民都不思进取。

好不容易发明出来的火药,并没有变成打击敌人的神兵利器,反而变成了烟花爆竹。看起来绚丽多彩,实际上“然并卵”。

华夏人最喜欢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掌握了火药配方这种“文明”。结果西洋鬼子抛弃刀剑,换成洋枪洋炮打进来。

李宪在前一世就始终认为:发明火药不仅不是华夏人的荣耀,而是一种万世耻辱。

四公里长,三百多米宽的一条山谷被发现,也就是白云山东北方向的一个大山沟。

“所有人都退出沟外,不管发生任何动静,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进来,违令者斩!”

祁三郎带领一个排把榆树大炮、三枚炮弹、一个小煤炉、一捆松明子运进山谷,李宪一摆手就把所有人赶出去。

三枚炮弹的装药量都不一样,分别是两百克(四两)、三百克(六两)、四百克(八两)。

后世的炮弹采用的是黄色炸药,李宪当然知道标准装药量。可现在是黑色炸药,如何才能找到最佳装药量,这就需要实验。

采用这种分级实验,李宪就是想验证一下戚继光当年所说的是否属实。

根据《武备志》记载:“威远炮,每用药八两,大铅子一枚,重三斤六两,小铅子一百,每重六钱。大铅子远可五、六里。”

记载的“大铅子”三斤六两,用药八两。李宪设计的弹头三斤半,所以他第一次试验的极限装药量,就是四百克,八两。

李宪计算过,明朝的一里大约是560米,五里就是2800米,所以他选定的山谷直线长度四公里。

和明朝的那种简陋火炮相比,李宪的大炮有三个划时代的优势:

第一,流体力学原理属于近代理论,李宪设计的锥形弹头降低了飞行阻力,增加了稳定性,所以射程比圆球弹丸更远。

第二,采用弹壳装药,不仅替代“明代子炮”可以提高发射速度,而且增加了爆炸的紧密性,极大的提高了炮管膛压。

第三,李宪的黑火药配方属于最优,也是威力最大的配方,比二十世纪打击小日本鬼子的马克沁重机枪子弹更加优化。

现在,装药四两的第一实验弹已经上膛,李宪心里开始七上八下起来。

榆木虽然足够坚硬,而且一米二长的炮身增加了九道铁箍。能不能抵抗八两被压实的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膛压,李宪心里没谱。

箭在弦上,担心也没用。李宪找好躲避的地方,一咬牙在小煤炉上点燃松明子,然后用松明子点燃导火索。

百米冲刺——李宪实验弹的导火索可以燃烧七秒,也就是后世手榴弹的延时,足够他跑出三十米开外躲起来。

轰——咻——

李宪刚刚跑到一块巨石后面,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已经传到,随后就听到了让他兴奋不已的啸叫声。

炮弹急速飞行产生的啸叫声,这就是发射成功的标志。自己辛辛苦苦一个多月,现在终于有了能够交代的成果,李宪的眼角都开始湿润起来。

麻烦来了,而且一下子有两个:

第一,大炮自己翻跟头,已经被巨大的后座力掀到一边去了。

第二,他刚才只顾埋头跑路,忘记观察炮弹飞行的轨迹,三斤半的铅弹头究竟落在什么地方?

李宪对于自己设计的炮弹有很大的信心,他需要试验的是发射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射程就是最关键的一项。如果不能找到弹头,就无法测量距离,第一炮就白打了。

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寻找弹头一点儿都不麻烦,因为他仅仅走出去不到三百米就已经看见了弹头,同时告诉他刚才这一炮就是白打了!

原来,炮弹并没有按照他此前设想的顺着山沟笔直向前飞行,而是向右偏出去二十多米,刚好打在一棵大树杆上,距离地面大概六米高。

不过李宪并没有沮丧,这个结果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四两装药的炮弹射程,肯定远远大于三百米。

第二,弹丸成功飞出去,说明自己设计的这款榆树大炮,至少能够扛住四两装药的炮弹。

第三,铅弹头在大树杆上已经彻底变形,就好像后世的达姆弹,已经变成了一块铅饼,说明撞击力足够大。

现在不能确定的是,目前弹头的落点距离地面六米高,究竟是抛物线的上升阶段,还是下落阶段?

如果弹头没有变形,还能够根据弹孔推测炮弹飞行仰角。现在弹头变成一块饼,把弹孔炸成一塌糊涂,看不出个所以然。

总体说来,第一炮是成功的。一个成功的开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伟人说话不会错的。

李宪重振精神把榆树大炮扶正,松开铰链打开炮碗,取出弹壳,结果和他的想象一模一样:弹壳的焊缝彻底裂开。

这是预料中的结果,因为李宪的炮弹壳并不是冲压出来的一个整体,而是利用焊锡焊起来的。火药聚爆产生的巨大膨胀压力,加上榆树大炮的弹仓有很大间隙,焊锡肯定不能抵挡。

弹壳虽然焊缝裂开了但并没有报废,回去之后交给锡匠焊接起来,装上火药、卡上弹头,就能够重上战场。

有了第一炮的经验和教训,接下来的两炮基本满足了李宪实验目的。

首先,这一门榆树大炮已经报废。第三炮是八两装药,巨大的膨胀压炸开了弹仓,连外面的三道铁箍都已经崩断。

其次,最成功的实验是第二炮,弹头飞出去一公里左右。这个数据是利用测绳量出来的射程,应该是榆树大炮完好无损状态下的极限射程。

李宪对于榆树大炮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年代,炮弹能够达到一千米开外,超过了最厉害的弩床,应该具有了实战能力。真正值得期待的,就是接下来需要试验的铜炮。”

祁三郎接到命令进来,看见“粉身碎骨”的榆树大炮大惑不解:“公子刚才在干什么,就像天崩地裂一般,连地面都在抖动,可把我们吓坏了。”

李宪没有解释什么,而是指着报废的榆树大炮说道:“把这玩意儿烧掉我们就可以回去了。你们护旗连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标准砍伐榆树。这是军事机密,不可对外传言。”

有了初步成功的经验,接下来的研制进度当然加快。

榆木大炮本来就是成功的技术,所以李宪没有继续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确定自己设计的炮弹没有大问题之后,李宪很快就用上次剩下的木头加工了六门大炮,另外装填了一百二十发炮弹,装药量三百克(六两),有效射程八百米,最大杀伤距离一千五百米。

然后从护旗连抽调一个排七十人进入火炮试验场,就用三门榆木大炮组建了第一个炮兵排,开始了操炮训练。

这是李宪来到这个时空之后获得的第一个杀手锏,也算是最大的底牌,所以整个训练过程都在绝密中进行。

为了解决大炮发射过程中的后坐力问题,李宪利用航空母舰的阻拦索原理,发明了炮座、制退轨道、制退索、炮身锁链。

炮座:由炮身、炮架、简易照准器、紧扣件铁链和扣环、轨道轮构成。

制退轨道:铁制双轨,长度两米,是轨道轮的定向滑动控制装置。

轨道轮:就是在在炮座底部安装两根轴承和四个凹槽铁轮,确保大炮在笔直的轨道上前后移动,不会因为后坐力导致发射方位角出变化。

制退索:采用麻绳搓成,并不是要锁紧炮身,而是要保证能够被后坐力拉断,实现削减后座力影响的目的。

炮身锁链:进行最后锁定,防止炮身脱出制退轨道,然后用人力复位进入第二次发射程序。

经过最后计算,这样一门105mm的榆木大炮,战斗全重四百四十斤。一枚炮弹五斤二两,每门大炮半个基数十二发,分两个木箱存放,合计七十斤。

炮兵排刚刚完成三发炮弹的实弹演习,连续两份紧急军情传来,彻底打破了李宪的美梦,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只能暂时停下来。

重建北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极品姑爷 连载中
极品姑爷
西江明月
简介:唐宋醉酒出事,穿越到了大隋朝成了武国公府的纨绔姑爷!为报美人恩,商场上,唐宋奇思妙想,金点子层出不穷,令人刮目相看!官场上,唐宋谈笑风生,纵横驰骋英姿勃发,敌人闻风丧胆!看一个纨绔子弟如何成为一个男人欣赏女人爱的极品男子!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76.9万字6年前
无言的历史 连载中
无言的历史
乃亮
简介:小说用回忆和述说的方式,着重描写了一个家族及旁系族亲从满清到民国,抗曰战争,新中国建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所经历的生活。
15.4万字5年前
万世血仇 连载中
万世血仇
苕面窝
简介:抗日不需要理由,灭倭报万世血仇!他在抚顺煤矿万人坑重生,必将从万人坑杀起。不一般的抗日,诉说一段很多人选择遗忘的历史。他什么都不在乎,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矮矬子在华夏制造的万人坑,重新还给矮矬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是一支为了国家不惜命,为了百姓不惜身的军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起誓:寸步不让,血战到底!正面对决,有我无敌!文中姓名有真有假,请勿对号入座;故事情节有实有虚,请不要当成历史教材!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70.4万字6年前
大宋小郎中 连载中
大宋小郎中
柳川
简介:太医院藏书阁一介小书童,获神医华陀失传医典《青囊经》。开膛破肚,治病疗伤,金创圣手救治病患于危难;以医易武,阴阳真火,高武至尊快意恩仇傲江湖;医道入仕,左右逢源,一代良相匡扶正义在朝堂。————————————————QQ千人书友群:335837313期待您的加入!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55.5万字6年前
正义红师第二部!! 连载中
正义红师第二部!!
孙胜男吖
简介:正义红师之第二部
0.1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